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背景中国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8日 11:0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全球背景下中国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举行 全球背景下中国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举行

  2011年,60多家中国企业入选《财富》500强行列,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引人注目。2012年6月1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国际商学院及英语学院联合举办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Fisher商学院Oded Shenkar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国际商学院张炜副教授、英语学院史兴松副教授应邀做了主题发言。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范黎波教授倡议并主持。英语学院王立非院长、张翠萍书记、以及来自商学院、英语学院和相关院系的跨文化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Fisher商学院Oded Shenkar教授做了《世界文化地图》的主题发言,系统阐述了全球文化的聚合与发散趋势,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将全球115个国家文化按特性不同所做的分类分析,并通过大样本数据的聚类分析,最终将这115个国家划分为了18个文化群组的研究思路与结论,帮助建立了一幅清晰明确,却也在不断演化的世界文化地图。Shenkar教授认为,文化演进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跨越度大的文化比较研究也能得出一些有趣的启示和结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做了《文化心理学理论对跨文化管理实践的贡献》主题发言,他首先回应了Shenkar教授的基本观点,将文化区分为实体性(objective)和心理性(subjective)文化,指出建筑等实体性文化是容易改变的,但是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是缓慢的。他总结出了十条文化心理差异对管理的影响和挑战,分别是: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自我意识的差异、注意的差异、归因的差异、辩证思维的差异、道德判断的差异、意图和责任判断的差异、风险判断的差异、选择和决策的差异、以及冲突解决的差异。提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跨国公司始终扮演着“好学生”的角色,但从今往后,中国跨国企业应该超越“好学生”的角色定位,树立起给自己做“老师”,给“世界”做“老师”的独立意识。

  国际商学院张炜副教授做了《跨文化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跨国企业的应用》主题发言,介绍了文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及其文化作为解释变量对组织行为研究的作用,通过文化维度模型分析了管理理论和最佳实践企业存在本土化差异,特别是结合中国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应对文化挑战应做的准备及建议。

  英语学院史兴松副教授做了《驻外商务人员的跨文化适应及工作表现》的主题发言。报告基于对810名中国驻外或外国来华商务人员的实证调研,详细分析阐述了驻外商务人士跨文化适应与其工作表现的关联,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相应启示。

  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跨院系学术合作应该成为经贸大学一种学术习惯和基本行为。会议期间,范黎波教授向彭凯平教授颁发了聘请其为我校客座教授的聘书,彭凯平教授愉快地接受了聘任,并表示愿意在合作研究和博士生培养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此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四位专家在跨文化管理与沟通的研究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们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深入探讨跨国经营和跨国企业成长中所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达到了跨学科合作和跨院校研究的预期目标。Oded Shenkar教授是战略与国际商务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彭凯平教授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张炜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升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显著性很强的研究成果,史兴松副教授基于实证分析方法,在中国外交官与国际经营管理人员跨文化适应能力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国内前沿水平。

  会议结束后,王玲书记宴请了主讲专家。王书记高度评价这种跨学科、跨院校的学术合作模式,并希望在研讨会的基础上,聚焦跨文化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学者间密切联系和知识共享的国际虚拟研究平台。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