时下,尽管京城楼市不旺,但海内外有实力的开发商进京卖楼、圈地的势头不减。这种正在加快的投资趋势预示着什么?请看———
“围绕做大做实企业的目标,中房集团今后几年将集中力量主攻北京市场。”这番话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经理殷友田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成立于1981年的中房集团,目前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8个城市有220多家成员企业,集团总资产600个亿,年均开发量1000万平方米,论规模堪称全国第一。
殷友田说,做大做实企业要讲品牌。企业要有品牌,就要讲规模、讲专业、讲超前意识。因此,在今年中房集团实施的9个重点项目中,北京的项目就占了6个。
殷友田同时透露,集团在今年6月与农业银行签订为期3年的银企合作合同后决定,今年农业银行为中房集团提供的3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中的一半要投资于北京的项目。
北京房地产市场全方位开放加快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尽管,在北京的开发商拿着权威统计资料信誓旦旦对媒体说开发商的利润已经很薄了,大部分已经亏损,政府提醒开发商警惕开发过热,但全国最大房地产企业老总的这番话和投资意向说明,在众多大开发商的眼里,北京房地产市场仍是他们获得丰厚利润回报的理想地方。因此,随着今年北京房价持续保持高位,申奥成功,人们看到京城房地产市场上大企业间的竞争也在加剧。
在不久前北京举行的一次房展会上,华远、大成、住总、城开集团等几家北京本地房地产大企业均以兵团作战的形式出现在展场。其中,华远公司携麾下5个项目参展。城市开发集团以两个新楼盘和四个旺销楼盘分别展示了中、高、低三档价位的住宅项目。住总则以1个新楼盘和已开发的3个项目组成的集团参展。众多开发商在忙着盖房、卖房的同时,也在忙着圈地。首创集团在拥有众多土地储备的同时,不久前又与朝阳区签下呼家楼中央商业区120万平方米的土地;华远在大兴黄村启动华远“新市镇”计划的首个120万平方米项目后,计划建在城东、城西、城北的“新市镇”项目也在运作当中……
除了这些北京土生土长的大地产商外,初步在京站稳脚跟的一些大地产商也在纷纷追加投资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如,去年已到北京城南进行开发的广州珠江投资,最近又与其兄弟公司合生创展一起准备投资50亿,开发200万平方米的物业,其中,规模达35万平方米的首个项目已进入规划阶段。中远发展在金融街成功开发远洋大厦后又移师城东开发了远洋天地等住宅项目。深圳万科在发售新盘的同时,正着手在北京西部购置开发用地。
与此同时,众多看好京城市场的房地产大企业则加快了进入北京市场的速度。不久前刚结束的第二届朝阳国际商务节传出消息,商务节共吸纳意向与合同投资773.49亿元,比上一届多出600多亿元。在吸纳的意向与合同投资中有相当资金就是冲着北京房地产市场来的。其中,就包括不久前香港和记黄埔与朝阳区政府签订的投资100亿元开发朝阳区东坝约350公顷土地的合同意向。另据了解,目前在朝阳区东坝准备圈地的开发商已达数十家,屯积此地的资金已多达200多亿。其中,加拿大蒙特利尔华商集团准备投资的金额估计与和记黄埔不相上下。动作最为迅速的则要数中体产业等三家合资开发的北京奥林匹克花园,其投资35亿元的项目将在年底动工。其他准备进入北京的房地产大企业也已在京纷纷设立办事机构,并为购地而奔忙。
今年初,北京市在确定把北京建成世界大都市目标的同时,也宣布了到“十五”期末要实现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的目标。今年下半年以来,海内外房地产大企业逐鹿京城的举动表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开放步伐正在全方位加快。
老百姓不必再担心购房“陷阱”
房地产大企业纷纷加快进入北京市场,除了给京城房地产市场带来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外,还给北京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
有人说,在带来投资的同时,也在带来投资过热的风险。也有人说,带来了竞争水平的提高,带来房地产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带来住宅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也在带来对政府提高市场管理水平的高要求。
还有人说,在给媒体带来更多广告的同时,也正在给媒体带来招徕广告的难度。其实,不论带来什么,最后的结果,则肯定会给京城房地产市场带来市场的成熟。而百姓也将会在市场的成熟中成为获益最多的实惠者。道理很简单,随着资金的到来和竞争的加剧,北京的房子将肯定会越造越好;房价与人们的收入相比,将从目前的极不合理状态逐步走向合理;随着房地产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优胜劣汰,百姓买房也将越来越放心。
在过去七八年中,由于商品房供应量偏少,集团购买力旺盛和单位决定买房子的就是几个有权利的决定者,因此,北京的商品房根本谈不上个性和品牌。随着北京楼市从每3天一个新楼盘上市到不足两天就推出一个新项目竞争态势逐步形成,个人购房成为主流,人们发现开发商新推出的商品房品质也在逐步提高,司空见惯的塔楼少了,讲究变化的板楼多了;一梯十户正在开始为一梯两户,甚至一梯一户的设计格局所淘汰;水泥森林似的居住小区也正在逐步为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明白,企业要生存,就要以品牌取胜,要卖好房,先要造好房。因此,随着房地产大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北京市场上好房子越来越多将肯定成为必然的趋势。那时,百姓买房也肯定不用再时时担心陷入开发商的“陷阱”。
房地产高价高利时代已经结束
物以稀为贵,商品房也一样。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的商品住宅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也是供应量少,集团购买力旺盛。随着从实物分房旧体制全面向货币分房新体制转变,目前集团购买力正在逐步退出市场,但要真正使居高不下的房价降下来,增加供应量是关键。因此,随着今年以来房地产大企业增加投资,引进资金,竞争加剧,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加上个人购房真正成为市场主力,今年以来在京城市场上商品房成交价低于开盘价的项目也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虽然,北京申奥成功时有人说,北京的商品房价将涨到每平方米2万元,但3个月过去了,北京的房价不仅未见上涨,众多开发商也发现房子不好卖了,为此,有的已悄悄下调售价。这说明,随着房地产大企业竞争的加剧,商品房上市量的增多,京城商品房价值回归到它应有价值的日子也将随之到来。
北京长期房价高,利润也高。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在北京只要有办法搞到一块地,建一幢楼,就能轻松赚到钱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这也是北京的房地产企业在短短数年内从过去不到千家增加到了目前近四千家的主要原因。
亚洲金融风暴后,面对香港房价的大幅度降低,香港地产“老大”李嘉诚曾说,房地产高价格、高利润时代已经结束,今后企业就得以规模经营、薄利多销来取胜。有专家说,这其实是一个人所皆知的道理,但从李嘉诚嘴里说出意义就非同一般。再来看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情况下,港资近来大规模进军内地沿海房地产市场态势,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地房地产市场正在成为他们实现经营理念转变的理想投资场所。由此,可以肯定,随着房地产大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北京房地产市场也将必然会出现一个规模化、品牌化、低成本、规范运作的潮流。随着这一潮流的形成,必将出现一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过程,讲信誉、规范运行的大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大量信誉差、运作不规范、有“地”便能成王,或成本高、规模小,住房品质低的小企业遭淘汰也将成为必然规律。谢然浩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