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会:城市梦想(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 00:12  CCTV经济半小时

  主编:卢小波   编导:李想   摄像:樊金峰

  在世博园浦西展区设置了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最佳实践区,集中展示全球80个城市在寻求保护与发展中的成功案例。如果说,国家馆让人们体验到神奇的高科技,那么这里最吸引眼球的则是低碳理念和环保设计。

  在世博逛累了我们有时候要吃点甜品喝点饮料,记者在世博园里体验到了一种特殊的甜品,甜品所用的筷子是可以吃的,除了筷子以外还有这个托盘,也是能吃的,甚至水杯,装果汁的水杯是用冰做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躲在世博园的一角,但是零碳餐厅却以环保的魅力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因为在这里,每天营业结束后,多余的有机饼干都会经过特殊的处理,变成次日餐桌上的餐具,非常的特别。

  游客:挺好的,不够饱还可以吃(餐具)。

  记者:来到这个零碳餐厅有什么样的感受?

  游客:其实在这里吃也是支持一下环保嘛。

  的确,巧克力筷子、饼干餐盘,既可以减少洗涤带来的污染和浪费,还可以避免砍伐树木等对环境的破坏,非常环保。而除此之外,记者还注意到,在零碳餐厅,回收这个概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零碳餐厅,记者看见满眼都是废物利用,首先是餐厅的吊顶,吊顶是用这个啤酒瓶做成的,而吊顶下面这个沙发,它其实就是旧的自来水管弯曲以后放上垫子,连水龙头还在;茶几是轮胎做成的;还有沙发是一个旧的浴桶,不仅如此,长长的吧台其实都是回收的塑料做成的,而最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外面的一个吧凳,吧凳的木面其实就是一个马桶盖。

  其实,零碳餐厅只是伦敦零碳馆的一个小小角落。为了登陆上海世博会,首推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人在世博园内还原了2002年建成的全球首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伦敦贝丁顿零碳中心。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99户居民的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么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媒体公关部总监  许嵩:比如说像我们在屋脊的最高处,两幢楼的话加起来是一共是22个风帽。

  屋顶的这22个五颜六色的风帽,随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废气排出。

  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媒体公关部总监  许嵩:就通常我们理解认为把它替换为空调是非常合适的。

  与此同时,水和阳光等天赐良源,也最大程度的被利用起来。屋顶收集雨水装置,收集过滤雨水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在建筑的南面和屋顶,太阳能光复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建筑的北面,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阴面,则借用漫射太阳光培育绿色屋顶植被,同时提供自然采光照明。

  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媒体公关部总监  许嵩:绿化屋顶的话它其实是在伦敦的贝丁顿社区呢它用的都是一些种植的蔬菜,也就是说如果居民在自家种植蔬菜的话,他可以减少外出然后,外出去购买这些蔬菜以带来这些二氧化碳排放。

  更让记者感到惊喜的是,在伦敦贝丁顿社区,能源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做到自产自销。我们知道,占城市生活垃圾大头的餐厨垃圾如何处理向来都是城市垃圾处理的大问题,但是伦敦零碳馆的零碳餐厅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无垃圾餐厅。在这里,吃不掉的食物,不必勉强,因为它们还有二次生命。

  随后记者找到了“无垃圾餐厅”的秘密。原来餐厅拥有一套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利用这套设备家里的剩菜剩饭可以直接制成沼气,然后转化成热能或电能。一吨的剩菜剩饭,单单发电一项就可以转化成183千瓦时的电力,183千瓦时的电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是一台电脑昼夜不停的工作可以运作一个多月的时间。

  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媒体公关部总监  许嵩:如果这一块是他们平时用不了,那他们就会并入国家电网,是以四倍的价格。

  记者:是相当于还能挣钱了?

  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媒体公关部总监  许嵩:是,没错,因为英国政府是支持这一块的,他们非常支持民众的一个环保的一个意识。

  一个资源消耗性城市,摇身一变,成为了自主盈亏的城市,这样的实践让过往的游客感叹不已。

  游客:像我们中国是一个爱好美食的大国,咱们中国人都是爱好美食的,所以如果说吃完了之后觉得还能派点用场那是最好。

  与伦敦零碳馆比邻而居的这个项目叫做沪上生态家,它是本次世博会上海市唯一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项目,这个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四层小楼同样也是产能节能的高手,它的原型是来自于上海市闵行区的我国第一座生态示范楼。

  进入门廊,老上海建筑经典的弄堂、中庭、老虎窗等设计引记者入眼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传统的采光、通风系统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屋顶安装的追光百叶,可以跟随太阳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转变角度,一方面起到遮阳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室内照明度。在高高的低碳屋顶上,还有很多节能环保的秘密。

  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运营主管  陶芳芳:如果你从南面看过来的话,好像是我们的一个屋顶,那其实我们在屋顶上做到了像这个是太阳能的薄膜发电,然后这边前面还有白色的这个其实是太阳能的热水。

  走上屋顶,扑鼻而来的便是花香,一片屋顶花园十分的惬意,而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起到隔热层的效果,这样住在顶层的住户夏天也不会觉得炎热了。

  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运营主管  陶芳芳:这个上面其实我们是做了一些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其实城市里面来说的话,我们大型在海边可以用,但是城市里面的风不是特别得大,但是我们在屋顶上做这种微风发电的系统也还是可以的,那也是我们的一个清洁能源。

  大家都说沪上生态家是一个垃圾造出来的房子,因为整个建筑物的外立面用的砖,包括房子的楼梯的砖都是来自上海旧城改造时被拖走的石库门,而整个建筑物的内部还有很多的砖以及一些装饰材料却是来自于工业废料。

  15万块老石库门做的墙砖和地砖;“长江口淤积细沙”生产的淤泥空心砖;还有用工厂废料“蒸压粉煤灰”制造的砖头;用工业废料制作的脱硫石膏板。经过重新加工和包装,焕然一新的“废料”在这里变成了具备温度调节、隔热、通风的“呼吸墙”,让记者着实感受到了,城市必将变废为宝。

  沪上生态家一共有两部电梯,一部电梯是变速电梯,它是根据客人的多少来控制电梯的速度,还有一部电梯是势能电梯,它里面有一些玄机,它还有一个名字是叫能量回馈电梯,因为它每运行40次的时候,这个势能会转化成动能积攒起来就可以支撑第41次的运行。

  沪上生态家整栋建筑的设计定位是比普通住宅节能60%。而家居生活实际用电的50%,由太阳能供给。要是您还嫌不够节能,那就骑车健身吧,这辆特殊的自行车能收集运动产生的能量,每骑60分钟发0.2度电。

  记者:像整个生态楼我们现在一共用的新技术大概有多少项?

  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运营主管  陶芳芳:如果我们把它所有的都概括起来的话,大约就是说十项新技术综合的利用。

  记者:它的造价和普通建筑相比是什么样的水平?

  上海世博会沪上生态家运营主管  陶芳芳:像我们一般的楼的改造的话,像我们每平米基本上大概增加200元左右,但是如果我们增加了这样一些比较实用的生态技术的话,其实也就是增加到500到600元一平方。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沪上生态家展现的并不是科幻世界,所采用的技术70%是接近生活的成熟技术,也就说,它是我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未来生活。游走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许多场馆都让我感受到了,未来城市中的建筑会聪明地自我降温、保暖,空调、暖气将一并“下岗”。

  德国汉堡案例馆就是这样一座聪明的建筑。它内部全密闭,外墙严格采用密封玻璃,使外部的热气难以“入侵”。屋顶上有专门的空气流通装置,排除内部废气并引入新鲜空气。与此同时,房屋的墙壁也不简单,一根根水管在其中纵横,由地下抽上来的凉水在此循环流动,因此四季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而就在汉堡之家的旁边,来自法国的阿尔萨斯案例馆同样是建筑节能的典范。它南立面上的水幕太阳能墙体由电脑自动控制,可以随着室外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自动开闭,既能遮阳降温,又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在生活中,斤斤计较这个词不怎么好听,但刚才看到这几个城市案例馆,记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词。为了尽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这些城市都在想方设法,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这也是在传达着一种理念,城市生活水平可以上去,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完全可以降下来。那么,世博会上还有哪些新奇的案例,帮助我们解决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呢?我们知道,159年前,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开幕的时候,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而如今,当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时,全世界已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居住空间小、房租贵、交通拥堵等等,这些“城市病”大家一定不陌生。如何“治病”?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了很多城市开出的处方。

  记者来到一个来自葡萄牙可搬运的游客塔,这个塔非常的细长,它的占地面积是仅9.2平方米,但是它一共拥有三层,30平米的使用面积。一层是厨房,然后还有一个洗浴室。二层是个会客室,还有书房。三层就是卧室,有一个床,还有厕所,然后这里还有观景的一个阳台。

  游客:就像看到蜗居一样,不过好得意。

  游客:很精致的这个房间,五脏齐全。

  游客:中国现在地方那么小,做这些(房子)的话能容纳多一点人。

  城市寸土寸金,住房有限,房价居高不下,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的教授若杰先生,设计这座房屋的初衷,正是要用最少的地方、最少的材料搭建足够安全可靠、生活设施完备的建筑,而且是可以拆卸和搬运的。目前游客塔正在葡萄牙小规模推广中,造价是8万欧元。如果各位认为它的全面推广,还尚需时日的话。那么,离它不远处的马德里案例馆,则让“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游客塔旁边的建筑是来自马德里的一个项目叫做竹屋,它其实是马德里政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一个实践。竹屋的原型位于马德里的卡拉班切尔区,这里一共住着88户居民。从中国进口的竹子编织成可开关的窗户,远远看去,整栋大楼的外墙像是由一扇扇巨大的竹窗拼成,又像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竹筒。独特的外形、传统的建材、实用的设计和高效节能的环保理念,为竹屋赢得了建筑行业中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建筑协会大奖”。但是在马德里,它就是一栋供中低收入人群居住的经济适用房,而且只是马德里众多公共性住房中的一个代表。

  上海世博会马德里案例馆工作人员   杨婧媛:这是2003年到2007年的一些(公共性住房)设计作品,包括还有这个也很有特点,看起来这个很像西班牙的斗牛场。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外观时尚、风格迥异的公共性住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售价低廉,通常比商品房要便宜20%到50%。

  上海世博会马德里案例馆运营部长   哈维尔 罗萨耶:马德里市政府对土地价格有着严格控制,凡是用在公共性住房的土地,价格是受到严格保护的,非常低廉,地价降低了,房子的价格自然也就便宜了。

  哈维尔 罗萨耶说,马德里带着竹屋案例来到世博会,是希望传递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公共性住房也可以质量很好,也可以外观很美,也可以有很多高科技的节能环保技术。

  上海世博会马德里案例馆运营部长   哈维尔 罗萨耶:总之不像以前一样,公共房屋总被贴上低质量的标签,我们希望住在里面的人都会为此感到骄傲,而不是觉得只是住在一个很简陋的房子里。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沙特麦加米纳帐篷城案例显得十分独特甚至另类,但探讨的同样是居住问题。

  上海世博会麦加案例馆工作人员:每年在伊斯兰教教历的12月份,全世界各地300万人同时会聚到这里,那么面对这突然冒出来的300万朝圣者,沙特政府如何安置他们呢?这就是我们展馆就要告诉各位的,

  三百万人同时涌入麦加城,住宿是城市必须解决的难题,但是如果花费太大,显然又不够经济、环保,因为每年三五天的朝圣期一过,临时居民就会离开。沙特阿拉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建设帐篷城。在麦加城外,4平方公里范围内相对平坦的米纳山谷里,4万顶白色的帐篷整齐地排列开,非常的震撼。

  米纳帐篷城的帐篷全部是从沙特阿拉伯空运过来的,经过特别的加工编制,不容易燃烧、防水、防雨,非常地结实耐用,一顶可以用50年的,当然它最神奇的不是这一点,最神奇的是它是遮阳、散热,它可以帮我们挡掉90%的阳光只有10%的渗入室内。

  工作人员告诉大家,米纳帐篷城虽然拥挤,但是公厕、洗浴、空调、饮水等系统一应俱全。每顶帐篷配备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整座帐篷城还形成了周密的灭火网络,一旦发生火灾,能立即就地扑灭,防止蔓延。

  在我们国家也有多季节性的农民工等流动人群,他们来到城市也需要暂住,所以我们能不能也模仿米纳帐篷城的这个想法修建一批建筑设施,它可能比简易的工棚条件要好一些,但是比长久的住房条件要简单一些。就像工作人员说的,以最小的代价尽可能提高临时人员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大概这就是米纳帐篷城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在世博会开幕以前,上海媒体在对长江流域沿途21个城市100多个城镇的市民进行的“世博与城市”为主题的万人大调查中发现,急剧的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住房和交通问题的压迫。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堵塞的交通开始备受诟病。

  当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私家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时候,城市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拥堵,于是在德国的不来梅市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这个全新的出行方式就被带到了这里,并且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的名字就叫做汽车共享俱乐部。

  不来梅是德国汽车制造和使用的中心城市,在空气污染、能源消耗、二氧化碳减排等问题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在1990年,一家名为Cambio的汽车共享俱乐部诞生了。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需要的车型;刷卡、输密码、取钥匙、将车开走,整个过程非常的便捷;除了使用之外,也不必为保养汽车操心,会有专业人员定期检查,保证车辆整洁和安全。关键的是费用十分低廉,只要按照使用时间和路程支付租车的费用,不用再承担油费和保险费了。

  上海世博会不来梅案例馆馆长  乌里克 胡弗曼:如今已有15000名不来梅市民成为租车族,这对于人口总共只有50万的城市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根据不来梅的一个测算,一辆私家车每天使用的时间是不到一个小时的,所以汽车共享业务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物尽其用。而根据测算,目前一辆这样的共享俱乐部的汽车,它可以节省6辆私家车,而目前在不来梅市一共是有160辆汽车共享俱乐部的汽车,所以它节省了不来梅市1千辆城市里面的私家车,1千辆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呢?就是如果把一千辆私家车一子排开的话,它需要5公里长的停车场,而且可以减少2千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于是有人就把不来梅的这个案例来推算,如果在上海有6400辆这样的俱乐部汽车的话,它可以节省4万辆城市里面的私家车,虽然对于这个结果现在还不能够非常的肯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项业务的推广一定能够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显著的作用。

  游客:中国人来说买辆车是家庭的一种财富一种炫耀的一种财富,如果他需要去租辆车,可能人们通常来说这个心理的,观念上接受不了或者身份什么都接受不了,我希望将来像他这样看齐,改变中国人的一种观念,看了这个之后受到某种启发。希望这样案例多多宣传,不是在这个地方,大城市,每个大城市多走访一下。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很多游客都说,这里是真正不出国门就能取经的好地方。因为有这么多的城市将共同遇到的发展瓶颈和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展示,一起来研究探讨,启迪思路。

  记者随后又来到鹿特丹馆,作为全球最大港口城市之一的鹿特丹,是一个城市最低点在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也就是说它常年都面临水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气候变暖降雨量也是越来越大,怎么办呢?记者在鹿特丹馆看到了鹿特丹市的秘密武器。鹿特丹馆里有鹿特丹市水广场一个10:1的微缩模型,我们看见有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不等的一些水池组成,而水池与水池之间有一些沟渠相连,平时这里其实就是一个下沉式的一个休闲娱乐的广场,可是一旦遇到像刚才这样的一个暴雨天气的时候,水广场就变成了一个防涝系统。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屋顶水幕系统喷洒出的滂沱雨水,就被水广场所笑纳了。未来几年,鹿特丹计划建造超过25个水广场。它即避免了城市灾害,又方便了市民生活,可以说是简单方法解决大问题。

  上海世博会鹿特丹案例馆工作人员  冯皓珺:我们为了防止海浪的侵袭已经修了很高很高的大坝,但是这个大坝也有一个缺陷它无法把暴雨排出城市之外,所以说这个就是水广场理念的由来。

  游客: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设计,无论想下雨天和干旱天都能利用起来。我觉得前段时间我们南方出现那种暴雨天气,如果我们城市里面也有这样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可能是更好一些。

  游客:我想把人家有益的(做法)吸收过来,扬长避短这样的话使我们国家和城市建设得更好。

  除了修筑堤坝、建造水广场,四年前,荷兰政府还启动了屋顶工程,居民在屋顶每建造一立方的草坪,政府补助30欧元。

  上海世博会鹿特丹案例馆工作人员  冯皓珺:您别看它只有单单的一层草皮,它其实下面还包括鹅卵石以及沙砾比较混合的一种材料,这样子的一种设计使得这个生态屋顶能够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很快的抓住雨水,并且可以进行让它回收利用。

  而即使在未来世界,大部分地表被海水淹没,鹿特丹的水利与都市规划专家也有了解决方案,他们设计出了这样的圆形浮动房屋。一旦洪水到来,它们便会水涨房高,从而免遭灭顶之灾。

  上海世博会鹿特丹案例馆工作人员  冯皓珺:目前为止只能作为一个小型的会议室以及展览会而使用,并不能居住人,鹿特丹政府预计是未来30年之内可以把这个浮动房屋能够造成一个能够住人的浮动房屋。

  鹿特丹是一座必须与水为生的城市,但是我们刚才看到只要利用好威胁一样能够变成机会,鹿特丹为我们演绎的防洪排涝的智慧,我想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生动的诠释,同时也是我们值得取经的地方。

  半小时观察

  1851年的世博会上,让人们惊叹的是钢铁带来的工业文明,1873年的世博会上,直流电动机把人们带入电气化时代,1962年的西雅图世博会上,阿波罗飞船揭开了太空时代。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出的是什么呢?我想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梦想。这不仅仅体现在某些具体的科技手段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理念当中。如今的地球是个村子,世博会的功能不但是个展示窗口,而更像是一个村前的小广场,人们在这里交流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也交流着智慧。从这点上说,世博会的主题已经超越了城市本身,它开启的时代也会更为宽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