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获奖万千 差距明显——吴建中剖析早期中国世博获奖现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11:38  世博网

  

获奖万千差距明显——吴建中剖析早期中国世博获奖现象[图]

  吴建中

  想搜集梳理一个完整版的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上的获奖目录,竟然无从下手。太多了。仅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中国得奖的“甲等大奖”,仅生丝类就有71件。难怪,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一听记者来“求援”,立即同情地笑起来:出本书都罗列不全。在他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之一、由上海图书馆编写的《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年)》一书,是迄今为止文献最为丰富的研究世博会与早期中国关系的著作。当时,编者们也穷尽办法查找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上参展展品及获奖情况,只是由于数量太过庞大,最后只能作分类概述。

  获奖高峰期在早期世博会上

  自嘲已有“世博情结”、“谈起世博就开始激动”的吴建中,对世博历史、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尤其熟悉。他告诉记者,中国产品在世博会上获奖,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这与世博会评价体系的演变有直接关系。

  

获奖万千差距明显——吴建中剖析早期中国世博获奖现象[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博特刊

  吴建中介绍,首届世界博览会之所以举办于19世纪中叶,那正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问世的时代,并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在早期世博会期间,竞争是体现“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的理想方式。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家参展,评奖,并且是大范围评奖,成为组织者激励参展的一种最有效表现方式。因为产品众多,分类法评出各个领域的产品奖项,成为最常用的方式。

  奖项的数目究竟有多大?馆长细数起来: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评奖分三大类5130个奖;1862年伦敦世博会,获奖数多达7000个;1867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达到19776个。这个数字已经很“天文”了,但纪录还在刷新: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获奖数为25572个;1889年巴黎世博会,奖项为33889个;到了1900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更达到创纪录的45905个。之后略有下降: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39158个;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评奖热”降温了,但也有1175个。

  “4万多个奖一次性评选,可以想象,组织者和评委们怎么可能去认真评选?获奖产品的价值究竟有多高,也值得怀疑。”吴建中笑起来。

  新思考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经过70多年的世博会举办,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而1928年刚刚签署的、有关世界博览会性质、频率、举办方法等规定的里程碑式文件——《国际展览公约》,又一时未生效,让素来创新、自由的美国人找到了“变革”机会,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因此成了最“自由”的一届: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没有采用分类评奖法办展,而是高举起“主题”的大旗——“一个世纪的进步”,展品集中在科学领域的成果。自那以后,凡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都取消了分类评奖。

  不过,吴建中介绍,美国以外的其他以欧洲为主的主办国,还是基本沿袭传统的分类法继续评奖,但评奖热也在明显消退。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加剧国与国之间产品竞争的方式,背离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与世博会重心由展示展品和技术向展示理念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因此,1935年世博会已有3个国家退出竞赛,到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更有16个国家退出。196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展区总代表团决定放弃评奖比赛。

  中国获奖产品结构让人“惭愧”

  吴建中说,中国参展获奖现象需要置于这样一个大框架下观察,才能准确客观。

  根据《中国与世博》一书叙述: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和一些在中国经商的外商,将丝绸、茶叶、中药材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出品商品运往英国,参加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多项大奖。此后,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以组团参展、寄物参展和派员参观等各种形式,几乎参加了历届世博会,但其间过程和产生的影响却有着很大不同。从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上获奖的“荣记湖丝”,到至今仍津津乐道的茅台酒世博金奖传奇;从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中国送出整整720箱、价值约白银20万两的6801种产品赴展,到1905年列日世博会上中国产品获奖百枚,与英、美、奥、意等国不分上下……

  “中国对世博会的参与热情,一直很高。” 他介绍,清政府对参加世博会比较重视;1915年,刚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派出了一个4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参加美国巴拿巴太平洋博览会,中国在这届世博会上以荣获1211项奖名列各参展国之首,这是中国参加世博会以来最扬眉吐气的一次。

  “单从早期获奖数量看,不少;从获奖产品性质来看,也多为我们传统优势的丝绸、瓷器、农产品、工艺品等。对于扩大中国传统产品的世界影响力,包括国际贸易往来,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但是,”吴馆长顿了顿,语气加重了些,“如果放在早期世博会评价体系这一大背景下考察,赛会之后的金牌奖证之类,更多还是遵循国际间的酬酢惯例,因此不必夸大获奖价值。”

  同期,其他国家带到世博会上的参展品都是些什么呢?1851年伦敦世博会,大功率蒸汽机、自动链式精纺机等先进发明;1853年纽约世博会,电梯首次亮相;1862年伦敦世博会,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1876年,美国人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复式电报以及留声机、胜家的缝纫机,以及操作方便的自行车、打字机和织补机等,让世界看到了美国的发展速度……

  反观中国参展品呢?几乎始终如一的,是一些原始的工农业材料,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以及精致却少实用价值的古董工艺品,极少近代工业的产品参展,更遑论能影响人类生活的伟大发展和设备。即使是获奖数名列当届世博会参展国之首的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赴会展品还是偏重于传统手工业、农业等领域,制造馆更是没有任何中国出品。“这多少也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状况。”吴建中有些遗憾,与世博会上外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迅猛之势相比,当时的中国可能应该更多看到自己的不足与落后。

  奖项新趋势值得中国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82年美国诺克斯威廉世界博览会,中国才返回世界博览会。这也正好是世博会重心从产品展示与技术竞赛转移到理念与文化展示的时期。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止了近半个世纪的世博会评奖又再度现身。“但这次的评奖与早期的评奖完全不同。”吴建中说。

  2005年爱知世博会主题为“自然的睿智”,在此主题下,主办方设立了“爱·地球奖”,又名“全球百个生态技术奖”,以对全球环境问题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技术进行奖励。另一个奖项为“自然的睿智奖”,主要授予对象为69个外国场馆。遗憾的是,在这次新开出的奖项中,中国参展的表现并不如意。特别是在“爱·地球奖”方面。

  上海图书馆世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此次获奖的技术大致分为八个主要方面:防止全球变暖和确保可持续能源的技术(22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利用的技术(17项);引领可持续社会新发展的技术(16项);保护饮用水和水资源的技术(12项);自然的保护和复原技术(12项);利用森林/木材资源的技术(9项); 利用生物资源的技术(7项);对付环境污染物的技术(5项)。

  获奖的100项技术中,日本本国占了56项,其他国家占了44项,分别由23个国家包揽,但中国无一项获奖。

  吴建中说,这一现象应再度引起我们反省。爱知世博会重新推出评奖,但改变了原有的体系,表明世博会奖项已经不再是昔日技术和展品本位的奖励性质,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参加世博会还是主办世博会,都应该有新的启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