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世博 > 上海世博倒计时一周年 > 正文
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偶知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神奇地预言了上海世博会:“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
从陆士谔到更早的梁启超,10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不约而同预言上海将办世博会,其细节之精准、想象之瑰丽令人叹服。然而,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这个断续的世博梦,只能消失于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的阴影里。
丝绸、茶叶、梳篦、苏绣、茅台酒、景泰蓝,中国传统食品和手工艺品不时在早期的世博会上登台亮相,载誉而归。可是,在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面前,这些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犹如明日黄花,难掩凋敝和落寞。
(七)让中国重拾“世博梦”的,是改革开放。
“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深谋远虑的决策者心中,世博会承载起一个民族开放、创新、腾飞的宏大命题。
1982年,中国重回世博大家庭。2002年,中国郑重申办世博会。几代中国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终圆世博东道主之梦。那座红彤彤的“中国之冠”中国国家馆,如同又一枚郑重的“中国印”,鲜明地嵌入世博会新纪元的扉页。
(八)中国需要一届世博会。取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大重要国际盛事的主办权,是21世纪中国主动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
当中国明确选择“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途径与目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与城市化浪潮席卷下的中国峻切时代命题、与寻求科学发展的中国最新实践结合得丝丝入扣。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将与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起,带着对城市化进程的实践与探索,交流、商讨、思考、分享……
从封闭到开放,从羸弱到强大,从更多的“参与”到成为“东道主”——这是推进“国际化”的捷径,也是国家实力与责任的生动体现。
(九)世博会也需要中国。当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之际,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意味深长。
前不久结束的20国领导人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强调:“我们坚信,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而且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不再是沉睡的东方“巨人”,也不再满足于展示丝绸、唐三彩与大熊猫。当世博会来到占世界1/5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世博文化将添加浓墨重彩的中国元素,其中既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传统理念,更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
以中国元素表达世博追求,以民族自信反映社会进步,在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中,塑造全球化时代的世博经典。曾经是西方强国展示工业文明的世博会,在迎纳中国的同时,也将迎纳思考发展、应对挑战的东方智慧。
(十)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184天的世博时光,中国将向世界讲述怎样的“世博故事”?上海世博会的承诺和目标是什么?
从申博成功那一天起,“办好上海世博会”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个意愿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7年期盼,7年筹备。眼下,世博园内,中国馆封顶,演艺中心封顶,主题馆封顶,世博中心封顶,园区试运行。中国政府对上海世博会的承诺——“成功、精彩、难忘”,将通过创意、平安、快乐的行动去实现。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
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经创下世博会历史上的众多“之最”: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第一次在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的城市举办;园区规划用地范围最大;国际参展者最多。上海世博会还计划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的观众,以获得最为广泛的国际参与度。
这一项项新的纪录,是主办者的心血结晶。但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中国更希望的是,通过举办世博会,增强“东道主意识”,传播现代化中国的文化理念和文明进程,体现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对人类发展未来的思索。
(十一)我们需要的“东道主意识”,是树立“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展示沟通与融合、创新与进步、成就与体验、传承与未来、和谐与发展的世博追求。
创新是世博会不变的灵魂。“城市最佳实践区”将把“城市”作为展示主体引入世博会,“网上世博会”将实现世博的“永不落幕”,这是组织行为的创新;零排放、太阳能、江源动力——科技创新点亮了世博会的场馆设施,老厂房、老建筑被保留改造,使历史与未来紧紧相握,这是价值理念的创新……
创新没有止境。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上海还需继续思考,世博会还将展现怎样的奇思妙想,给当代人类社会带来新的启示、新的开始?
(十二)我们需要的“东道主意识”,是要在全体国民中催生“世博热”,而非上海的“独角戏”。
“精彩世博、文明先行”,上海1900万人民从申博成功开始,就迅速进入角色。他们希望把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上海展示于世人面前,以最美的城市、最好的生活、最深的情谊,笑迎八方宾朋。
长三角地区的“东道主意识”也已激活。共享机遇,共襄盛举,长三角城市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签署了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并为15个城市度身打造世博会“友谊日”活动,邀请海内外参观者走入长三角;南京、苏州、无锡和杭州、宁波、绍兴6座城市,也成为论坛的会场。
“东道主意识”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普及。举全国之力,兑现国家承诺,让全国共享世博机遇与成果,是上海世博会成功的根本保障。向全球展示文明成果的,绝不仅仅是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整座城市,整个国家,是更大的展示场地。
(十三)我们需要的“东道主意识”,更是一种从容大气的国民心态和开放积极的文明素质。
于东道主而言,“请进来”不易,“服务好”更难。为远方的客人充分提供交流平台,确保各参展方精彩亮相,才能实现弥足珍贵的技术交流、文明对话。从更长远处看,我们需要以世博会为契机,以13亿中国人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推进人们情感交融、互相帮助、彼此体谅,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热爱国家、热爱民族。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这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口号。一个长达184天的盛会,会成为检验政府能力和市民素养的试金石,会成为展示社会风尚和国民心态的大舞台。通过筹办和举办世博会,让城市多一些微笑,人与人之间更多互信和理解,为世博会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这是上海世博会的期望,也是每个东道主的责任。
(十四)倒计时的指针飞速地一圈圈划过。让我们认真地聆听从世博历史深处发出的智者叮咛,盘点现代文明的得失与利弊,眺望充满挑战的未来。
回望历史,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和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分别是纪念美国建国与法国大革命百年的经典盛会。爱迪生众多天才的发明和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是那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进步象征。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时,中国距离结束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已将近百年。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与世博会的主旋律彼此呼应。
环顾世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世界各国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愿以包容开放的胸怀和锐意创新的精神,与国际社会一道勇敢应对困难和挑战,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切始于世博会。让世界携手同行,续写人类文明进步的辉煌乐章。
(原载4月30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