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剧给人们带来很多精神震荡。在高速现代化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享乐、轻贡献。价值观的紊乱、焦虑与浮躁情绪的日益俱增触发了社会道德危机。在GDP增长的同时,如何强化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系统,为人们的行动提供导向性、凝聚性和激励性作用,以克服现代本身所具有的消极影响,成为了2012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也成为了光华管理学院EMBA校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传统文化的智慧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了无数的精神宝藏。我们倡导“仁义礼智信”,我们强调“修齐治平”,我们梦想“内圣外王”,这些千古传承的哲人智慧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它沉淀出了人生成熟的智慧与意义。如果能够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养料,我们必然可以发展出一种良性的、积极的、多元而普世的价值观。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更呼唤名族文化的吐故纳新,呼唤社会道德的重塑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我们不仅要传承“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更要摒弃快餐文化的轻浮躁动,让真诚回归,让信用回归,不为一己之私,慎独从小事做起。
——EMBA校友
每个国家及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但基础的价值取向是相通的,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证明和认同的普世价值我们国家要接纳,否则,我们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EMBA校友
加强中国自身文化的整理,形成主流,传承。
——EMBA75班 张健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导致人们价值观紊乱。应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建立新的价值观体系。
——EMBA校友
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时代性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特别是要具有真实、意愿、本性等特征。自古以来,思想家和政治家的结合可以借鉴。
——EMBA校友
重视国学就是一种反思,对于现实中人们的无助,应从文化、历史中寻求支援。
——EMBA校友
二、信仰的神思
在“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为整个社会提供一个更加健康、良性循环的精神动力系统。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宗教。根据恩格斯的说法,“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幻想和反映”。让人们有所依、有所信,不失为一个重建精神世界的好办法。
在西方,巨大的宗教精神底蕴,使得绝大部分人遵循一些基本的与人为善的做人原则,杀人越货、不劳而获和一夜暴富被社会所唾弃。富裕之后的消费通道狭窄,迫使一些富人走向赌博、吸毒、甚至迷信邪教的道路,完全没有可以让他们在其匮乏的精神领域释放和投入的通道,无法满足其成就感。应该使每个人都有信仰,可以不同,但要有信仰。
——EMBA05班 黄伟
应重视良善宗教的积极作用,因为良善宗教在统一社会意志、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内耗、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往往起着其它政治力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
——EMBA57班 陈硕
宗教信仰自由,形成信仰的约束力量,有助于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EMBA75班 张健
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有四方面现代化在同时推进:即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与经济形态现代化。在西方,与之相对应的是“清教徒主义运动”,即基督教新教伦理(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因此改革开放引进西方现代化制度的同时,也应推进新教精神与伦理,普世价值观作为现代化进程的精神动力。
——EMBA75班 戴大为
精神动力是用政治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并不能取代精神动力的地位,特别是在现今无信仰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必须找到信仰。
——EMBA校友
信仰是人的精神动力的最高境界,为人类在无限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中构建精神家园;在茫茫的社会生活中确定行为规范和价值尺度;为盲目的人生标示目的和归宿。建立一种信仰,就是确立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定一种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构筑信仰的高地,方能为现代化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EMBA81班 赵国强
国人的精神世界需要确保包括宗教在内的信仰自由,当然也包括马列主义,需要正常的组织生活去净化心灵、纯净组织。
——EMBA40班 王岠
展多元文化传播,使人人都有信仰,释迦牟尼的告诫,耶稣的教诲,圣母玛利亚的叮咛都要远远好于国家的制度,慢慢地,我们会明白,来自内心的约束远远好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在一个充满信仰的空间里,看不见三聚氰胺,看不见瘦肉精,看不见皮鞋做的胶囊,也看不见浮躁、痛苦与恐惧,空气中处处弥漫“真、善、美”的芳香。
——EMBA69班 刘伟忠
三、价值观念的重塑
通常物质生活的进步会带来精神生活更多的需求。经济社会越发达,人类面临的精神方面的问题越突出,对精神世界的关注越强烈。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物质欲求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生存和发展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刺激了社会对物质生活的过分追求,甚至遮蔽了对生命本身意义的关注。过去三十年,政府过于看重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也许是精神世界缺失最大的诱因。
价值观,是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反过来也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而,提炼、诱发、总结、倡导优秀的,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才是真正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EMBA80班 张卫东
目前中国社会群体价值观的缺失与现代化的目标无关,而是与这么多年以来获取现代化的进程和采取的手段有巨大的关系。政府和个人都重视结果、速度和攀比,却忽略了过程和手段的正当性,忽视了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益和道德指引。为了聚积财富的结果可以不择手段,为了追求速度可以牺牲质量和环境,为了超过他人可以无视社会公益和责任。
——EMBA45班 王昕宇
倡导和树立全社会认可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任务,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使现代化进程能够永续进行。
——EMBA校友
GDP的符号曾一度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一个政府为了GDP盲目地上项目,重复地上项目,我觉得是资源的浪费。而且基层政府为了追求GDP这一好的数据,不惜牺牲短期行为对后人留下的很多历史问题,所以,应坚决杜绝GDP唯一论,是地方政府迫在眉睫之事。
——EMBA77班 陈思卿
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传承非常重要。全社会的精神动力的源泉来自每个公民内心认同、接受并且愿意奉行共同价值观,只有共同价值观确立并能广泛传承,人们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在做什么,为何要这么做。
——EMBA29班 赖伟宣
四、思想道德的规范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是人构成的,人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能动因素。而反过来作为社会化的动物,人们的精神世界通常也极大地受到整个社会精神氛围的影响。
我们应该增强全社会对道德失范行为的揭露和批判力度以重建文化道德体系。对严重失范行为,公开曝光,公开谴责,并对道德失范行为实行领域禁入制度,如对道德失范人员实行股份公司股东及高管职位、国家公职人员、新闻传媒业、教师等的行业禁入,向社会公开发出崇尚道德、遏制道德失落的强烈信号。
——EMBA62班 夏春霞
在中国,由于社会经济特色所造成的财富积累“原罪”永远会成为追诉个人财富的污点,所以,“及时行乐”主义风气甚浓,没有人会考虑可以成为“百年老店”的千秋大业。这些“富人行乐”图,又在潜移默化地教育下一代,给了他们一种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的错误导向,使得社会风气中弥漫着“人人都想发大财”的味道,为达目的,可以不惜采取非法手段,铤而走险。要想为当今社会的人们提供一股积极的、导向性的、有凝聚力的社会发展精神动力,就要回归到人自身的弱点上来,充分地考虑到满足其自私性和成就感的需求,在其没有后顾之忧之后,强调其创造的财富回馈社会、帮助社会中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们发展、进步的伟大意义,形成一种良性发财、理性消费的社会经济循环链条。
——EMBA05班 黄伟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民开始焦躁,没有耐心,没有底线,信息来源多元,也让人们难以聚焦,人人都在抱怨中活着,很少会享受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还是向有益的方向改变,我们应该给自己找个方向,目标不一定很大,这样每天叫醒我们的就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EMBA76班 韩国辉
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引导更多的人去建立起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繁荣价值观念,弘扬无私奉献的利他情操,也要包容利己思维的存在,鼓励引导人们将共识建立在利他、利己、利社会的有机结合上。不能责备利己,也不能只强调利他的存在,这样会更加不利于建立正确的道德范畴。
——EMBA71班 周金柱
五、榜样模范的力量
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具有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树立一些榜样,将会对精神系统重塑大有裨益。
寺庙(教堂)里需要高僧大德,革命组织内需要革命领袖。社会更需要社会贤能以身作则,做社会的榜样,社会要宣扬正能量。社会共识则是最好的粘合剂和促进剂,让大家不迷失,共同奋进。
——EMBA40班 王岠
要缩短阵痛期,社会收入的均衡增长,法治水平的提升,关键榜样的力量是必须的。
——EMBA53班 曾映
六、法治精神的呼吁
法治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在通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纵观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精神作为人类理性精神和政治文明的文化形态,对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法律具有强制性,可以限制人的行为,也可以使人对固定的行为产生正确的惩罚预期,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使人们获得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法律也可以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获得安全感,从而更愿意让自己向着“真善美”的道路前进。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思想牵引着行动,行动需要精神支撑。我以为可持续的现代化文明建设,其不歇的精神动力就是:始终以人为本,崇尚法制与自由,公平和正义。
——EMBA67班 杨新洪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管出来的,而法治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真正的法治手段,扭转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精神动力衰减的局面。
——EMBA62班 夏春霞
这些问题,可以称之为“乱象”,即没有同一的共同认可并恪守的道德底线。我认为单纯靠精神系统的导向和激励很难做到。“乱世”用重典,这是有历史依据的,“乱象”亦可以用重典。即剔除式最大限度缩小现行的法律、法规、行规、市场规则、相关政策中的柔性部分,增加针对性强的刚性部分,并在执行上真正做到让钱、权失去意义,建立起明晰的、可供检查的秩序,辅之以国家精神、民族一致性,构建社会认同的理想体系和文化体系。
——EMBA80班 马玉刚
人类的现代化过快的发展使得人们财富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特别大,要想促进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动力,国家必须出台有关政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收入财富差距缩小。
——EMBA80班 李民
加大法制力度,严厉处罚不遵守法规之人。
——EMBA69班 吴季祥
在西方,几百年来的私有化进程,使得人人都知道劳动致富光荣、知识产权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滴水成河的知识、财富的积累是可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而在中国,对私人物权、以及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停留在法律文书的层面,无法实施与执行对侵权后的严厉惩罚与打击,这是我们重建精神家园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EMBA05班 黄伟
政府应该引导人们按规划实现自我。
——EMBA校友
七、制度层面的推进
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比,现行政治体制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甚至有的方面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它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普通民众的智慧,同时使得他们真正觉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为社会发展、精神系统重建出一份力。
历史不断证明,人民是伟大的,在信息网络化发展的今天,顺应民势,让人民参与社会经济建设,让人民参与政治改革是开明之举,是长期执政之基础。
——EMBA校友
我们应开展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道德理念或核心价值观的全民大讨论,类似于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吸引全民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和价值体系的重建。大讨论通过互联网、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全方位开放,让民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体验,以增强人民群体对重构后的价值体系和道德理念的认同感。
——EMBA62班 夏春霞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只有一个让民众信任的政府才能凝聚民众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EMBA78班 余人麟
改变现状,需要宽松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更需要改变当前社会发展的不公平的制度根源,否则难有作用,如同此次学雷锋号召一样,最后无疾而终。
——EMBA80班 张卫东
有一个好的制度,全民先从讲真话,敢讲话开始,防止整个社会的精神分裂,尤其是下一代。
——EMBA校友
西方有一个完全民主自治的政治体制,使得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阶级、贵贱和社会分工的差异,无论工作岗位是什么,从业人员都能够做到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完成该项工作的要求。中国应该学习。
——EMBA05班 黄伟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相应制度机制,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动,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教育体系建设。
——EMBA75班 苍利民
八、儿童教育的引导
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动,如果能够积极利用,将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可以约束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对青少年来说,教育可以塑造价值观。我们只有充分关注精神世界的教育,才可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应该在从小学到高等的教育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设置必要的课程,从教育方面加强社会基本道德的规范。
——EMBA校友
整个社会应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加强家庭教育——民工单独为家打拼,将儿子和女儿交给祖父母抚养,造成隔代教育,又由于是一胎化,造成溺爱。依靠学校教育下一代,还不如加强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每个人呆得最久的地方。
——EMBA校友
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和唯“分”为高的现象值得探讨,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一样,需要播种浇水施肥才能有改观。
——EMBA校友
而现阶段的精神动力的缺乏,应当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短暂现象;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而伴随的旧有价值观念被打破、新型价值体系未形成的社会现象。基于此,我们应该强化教化培育,尤其是对学校教育强化德育教化。学校的德育工作,要转变形式,避免形式僵化、单纯说教。
——EMBA62班 夏春霞
九、社会发展的必然
龙应台曾对台湾1987年之前的混乱做如此评价:“它(台湾)所有的‘乱’,在我个人眼中看来,都是民主的必修课;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须的实践,因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么再站起来,跌倒本身就是一种考试。所以,容许我这样说:台湾民主的‘乱’,不是乱,它是必上的课。”这种分析和前瞻不仅适用于台湾,也适用于大陆。过去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从政治到经济到社会等诸多问题,但也许这精神动力体系的缺失也是大陆必经的“阵痛”。我们必须明白,一切都不能着急,只有经历这些实践,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回到正轨。
这是经济快速不均衡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EMBA53班 曾映
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精神震荡,是很多发达国家曾经面临过、经历过的问题,在一个阶段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变好的。
——EMBA77班 王依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