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官员、行家为房价上涨过猛切脉

2001年08月09日 10: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八月八日电(记者王永志) 中国建设部八月八日举行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座谈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官员、专家和开发商为当前当住房价格上升明显过快,以及部分省市出现不合理、不正常的涨势切脉。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长谢家瑾介绍了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发展态势及价格走向。她说,今年一至六月,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一,其中山西、陕西、内蒙、云南、北京增幅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五。

  此间官员、专家认为,有的地方商品房增幅较大在于起点较低,情有可原;有的城市价格价格居高不下,增幅过大值得探讨、解决。

  谢家瑾把中国住房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归纳为六个方面:

  一是住房市场启动情况较好,个人买房的积极性得到调动,需求比较旺盛,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房价的上涨。

  二是部分城市对个人买房需求估计不足,新建商品住宅供不应求,带来了住房价格的攀升。

  三是部分城市担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加大,影响城市土地出让的收入,影响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相应减少甚至取消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使国家批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计划没有真正落实。低价位住房供应量的减少,使得商品住房的总体价格上升。

  四是不少城市推行土地公开拍卖、招标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对于规范土地市场、防止土地收益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实行市场竞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住房用地的价格,从而也带动了住房价格的上涨。有的城市减少土地供应,人为带来地价上涨。

  五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住宅质量、环境、科技含量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住宅建设成本增加,带来了房价的上涨。

  六是个别发展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进行市场炒作,炒入关、炒申奥,各种炒作概念层出不穷,误导消费者进行不合理的住房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房价的上涨。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房价上升有许多客观因素,但一些地方出现不合理、不正常的上涨,应引起重视。房价主要靠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量,改进土地资源的供应、税收、金融等调控手段进行必要的调节,使房价的涨幅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涨幅保持合适的比例。此外,政府还将通过对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地区发放住房补贴、推行住房公积金等措施,提高居民购买房能力,使得最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有房可买,促进中国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杨采妮19年情修成正果 周六新加坡办婚礼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盲人国内高考遭遇不公 自学雅思赴英留学
  • 沈建光:上海自贸区的四大难题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