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润集团希望利用其掌控的“华远”和“万科”两大品牌,两翼齐飞,缔造国内房地产业“航母”的设想,由于华远的退出而无法实现,华润如今只能自己单干了。
9月5日,中国华润集团宣布收购华远集团及下属企业所持有的华远房地产公司的全部股权(占总股本的20%左右),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至此,中国华润集团与香港华润集团控股的“华润北京置地”合计持有90%以上的股权,全面接管华远房地产公司。
与此同时,任志强辞去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由华润集团总经理助理、董事王印接任。同时,华远集团将收回“华远”品牌,并由任志强牵头,重构新的华远房地产公司。
为什么在公司发展情况良好,并逐步进入收获高峰期的时候,华远会宣布撤出与华润的合作呢?是什么最终导致了华远与华润分手?为什么华远宁愿离开华润这条大船,摇着小舢板,自己去找寻航向?
品牌冲突有人认为,在华润的大棋盘上,华远品牌与万科品牌的冲突是华远决心自断其臂的源头。
8月末,一篇由任志强亲笔撰写的洋洋万余字的文章发表在华远的内部刊物《新远见》上,题目叫《重新起飞--追求我们曾经许下的心愿》。文中透露出了一些事实,“在万科向华润集团定向增发B股的公告中,华润集团公司迫于证券监管的要求作了两项有关华远房地产公司的承诺:一是华远房地产公司不得在北京之外发展房地产业务,二是华远或万科在北京新增住宅项目,双方都有合作的优先权。”
对此,华远集团显然是不满意的:“尽管华润集团是华远房地产公司的最大股东,但却无权在未经华远房地产公司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代表华远房地产公司作出任何承诺。”
华远方面显然更加珍惜自己的品牌。任志强认为,一直以来华远都是以自己整个集团的品牌和文化来赢得市场信任的。当华润希望用华润的方式整合其在房地产业的战略布局时,“华远”与“万科”就都失去了品牌的独立性,将来无论是“万科”替代“华远”,还是“华远”替代“万科”,迟早都会变成“华润”,就像宝洁收购白猫洗衣粉,或者切诺基代替北京吉普一样。因此,为长远利益考虑,华远只能选择分家和收回品牌。
曾有的姻缘但是,华远毕竟曾与华润维持过一段令双方都满意的“婚姻”。
从华远集团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华远一直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扩大自己的规模。通过与华润的合作,在6年时间里,华远的总融资量超过了任何一家在国内上市的地产公司的融资量,资产值也超过了任何一家上市地产公司的资产值。境外上市公司“华润北京置地”(华远房地产的大股东)融资达4.23亿美元,华远房地产公司本身吸引外资也达4.1亿美元。华远由此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
而华润也通过与华远的合作,为全面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积累了人才、资金和宝贵的经验,这为华润进行中国地产“航母”的重组奠定了基础。
华润:梦想成为“全国置地”
现任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宁高宁说:“在这个行业继续往下做,我们希望能够做第一。所以,希望万科和华远之间能够进行整合。这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差不多每年有60亿左右的营业额,资产超过100亿。我们应该做到全国住宅行业中最大的、领导者的地位。
华润北京置地一直想成为“全国置地”。当初在香港上市时,就想使北京华远向全国发展,并实现从以集团购买为主向以个人消费为主的转变。但是几年来,华远一直未能成功转型。在华润方面看来,华远的特点有二:一是建设开发经验丰富,会造房子,但不会推销房子;二是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华润希望通过收购华远,再加上拥有全国概念且有市场化操作优势的万科,实现成为“全国置地”的梦想。
新华远:不怕重头再来公司交出去后,也随之带走了项目,也就是说在销的楼盘和正在开发的楼盘全部被华润带走。原先的华远房地产公司将不复存在,一个全新的“新华远房地产公司”将在华远集团的旗帜下重新浮出水面,任志强将成为“新华远房地产公司”的总设计师。按照工商管理的有关规定,“华远房地产”的原名必须在一年后才能重新启用。
任志强自信地认为,在房地产界,企业品牌固然重要,但产品品牌更为重要。如果没有1998年底华亭嘉园的开盘,2000年4月华清嘉园的开盘与2000年9月凤凰城的开盘,就没有华远房地产公司2000年约30亿元的销售业绩和2001年8月底之前近25亿的销售业绩。他表示有信心在3年的时间内使新公司达到目前同样的规模。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大家都在“比规定动作”,“比小分”,现在华远不在了,一定会有另外的地产公司来填补华远留下的品牌空间。本报记者杨晓立北京报道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