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把任志强的分手辞职理解为出牌的话,回过头来看,整个故事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牌局。
在这样的牌局中,或者凭借资本对股权的控制,或者是凭借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局内的人都有出牌的权利,都有出牌的机会。在这样的博奕中,上家在反复思量着自己手中的牌,考虑该以怎样的方式出牌,更好地控制余下的牌局;下家则在耐心地等待,揣测上家的
意向,及时根据上家已经放在桌面上的牌,调整并最终打出自己的牌。
王石出牌“卖掉”万科
好几年前,王石就打出了第一张牌。他想要“卖掉”万科,换掉大股东。这是整个牌局的开始。
其实按理说,王石没有出牌的权利。
王石虽然是万科的董事长,但是彼时万科的的大股东还是深特发。王石持有的股票加起来不过10万股,从股权方面看,王石实在是无足轻重。可能不太符合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但是事实是,在卖掉万科这件事情上,王石确实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王石是万科的创始人。万科1984年创立,17年时间,王石领导下的万科总资产接近60个亿,已是中国地产业的第一品牌。王石之于万科,地位无可动摇。
王石最迫不及待地要为万科换掉大股东,这是为了万科能更好地发展。
或许,在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品牌还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土地和资金绝对是任何地产公司在任何时候最基本的要素。
万科觉得在这两方面还做得不够
万科是国内的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在于国内资本市场。万科从1991年1月上市以来,除了发行时筹集到2800万元人民币,之后的三次定向增发和配股一共筹资16.57亿元人民币。这个速度说来不慢,但是王石不够满意,不仅因为万科所在地产行业资金需求量大,还因为有华远的例子。华远1993年才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经历了上市、发债、扩股,到1997年就已经筹资33亿元人民币。
所以,王石希望万科有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融资的市场不仅仅局限是国内资的本市场,而且还可以在更广阔的资本市场融资。
况且,万科在国内市场融资也并非一帆风顺。万科要发展,万科需要扩股,但万科的原大股东深特发不愿意扩股。据说,深特发自身的财务状况并不太妙,而且由于万科的股权分散,深特发持股比例已经很小,再加上国有股又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深特发不愿意再增加投入。
万科的另一个问题是土地的问题。万科数量上的土地储备并不算少,但是万科的土地大多都是在城乡结合的边缘地带,万科不太容易拿到一手的好地。以至外人看来,万科更注重发展城乡结合部的低密度式建筑产品,注重多城市、分散规模的非主流市场操作模式。
综合起来看,万科理想中的大股东应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海外融资背景能力,也要有良好的政府关系,优质的土地储备。
于是,王石打出了第一张牌。这张牌的背后是要为万科解决发展中的资金、土地等基本问题。只有这样,万科才能驶上快车道,万科才能成为真正的地产龙头。
宁高宁出牌打造华润地产航母
接下王石打过来这张牌的是华润。
从万科来看,华润显然非常符合条件。
华润集团于1948年成立于香港,属于国务院直属企业,曾是中国各大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华润集团一直是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桥梁。目前,华润集团旗下拥有119个利润中心,年营业额43.98亿美元,总资产至2000年为73亿美元。作为重要的红筹中资机构,华润在香港联交所还有5家上市公司。华远房地产就是由华润旗下的华润北京置地持绝对控股。
反过来讲,华润也非常欣赏万科的品牌和管理团队。
宁高宁的评价是,“万科从专业化的管理到市场的影响力都是很强的一个公司。”
宁高宁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和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是华润系经营性业务中的核心人物。
“任何资本都会在不断的投资中,通过重组、组合以实现其资本收益最大化和资本管理最优化。”这句话用来解释“华润为什么拥有华远房地产还不满足,还要收购万科”,理由再恰当不过。
华润的动机很明确,华润就是想将中国地产业中的这两个知名公司组合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集团,形成地产业中的“航空母舰”。
华润高层中,谦虚一点的说法是希望华润系主营地产的北京置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
更多的时候,宁高宁直接将其表述为“我们希望把这两个公司的整合,再加上华润集团在中国其它城市的地产业务,我们应该做到全国住宅行业中最大的、领导者的地位。第一名,指的是中国内地住宅行业里营业额和利润的第一名。”
事实上,单是华远、万科两个公司整合在一起,以2000年的规模来计算已经有近70亿元左右的营业额,总资产过120亿元,华润已经是中国地产中的航母。
华润现在已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余下的问题是对万科股票进一步增持的问题。好事多磨,华润的增持进展得并不太顺利,但这好象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下一步的整合工作,将会按照华润的意志开展。
任志强出牌分手再造华远
耐心等待,看清楚了万科与华润的牌面之后,任志强也打出了自己的牌。
大多数的时候,人们都忽略了任志强会出牌。任是以华远房地产的中方股东之一,华远集团的总裁身份出牌。
长时间以来,华润一直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以最合适的代价的成为万科的控股大股东,从而全面整合万科、华远,打造地产航母。而华远房地产的大多数股权都掌握在华润手中,华远被整合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况且,在王石打出第一张牌的时候,华远方面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当年正是彼时的华远房地产董事总经理任志强亲自开出一张金额为1900万元的支票飞到深圳去与深特发签约收购万科股权。可惜深特发临时换届,收购告吹。
而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
按照任志强的自述,华远房地产的初始缔造者华远集团已经与最大的控股方华润集团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
比如,华润经历金融风暴后举动一度保守,曾为保证投入资本的安全否决了华远房地产凤凰城项目的原计划;
比如,华润北京置地的股权在未经华远集团和华远房地产等其他中方股东的同意,就转由华润集团持有;
比如,在万科向华润集团定向增发B股时,华润迫于证券监管做出的对华远房地产公司的承诺:华远不能在北京之外发展房地产业务;华远或万科在北京新增住宅项目双方都有合作的优先权。
任还对“华远”整体品牌有着外人无法想象的深厚情结。
任志强认为,华润集团设想的一系列华远与万科重组的方案虽然没有成功,却在社会上造成了许多对华远品牌意识的不良影响。
况且,华远与万科有着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风格,双方在建筑产品、经营模式、项目定位和管理理念上都存在重大差别。
在任志强看来,华润作为投资人可以只求回报而忽略各种企业文化的差异;万科可以急于借用华润的资金和不涉及企业文化的特点来扩张,发扬自己的优势;而华远则需要坚持在业已证明成功的华远企业文化和风格的前提下发展。
如果在华润的体系下,华远房地产不能继续坚持华远自己风格的话,任志强宁愿选择分手,转让华远集团持有的华远房地产股权给华润,同时收回华远的品牌,再造新华远。
这个时候,争论这次分手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已显得无关紧要。
结局
牌局到了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收场。
王石早已成功地卖掉了万科,万科的大股东早已是华润,虽然华润还没有绝对控股,但是这只是迟早的事情。同样迟早的事情还有,华润下一步的整合万科与华远。既然退出了任志强的华远集团,退出了华远的品牌,那么剩下的自然是万科的品牌,万科理所当然在新的重组中处于绝对主力的地位。万科不用愁钱,因为有华润;也不用愁地,华润有良好的政府关系,华远房地产还有土地储备,华润本身也有很好的储备。
宁高宁的华润地产航母计划将继续挺进。华润的计划几乎不可能再出现新的障碍,华润已经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万科自不用说,华远的地产储备和项目也完全归属于华润系,现在不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至于华远的品牌,如果说华润要想打造一个地产航母的话,那么万科、华远总有一个品牌是可能会牺牲的,况且在外界看来华远牺牲的可能性还要大一些。就目前看来,国内还没有房地产公司可以动摇华润系地产航母的地位。
任志强选择了收回华远品牌要重新让新华远起飞。华远集团在与华润的合作中已经不是当初北京市西城区的小公司。即使卖掉了华远地产的股权,华远集团现在依然有地,有钱,有人。无论如何,任志强终究是成功地保住了华远的品牌,至少对华远集团来说是一个胜利。
局终人散,从牌局下来之后,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记者杨熙/文(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