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总经理司献民:做强新南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5日 01:50  清华经管学院官网

  继2009年全面扭亏之后,2010年第一季度,南方航空(5.800,-0.05,-0.85%)集团(下称南航)又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单:今年前三个月,南航营业收入168亿元,增长31%,净利润14.8亿元,增长367%。要特别强调一点:在传统的淡季月份,尤其3月,南航实现盈利3000万元,而去年同期亏损7亿元。

  业内专家评价道,南航业绩大幅提升,最主要原因是航空市场开始回暖;其次,南航近几年持续推进的战略转型,也开始正向拉动业绩提升。如果说,去年凭借3亿多净利润实现扭亏还稍显勉强的话,那么,今年的南航将迎来历史性的一次大突破。

  导演这幕漂亮大戏的司献民,正式接任南航集团总经理、南航股份董事长是在2009年1月,斯时,南航正被2008年48亿净亏损的阴霾笼罩,金融危机正肆无忌惮地打击各行各业,航空的遭遇是毁灭性的。曾经盛极一时的日本航空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欧美一些排名靠前的航空公司,为自保而选择合并。

  在如此莫测和难以左右的经济环境下,国家果断出手,向包括南航在内的几大航空公司注资,以挽救危局。“南航也就这两年才有国家的注资,过去都是靠银行贷款来发展,这点上,国企和民企没什么差别待遇。”司献民说。

  上任之初司献民就承诺,要坚持已经确定的战略转型方向不变,即做“国际化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在此战略下,南航将加强航线枢纽网络、市场营销网络和服务及安全保障的网络建设,使之充分发挥协同效益。

  在司献民的经营理念中,做企业要求稳,要实实在在,宁求强,而不求大。在他看来,中国民航已经够大了,但却不强,与美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中国民航人的新目标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将中国民航由大变强。南航和司献民正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两度临危受命

  对于拥有35年民航工作经历的司献民来说,在他事业走向巅峰的过程中,有过两次重要的临危受命,对他和南航意义非同寻常。一次是在2004年,他从南航北方分公司调任南航股份任总经理;另一次是在2009年,他从南航股份升任南航集团总经理,并兼任股份公司董事长。

  在外人看来,民航业是非常光鲜的,也的确是这样,民航业蕴藏着非常多的机遇,前景很好,但真正的民航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其实很脆弱,利润低,对外部环境非常敏感,经济波动、油价变化、灾害等,都会给航空公司带来致命的影响。

  2003年非典之后,刚刚完成重组的新南航,既受到外部市场动荡的影响,同时处在重组后的过渡期,内部融合、协同、管理等难度非常大,司献民把当时的情况,形容为“一国三制”,他刚刚接手后的南航,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当年(2004年),南航出现了亏损。

  今年的南航已经走出困境,司献民接受《同学》领袖沙龙专访时回忆说:“南航之所以能从2004年亏损中走出来,从2005年运营中有所好转,与当时的集团班子和股份班子比较团结、和谐有直接关系,大家的目标就是怎样能够迅速遏制下滑的局面。”

  那时,同为清华EMBA校友的刘绍勇任南航集团总经理,司献民任南航股份总经理,两人的个性和风格相差很大,但配合极为默契,一步一步带领南航走出困境,并且在2005年下半年,也就是司献民上任大半年之后,南航决定向“国际化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进行战略转型。

  “当时的南航是三家公司重组起来的,原来都是画地为牢、各自为战,资源得不到整合和协同,规模优势发挥不出来,我们当时做了大量调查,也参照了国际领先航空公司的做法,最终提出这个新的战略。”司献民说。

  再一次临危受命,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在南航逐渐走出亏损困境时,金融危机来临。2009年1月,司献民接替调任东航的刘绍勇,正式接掌南航集团,并兼任南航股份董事长。国家注资,以及新战略不断优化,使得南航步入历史上最佳的一段发展时期。目前,南航旅客运输能力已经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四;机队规模亚洲第一、全球第五;航线网络亚洲第一、全球第六。截至2009年底,南航已连续安全飞行122个月,累计安全飞行653万小时。

  稳健推进战略转型

  从2005年确定新战略开始,司献民和南航就丝毫没有迟疑过,要坚定把这个新战略推行下去。第一个五年就要结束,别看新战略“国际化规模网络型”司献民毫不怀疑南航的国际化路线,尤其在高铁对一部分国内航线造成冲击的背景,“未来,南航的国内和国际业务比例,应该在7∶3”。

  航空公司的核心部分只有8个字,但这8个字里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国际化、规模化和网络化。

  我们先讲讲这“三化”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看南航这几年到底做的如何。到目前为止,国际化可以说仍然是南航一大软肋,在南航、东航、国航三大航空公司中,南航的国际航线和收入是最少的,仅为13.08%,而国航和东航,分别为34.8%和26.01%。金融危机中,国际航线业务受到冲击最大,南航重点在国内,受影响较小,因而2009年实现了较好的业绩。但从长远来说,司献民毫不怀疑南航的国际化路线,尤其在高铁对一部分国内航线造成冲击的背景,“未来,南航的国内和国际业务比例,应该在7∶3”。

  南航国际化最新一个突破是,从今年开始,南航推出“澳洲中转”业务,国内34座城市经广州中转至悉尼或墨尔本,由于广州的地位优势,此航线绕航率低,同比北京、上海中转,平均可节省2小时,依托国内密集的航线网络,积极拓展走向国外的中转联程航线。

  在新战略中,网络化是核心,以此来推进国际化。司献民认为,从国际惯例来看,航空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要建立这个模式。网络化,即将原来的点对点的飞行,变为点和点可以联动、点和网可以结合的网络。这种网络化,不仅是航线网络,还包括营销网络、服务网络等建设。

  在网络化的大战略下,南航制定了双枢纽计划,以广州和北京为核心,把南航所有飞往广州和北京的航班,很好地与国际航线形成汇集。相反,国际航线到达这两个枢纽后,要与国内航线快速衔接,科学地设计中转产品,让旅客出行更加顺畅、愉快。2007年,加入天合联盟,不仅实现自身网络的对接,在很大程度上也推进了南航航班与联盟成员航班之间的对接,市场量迅速放大,以前通达160多个目的地,现在可以通达167个国家和地区的841个目的地。

  除此之外,对于进入一些有潜力的新市场和新业务,南航也有明确的计划。今年上半年,新增重庆、乌鲁木齐两个枢纽城市,重点面向中亚和西亚,积极拓展中转联程的长航线。谈到对海南未来市场的看法,司献民坦陈海南非常重要,他认为,海南市场未来增长会比较快,他和南航对此非常有信心。南航是最先在海南建基地的,目前海南没有直接到欧美的航线,未来,南航的国际航线可以把旅客从广州枢纽快速运转至海南。

  “南航货运占到10%左右,客运占90%,我们希望可以把货运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司献民说。事实上,民航是个低利润的行业,单一的航空运输业务风险较大。他认为,航空运输是核心业务应该做好,同样重要的是,应该围绕运输业务,打造一个平台,拉动相关联的业务和就业,比如餐饮、文化产品、旅游等业务。

  靠创新打造竞争优势

  今年3月18日,南航宣布在国内航线上正式推出W舱。完成改装的空中客车A330、波音777等大型宽体机,开始陆续密集投入到广州、深圳至北京、上海等热门航线运营。南航的计划是,到今年7月1日,带有W舱的共266架飞机, 全部投入国内航线运营,共提供W舱座位超过7000个。

  改装W舱是很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机务改装、运行保障、空地服务配套等多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南航从酝酿到实施,只用了半年时间。与以往曾有国内航空公司尝试性在部分航线,拿出部分机型小范围改装W舱的做法不同,南航此次投入改装的飞机数量之多,涉及运营的航线网络之广、班次之密、举全公司之力推广的力度之大,在国内无出其右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打破传统的创新产品,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的划分。以差异化服务吸引公商务旅客,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旅客出行要求,提供超越经济舱的增值服务,利用20%的旅客(头等舱、公务舱、高端经济舱)为航空公司带来80%的效益。适当地减少部分打折扣的原价票座位,将有助于提高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南航此举将会带来整个民航的营销变局。司献民总结说:“创新对任何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种新模式运行后,你会用一些新思维或者新理念去审视以前做过的,然后提出一些更好的理念,这样才使一个企业能够在不断地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活力。”

  司献民最为重视人才的培养,南航也进行了很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2007年,南航在业内首创自费培养模式,将飞行员培训进行市场化运作,以解决飞行员资源不足的矛盾。只要身体条件合格,即可入学接受专业的训练,毕业后自由选择,可以留在南航工作;如果想走,南航也不会强留,就不会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飞行员和航空公司对簿公堂的事情了。据司献民介绍,过去4年中,南航用这种方式培养了四五百名飞行员。

  另外,南航还尝试用海选方式招收乘务员。原来招收乘务员,很多人打电话托人情,现在交给市场了,既能保证队伍的素质和质量,而且更多地宣传了南航。最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南航刚从2003年、2004年的亏损中有所好转的时候,南航与清华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计划在三年内送100位高管到清华EMBA学习,涉及资金上千万元。司献民说:“越是困难,越是要治理,刘绍勇总经理定下来做这个事情是有战略考虑的。这次的培训计划做完后,我们还要做第二期。只有人的能力提升了,做企业才会轻松。”

  另外一个创新产品,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澳洲中转”产品,目前不仅实现盈利,还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线市场上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很多人惊叹南航创出了“澳洲模式”。澳洲中转也好,高端经济舱也好,都是南航战略转型中的重要举措。

  如果说,前几年南航提出的战略转型还是在表层预热,现在则是实实在在地向深层次推进,从高管到普通员工,都清晰地感受到了变化,那就是南航是一家实实在在、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要做“中国最好,亚洲一流”航空公司。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百度推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