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至6月1日,清华EMBA12-E班第二届班委策划了以“文化之旅”为主题的班级活动,短短的几天时间,涵盖了企业参观,国学讲座和话剧欣赏多项活动,让参与其中的12-E班同学们受益匪浅,大呼过瘾。
首都机场参观之旅
机场对于12-E班的每一位同学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出差旅行免不了与机场有着浅浅深深的交集,但是机场的运营管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非常陌生。带着这些疑问,5月29日下午,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郝玲同学全力支持和班委的组织下,12-E班30多位同学参观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在首都机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12-E班的同学们首先进入了东塔台,塔台管制室内设值班主任席、放行许可席、地面席位和塔台席位,四大席位共同为在东区起降及地面滑行的飞机提供管制服务。东塔台作为西塔台的附属塔台,不但有效地改善了管制部门对首都机场东部区域内飞机起降及地面滑行的视线覆盖,还起到西塔台的应急备份作用。
参观的第二站是航站楼里最大、最复杂的工作设施控制中枢——旅客行李处理系统控制中心。隔着一面透明的玻璃墙,首都机场投资22亿元人民币搭建的行李处理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行着。大型显示器上不断闪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隔壁行李处理设备的繁忙运转,总长60多公里的设备规模、每小时近两万件行李的处理能力、10m/s高速托盘输送设备的应用、五级自动安检功能的有机融入等等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最大规模系统的搭建,无不映射着中国民航高速发展的雄心和傲视同行的产业规模。
走出航站楼,同学们来到此次参观的最后一站——首都机场运行监控指挥中心。一进门,“武警”身份的门卫让同学们立刻意识到这里的安全敏感性。在这座离航站楼不远的设施里,同学们看到了大屏幕上同时显示的雷达、气象、站坪运行监控、航站楼内旅客监控、航站楼周边道路监控乃至航班商业信息,大屏幕之下,是一排排专属于各个职能部门指挥员的坐席,首都机场的跑道分配、机坪运行、航站楼监控,乃至公共区域道路管理等一切与旅客运输服务的业务都在这里联席指挥,为最大化地服务公众,这里甚至还有为北京市交通台设置的交通信息发布坐席。这里所呈现的,是信息化技术在大型综合服务设施的充分应用以及联席洽商式高效管理理念的真实展现。
短短的半个下午,12-E班的同学们带着求知的兴奋和体验的满足结束了首都机场参观之旅。
国学文化之旅
5月30日课后,班长姚壮文邀请了知名作家、学者、易学专家许燕良先生做了题为《易学,山水情怀与华夏文化精神》的讲座。易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大千世界、宇宙万物,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的灵魂和智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课堂上,许燕良先生充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与山水人文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易学常识、山水文化、华夏文化精神、皇城格局等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层层解构这种华夏神秘,并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使教学现场生动有趣、笑声不断。
在课堂互动中,班长姚壮文感慨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许燕良先生说,其实学易只要善于发现细节,各种细节凑一起,答案就有了。这些,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中真正的“格物”功夫。
这次易学讲座只是揭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奥秘等待同学们进一步的探索。
话剧艺术之旅
6月1日课后,在班委的精心组织下,全班同学观赏了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白鹿原》,恢弘的场面、惊心动魄的情节,这部诞生于2006年的作品成功地将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再现于舞台。此番再度归来,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实力派阵容,濮存昕、郭达领衔主演。而全场的陕西话对白,再加上剧中原汁原味的老腔、秦腔让慕名而来的同学们有了新的惊喜。
《白鹿原》改编自陈忠实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该剧3个小时左右的演出,延续了小说原有的故事主线,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原著精神,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立体呈现,浓缩地展示了渭河平原50年的变迁。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仍然深深沉醉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在走出剧院,返回酒店的途中仍然在讨论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大家表示,平日里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欣赏话剧,此次在班委的组织下,能够静心欣赏实在不虚此行。
班委们利用此次上课的4天时间,高效地调动了班级同学资源,紧凑细致地组织了三次班级活动,践行了12-E班本届班委确立的班级服务理念,营造了课外轻松的交流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的情谊,吸引着全班同学热切期盼着班委们所带来的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