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一:国企改革是改变中国经济的大趋势还记得2006-2007年的上一轮A股大牛市,什么是贯穿整个牛市的主线?那就是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未来,谁是A股6年熊市的终结者,毫无疑问,还是国企改革。看看2014年以来,各种围绕着国企改革的题材概念里,诞生了多少超级大牛股,再看看近期“石化系”的蠢蠢欲动。你懂的!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政府意志,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轮蕴含巨大投资机会的大趋势。而且,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混合所有制,是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的融合,不仅盘活国有资产,还要带动民营经济,这也就是为何社会资本对中石化[微博]改革参与热情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
当然,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但要看你是以投资还是投机的心态了。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它并不适合投机者参与,改革本身也不会是一个投机行为。
理由二:优质资产的稀缺性此前的改革,是在资产质量层面的考量,是把优质资产剥离出来进行市场化、股份制的改造,但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和历史包袱仍然待解决;而本轮国企改革则是体制机制层面的考量,很多企业端出来的资产,本来就是优质资产,改的是体制,提升的是市场化程度。
拿中石化销售公司的央企“混改”第一单说,中石化销售公司的业务和资产原本是已上市的中国石化的核心资产、优质资产,而再分拆出来重组整合,乃至三年内上市,这意味着这块资产将被重新定义,否则估值10倍左右的资产为何分拆出来,投资人给出了14倍多的估值溢价。
为什么?很简单,优质资产的稀缺性。全世界还有哪个企业能拥有3万多个加油站的销售网络?这张“网”,就是入口。腾讯为什么要投?一旦把其虚拟信用卡和支付业务铺进这张网,这可就是3万亿的市场啊。
理由三:不能输的改革和中石化的决心
从2月19日到9月14日,中石化超高效的完成了销售公司的重组整合,引资合作。想想看,光3万多加油站的资产评估,按照以往国企的工作效率,得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中石化的改革效率这么高?因为不能输,顶着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公司的帽子,天天被司机师傅骂,这中石化能抬得起头吗。
再者说了,这第一央企什么地位,有国家、政府做背书,改革只能赢,无法输。后面还有一堆小弟等着看大哥怎么改,怎么变呢。
理由四:机构投资者不是傻子
中石化销售公司海选投资者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会有127家投资人,拿着7000亿的资金来求爱。这场面,一点也不亚于阿里在美国资本市场受到的追捧。最后,中石化定下三个优先原则:产业投资者优先、国内投资者优先、惠及广大人民的投资者优先。这意思就是,改革红利要尽可能多的留给国内的人。
想想看,这最后25家最终入围的投资人的背景,哪个不是在产业界或者资本圈里的大腕、高手。亏本的投资,没多少回报的投资,这些猴精猴精的投资者会干?这是1000亿,不是1000块!
理由五:嘉实元和是参与国企改革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
啥叫公募,就是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嘉实元和就是面向普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的基金产品。50亿元多吗?规模大吗?你放在过去的公募品种里当然是大的,但你放在这1000多亿的盘子里,这50亿元还算大吗?机构都不够分,好歹嘉实还给老百姓抢出了50亿的蛋糕。
而且,公募基金原本是不可以投资未上市资产的股权的,嘉实元和是证监会[微博]力挺的创新产品。又用的是12年未开封的封闭式基金品种来参与国企改革的第一只公募基金。证监会敢为基金创新背书,难道不琢磨里面的风险问题?没那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嘉实基金会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所以,你还担心它发不出去?你该担心的是能不能抢得着。
(本文来源于《英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