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锡文:过去五年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扩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1日 16:29  新浪财经微博

  新浪长安讲坛第61讲,长安讲坛总第192期,做客专家是论坛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他演讲的题目是: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

媒体来源:新浪财经

  以下为演讲实录:

  第二个问题就是钱,就是刚才讲到的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应该说在这些年来总体上是增长比较好的一个阶段。

  这个别的不说,你比如说十一五期间,过去五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十五期末,就是十一五开始之前,人均收入是3255元。去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是5919元,增幅很明显,扣除税之后,在过去五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增长8.3%,也是历史上比较快的一个年份,这当然是自己跟自己比。

  但是有一个问题也要讲清楚,农民人均纯收入,其实城里也一样,平均数不一定代表大多数,这个事从统计上是可以讲清楚的。实际上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人均纯收入按省计算,达到平均数,超过平均数的,我们有12个省市,有19个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最低只有3千多块钱,所以农村内部的差距还是要看清楚的。

  第二个就是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这是一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应该说这个差距也困扰着很多人,尤其困扰着政策的制定者,困扰着决策者。怎么千方百计让农民的收入增加更快,让城乡收入的差距能够逐步的缩小?

  但是应该说一直到现在,这个零界点还没有到。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3255,那么那一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所以那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4。也就是说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当于3.224个农民的收入,那是2005年的水平。

  去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去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这么一个水平。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8,我为什么把这个数字算到小数点后面三位。四舍五入你看出来都是1:3.22,后面是1:3.23,就是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一五期末十二五开局的时候,其实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你通过十一五这五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去看,从五年前1:3.224到五年后1:3.228,可以有这么一个结论,就在过去的五年中,统算下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没有扩大,从3.224到3.228,就是略微有那么一点点,在千分位上大了那么一点点。

  那么这个迹象是不是能代表一个趋势,我觉得需要去判断,但我觉得出现这个迹象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

  因为实际上中国的城乡居民的收入,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十五期末,2005年,一直是在扩大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缩小的,改革之前1978年,那一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34,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43,所以改革起点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1:2.57,比现在还不小。

  由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率先取得成功,所以农民是先得益的,因为到1985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到1:1.86,但是从2006年开始这个差距就不断扩大。

  进入新世纪以后,到2002年第一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突破1:3,到2005年到了1:3.224,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但是在过去这五年当中,五年统算下来,基本上没有扩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

  也就是说明在十一五中,多种因素构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状态相对是比较好的,至少它没有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有什么经验,我觉得需要认真的总结。如果把握好,有可能十二五就会成为一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一个拐点,当然把握不好,稍纵即逝,很多机会和条件,又会陷入继续扩大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刚才讲的。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很多重大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主要的政策四个大的方面。一个大的方面就是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彻底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税全部的免除,因为农业税的内容很多,实际上要讲起来,至少涉及到十几项。

  国家的税收其实并不太多,当初1999年的时候,农民的全部负担,农业税费合在一起大概是1350亿。那么这里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土产税这四项税。(核实)本来应该由公共财政支付的钱,财政力量不足,乡镇不得不向农民收五项,叫统筹。

  怎么统筹?就是教育,乡村的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军烈属优抚对象的补助,以及农村架桥修路的钱,这五项钱。在税收改革之前都是农民的负担,村里头也要收,村里收三项叫公积金、公益金、共同管理费,你这一算起来就12项了,12项农民还要劳役就是出两工,这样子这些钱加在一起,一年1350亿,1999年的时候。那么经过五年的税费改革,中央下决心在2006年开始才全部免除了,这样农民受益了1350亿,不用交了。

  第二从2004年开始对农民进行生产性的直接补贴,种粮补贴,粮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以及后来由于石油价格暴涨,农业生产资料大量增长,所以推出了一个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那么这四项补贴去年是1260亿。差不多农民从这两项中就得益了2600亿。

  第三项大的政策,公共财政开始进入农村,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覆盖,首先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和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的孩子还可以享受免费的教科书。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全覆盖的新型合作医疗社,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也是全覆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么从去年开始又在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大概覆盖了40%。那么这一块东西,实际上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它的标准比城里还低,但是制度建立了慢慢可以提高。

  第四项就是对农民进城务工。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中央制定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四个大的方面的政策,应该说在十六大以后,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理念,逐步逐步建立起来。当然基础也是建立在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财力不断的增强,不是说以前不重视,现在才开始重视。

  实际上我一比较,你比如说2000年,我们GDP总量不到十亿,九万九千多亿,但是我们去年GDP总量三十九万八千,十年期间如果不算物价指数翻了两番以上。2000年的财政总收入13400亿,去年我们的财政总收入八万三千一百亿,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正是整个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力的增强才使国家可以去做那些,过去想做做不了的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了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其中当然有财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理念的问题。

  过去确实很多的同学大概都了解农村,我想我到农民去,一直到现在到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我还能看到那样的表演。农村道路农民修,学校墙上刷的,农村学校农民建。就是本来应当由政府承当的农村的公共事业,社会服务,当初国家没有条件所以都是农民自己来的。

  那么现在慢慢转过来了,国家开始对农村考虑到公共财政,公共服务问题。那么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大概整个国家对三农的开支大概就是2400多,今年中中央财政2003年的时候是2400多亿元对三农的开支。那么今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9884亿5千万。大家都知道抗旱,一个抗旱中央就增加了129亿,实际上今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开支突破一万亿。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实力,这个事是做不到的。但是问题是,你有了钱往哪里花,这涉及到执政理念问题。

  所以我想应该认真的总结十一五乃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到底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正是政策保持了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的收入没有能够继续扩大。所以总结好了,我想对农民的增收在十二五十三五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农民收入当中,也可以讲它的结构。 5919元平均下来的结构,就是农民自己的家庭经营,就是种养业,一些手工业,这个收入大概占他的全部收入的50%。

  他的工资性收入,就是外出打工在当地乡镇企业打工大概占70%。第三块就是农民转移性收入,这个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政府对农民各种各样的补贴。我刚才讲了四项补贴是1260,其实还有其他的方面的补贴。

  所以我大概算下来,去年平均每个农民享受到的政府的补贴大概是214块钱,再加上亲戚朋友之间的转移支付。那么他的转移性收入大概占他全部总收入的6.5%。还有一块就是农民财产性收入,他的房子出租,农机具出租等等大约占3.5%。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实际上最重要就是前两个。那么前一块收入,农民的种养业收入,说实在话,量的增长必须是有限的。

  比如说刚才讲粮食大数不到1100亿斤,今年还能增加多少?我心里是打问号的?所以有的人说,你们这几年农业工作做的不错,粮食连续七年丰收。一听这话我就紧张,你别盼着八年九年就老这么丰收下去,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丰收的时间越长,就意味这你离减产的拐点就越近了,因为市场变化,气候变化,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如果在量的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要靠种养业增加收入,就要靠价格了。现在的农价,坦率来说,对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利非常低,往往就是一亩如果种粮食的话,纯收入有三四百元钱就不错了。纯收入就是包括他的工资和利润都在里头。

  种一亩地,纯收入三四百块钱,再起码你像旱作稻子,旱作的小麦,一亩地大概也得花十二三个工,那么连工钱算下来,他一个工就是三十来块钱,种地自己花,自己种,三十来块,自己一天的工资,那他何不出去打工呢。一打工七八十,八九十。

  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就说,我们现在农产品的价格,在相当程度造成了一个局面,万般无奈的农民才种粮,他但凡有点别东西动他都不种粮。因为比粮食作物价值高的东西有,但是他要有技术,要有资金,要有市场,一般农民不掌握,所以他就不得不去种粮。你想我们的粮食安全,要是系在这么细的一条绳上是不是很危险。

  我两会的时候我跟记者朋友们讲,你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应该宽容一些,应该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应该有理解啊。我昨天刚看到了一个资料,有关部门统计的,我们三种粮食就是大米、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亩成本,去年是663块钱,和前年相比提高了4.5%,和2005年相比提高了56%。那么农民的劳动日更不对了,现在基本上大忙季节里,到农村去务工跟城里是一样的,城里打个工八十九十一百,农村大忙季节请他们没有这个价钱是请不来的。所以成本推动它内在的需要农产品价格优所上涨。

  那么这里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就是消费者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法,另外一个就是宏观调控政府层面。政府其实他也看的很重要控制,农产品价格当然不能太高。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去讲,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这是必要的,但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农产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保障农民有积极性去生产,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今年大家看到,现在我们的粮食价格,今年政府在人代会公布的。我们最低粮食收购价格,今年公布的水稻的价格,已经没有低于一块钱的了。早籼稻每斤和相比去年提了九分钱,从去年9毛3提到今年一块零二。中晚籼稻,从一快零五提了一毛钱,一块一毛五。粳稻去年一块零五,今年提了两毛三,提到一块两毛八。

  那么一般来说稻谷,普通的大米,出米率大概是70%,好一点的65%,60%,你可以折算,这个粮食卖出来,再加流通,再加费用,卖到多少钱大家才觉得这件事可以做。

  所以政府从这个角度,我觉得应当从我们的实际国情出发。一方面要避免像粮食这样的重要产品暴涨暴跌,当然另外一方面,也必须要承认,要想调动农民积极性,不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让农产品的价格徐徐上升,乃至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这不仅农民收入难以正常,最终连农民的积极性都没有了,大家就都别吃了。所以有时候开玩笑,我经常说,你看三年自然灾害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没有粮,我指的都是农民,因为他必须交,但是他现在不一样了,他自己种他不会为了吃。所以农产品合理的价格水平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关系整个农产品的供给,这是一大块。

  那么另外一块就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那么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支撑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根本这四五年的情况看,基本上每年都是农民家庭性收入,每年降一个百分点,而农民工资性收入,每年大概涨一个百分点。那么现在到了四比五,在他的总收入中。但是每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增长的贡献中,工资性收入要占到六成的贡献率。所以要特别看到农民外出务工乃至他自身创业他的工资水平。所以这一两年,全国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应该说对农民工工资性增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去年的统计,去年全国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平均用工资达到了1690块钱,跟以前相比确实提高了很多,但是总体来说,他的福利很少,他的社会保障很少,所以相对来说这个水平还是不够的,所以才会出现所谓民工慌。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政府的补贴固然是必要的,但是这么多农民,现在居住在农民半年以上的农民是7亿一千多万,你完全靠财政去补,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是很难做得到。所以更多的是要发展生产,发展生产就是保证农产品价格合理的水平,保证外出务工的农民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增加农民收入在中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太了多。而要使城乡居民的收入能够越过继续扩大的拐点,转向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收入乃至接近,那可能是一个更长的历史过程,但是一定坚定不移往这个方面努力,我想这是必要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