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在中国

国内ESG发展简介 ESG投资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主流策略之一,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步入蓬勃发展阶段,整体ESG资产管理规模正在逐渐增长。 2006年,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开始提及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2008年,上交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各大监管机构陆续展开对ESG投资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探索,不断鼓励和引导公募基金等机构参与ESG投资。 2008年,国内发行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型公募基金。在2010年后,国内金融市场上相关类型的责任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开始有了显著增长。 2018年6月起,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国际资本更为重视上市公司的ESG内容披露。 2018年9月30日,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增加了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内容,明确了上市公司对于利益相关者、员工、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责任,突出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引导作用,确立了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 同年11月10日,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提出了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致力于培养长期价值取向的投资行业规范,进一步推动了ESG在中国的发展。 2019年3月18日,基金业协会进一步发布了《关于提交自评估报告的通知》,作为《绿色投资者指引(试行)》的具体实施文件。ESG从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逐渐变成了需要相关资产管理机构切实履行相关义务的实践原则之一。 2019年5月,港交所发布有关检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文件,对原《ESG指引》作出修订,这是自2012年出台《ESG指引》以来的第三次修订。 国内ESG披露情况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对ESG相关内容的披露情况整体向好。2018年,是沪深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应规披露第十年,十年间A股新增上市公司2000家,增幅达到134%。据数据统计,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增长为129%,低于市场规模增速,每年平均新增48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A股市场上市公司201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为23.65%;披露数量相较于去年增加6.59%,低于去年同期7.20%;从2010年开始,A股企业发布ESG报告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的较高水平。 从披露的行业来看,银行和非银行业披露率最高,分别为82.1%和64.8%。钢铁、房地产、交通运输披露率仅次于金融板块,分别为42.4%、38.3%、38.1%。 从市值规模来看,市值超过100亿的大中型公司占63%,是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主体。 此外,从发布机构来看,目前国内有部分关于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相关的指数以中证系、上证系为主。 从较大规模公司角度来看,截至2018年9月底,近82%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公司在 2017年度发布了相关ESG数据与分析。 从行业上来看,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制造业(包含医药制造、技术硬件与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最多,占比43%。金融业其次,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占比19%。两者加起来占比超过了50%。 ESG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ESG投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和评级体系不断完善,认可、参与和遵守的群体不断增多,我国ESG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有分析指出,普及ESG投资的相关知识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近年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多次举办国际研讨会、主题论坛,开展基础调查,倡导ESG理念与实践,在国内ESG投资理念和实践倡导方面扮演了积极角色。 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去年曾表示,“随着我国A股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相关指数,ESG原则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ESG不仅能够推动资产管理行业深化信义义务,提升投资中的道德要求,改善投资者长期回报,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也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资产管理行业落地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