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檀盛 实习生 胡后波 王晓莹 董娟
有一类人被称为“飘一族”,他们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喜欢跳槽和城市间移动,以搬家为乐趣,向他们推销的房子号称“白领公寓”。
一个与传统房屋出租业有些不同的名词———白领公寓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不难发现,很多白领公寓的经营者原本都是地产公司,公寓是自己的物业。虽然有关负责人不愿正面回答,作为房地产商进入白领公寓市场,是不是为了地产业在低潮期盘活自己资产?但以规模化经营的白领公寓,在传统零散经营的房屋出租业市场,在获得注意力方面的确有一定的机会,也是房屋出租业打造品牌的一个良好时机。
安得广厦千万?
实际上,介于旅店业和房屋出租业之间的白领公寓业,有着不小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以下这些地名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有着特殊文化含义的。
广州:杨箕村、石牌村、冼村、林和村……
北京:东村、树村,甚至中关村,三里屯……
上海:苏州河畔……作为一个沸腾的国际化大都市,几百万的流动人口在这些城市翻滚。机场、站台、码头每天潮水般吞吐着各种寻找梦想的人群,最后都消失在这些城市棋子一般的建筑里。可以想像的出,都市里的房屋出租业市场有多大。
资料显示,1998年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就达4045万人,没有办理暂住证的比例不在其下。目前各省内流动人口就有8000万人,跨省流动人口约有3000万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外来财团、机构、企业的驻华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多。由于这些人居住没有稳定性,带有临时性质,因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会购房,主要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
然而如此大的市场蛋糕之下,觅食的却是数不清小蚂蚁——众多个体小业主,这个行业一直没有诞生过品牌型的大公司。房屋出租市场普遍存在着房东与求租者避开政府,私自交易的黑幕,这种“暗箱”操作现象之所以存在,与政府税率太高不无干系。记者从上海最大的租房网络上房租赁网了解到,保守估计,上海租房族有150万人,但只有1万人租房有登记,实际交易而未登记的租赁量不计其数。这种现象在广州也是公开的秘密。
与此同时,我国的商品房空置面积又创下了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至去年年底,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了1000多万平方米,达到创纪录的9124万平方米,积压的总市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如此大的庞大空置房市场,从盘活资产出发也会一部分转向房屋出租业。
房屋出租业由幕后走到前台,由地下转到地上,由分散走到规模,由产品走向品牌经营也就毫不奇怪了。
明卖文化,实卖品牌
北京、上海、广州出现的白领公寓,都试图走统一经营、大批量、标准化的公寓房连锁模式,不仅提供标准化的设施和管理,包括全套家具、厨卫设备、卫星电视、网络接口和完善的物业管理,有些公司一经问世就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上海打造的“连锁白领公寓”品牌的经营模式,通过特许经营,形成涵盖15个城市的连锁品牌企业。
日前广州“纵横白领公寓”的开发公司总经理何锡先生接受采访时再三强调,“白领公寓”的诞生是房屋出租业的必然趋势,随着新一代白领的大量涌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相应而生。白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白领文化是都市文化的重要部分。给白领们一个温馨的“家”,让他们在苦苦奋斗之余有牧歌式的舒适和丰富的星级服务。
几个月前,在北京召开的2001年中国房地产北京总裁峰会上,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说过,房地产是个区域文化非常明显的一个商品,不要说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就是在同一城市的不同方位都会产生出不同的定位。他举例说,在武汉汉阳盖房子,一定针对工人阶级;在武昌盖房子,则针对官员;汉口一定针对商人。因此在“白领公寓”这个全新的产业上,广东应比上海、北京更具优势,因为广州、深圳这是一块诞生“中国梦”的热土,白领的绝对数量毫不逊色北京、上海,“白领文化”正是新岭南文化的支柱。
白领公寓宣传的是白领文化,而卖的却是品牌。
中国的房地产租赁业因为没有品牌的壁垒存在,新进入者比较容易建立自己的品牌。这也是上海白领连锁公寓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特许经营模式的原因。但是,比别人抢先一步建设品牌,是为今后“白领公寓”品牌竞争抢占先机,而目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品牌,一面还要与蚁群一样的房屋出租者抢占市场客源。
要活下去,“白领公寓”必须既叫好还要叫座,品牌的经营者必须接受市场的拷问。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