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志学:全新的通修通识课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0日 10:53  新浪财经
7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召开EMBA教学改革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张志学在会上发言。(尚祚 摄)   7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召开EMBA教学改革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张志学在会上发言。(尚祚 摄)

  新浪财经讯 7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召开EMBA教学改革新闻发布会暨“EMBA如何引领中国时代——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的结合”圆桌论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张志学在会上发言。

  以下是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媒体的朋友,你们在今天周末前来支持我们的工作。我想今天跟大家谈的四点,首先谈一谈目前改革EMBA课程的动因,为什么要改革。第二点我想针对过去十多年,EMBA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几个问题,所以第二点我想谈谈改革的焦点与我们改革的内容。第三点我想通过EMBA整个课程改革,来体现学院的战略,就刚才蔡院长讲的四个I,我们怎么能做到四个I,最后一点我想强调光华管理学院怎么做到改革成功,我想谈这样四点。

  在中国如果是教育部官方批准光华管理学院办EMBA是九年的时间,到明年真正十年在此之前光华提前了三年兴办EMBA项目,对于我们来讲,应该说在国立大学当中是EMBA的首创者。当我们对比十多年以前中国的EMBA教育,以及现在的EMBA教育,它面临的形势有很大的改变,我总结四点的改变。

  第一点,我们的学员由十年以前对于经济管理的理论概念了解不多,到今天相当多的人了解的比较宽,甚至有部分的学员了解的比较深。那就意味着说,如果我们在EMBA项目里面,只做一些初级的,甚至我们叫扫盲式的教育已经过时了。

  第二点,我们十多年以前,或者十年以前,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员的企业迅猛成长,有的是初具规模,到今天已经形成一种规范的竞争。这就意味着从十多年以前,他们基本上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甚至加入WTO的前两年,那是一种机会驱动,我们满地都是机会。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外行业都进来了,现在就是管理的驱动甚至是创新的驱动

  第三个大的变化,从学员的构成而言,十来年以前,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的创始人或者是高管团队成员。今天除了还有这样一些创始人和高管以外,也开始出现了一批高级职业经理人,甚至中高级的主管,这是第三个变化。

  第四个变化,在从整个光华管理学院以及国内来讲,十多年以前在国内,我们刚刚开始的EMBA教育,甚至MBA教育,它完全是跟从国际上的理论,国际上的教学模式。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发展,我们创建中国特色的EMBA教育呼之欲出,我们率先想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工作。

  根据这四点变化,我们在去年年底,针对光华管理学院在读的十个班同学。刚刚毕业,离开学校十个班的同学,进行了一个深入而系统的调查。调查什么东西呢?让他回想过去在光华管理学院学习了两年或者几个月,对他最有用的课程是哪些?哪些课程他认为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来改革。对他启迪最大的有哪些东西?对于他今后还可以加强哪些东西,对他商业的判断和组织的理解。我们根据这二十班大量的调查,每个班早期的是57、58个人,现在67、68个人,这样大面积几百个人的调查,我们就摸了一个底。那就是今天中国EMBA的学员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这个是在刚才四个大背景下我们启动了这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我们从宏观的环境,到光华管理学院微观的小环境,为我们做这次课程和项目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二点,针对我们十多年来在运营EMBA当中所积累丰富、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光华管理学院有,其他学院也是存在的。由于这样几个问题,我们才进行下述的改革,我将这几个问题叫做改革的焦点。第一个焦点是什么?过去很多EMBA的学员认为进入到EMBA课堂来,由于这些人年龄比较大,基础可能比年轻人更差,所以说EMBA学员反而变成完全是基础的课程,。所以这样的话,在课堂上四天甚至更多天的教学活动,人们感觉到很雍长,太基础了。根据这个改革的问题,我们改革对应的第一个是,我们将光华管理学院的基础课缩短了。也就是说原来四天的课程,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变成了两天。也就是针对你讲的过于基础,过于雍长,花了很长时间解释基础的东西,这个对于高级管理者是不需要的,我们第一个改革,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改革内容是将基础课压缩,把所有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调整,要变得非常扎实,与他的产业,与他所从事企业的运营、组织管理要丝丝相扣,所以我们叫扎实,体现国内外真正前沿的理论和实践,这个是我们改革第一个针对这样的问题所出台的第一个方案,基础课快速通过,但是能够体现出扎实和前卫的理论和实践。

  那么在EMBA当中所出现的第二个问题,人们发现我来了以后,在大学的项目当中学到了很多基础的只是,但是对于一些很专精的、操作性的东西,或者对于很多前卫的理论,没有博士、硕士那么深入。甚至我们有丰富的商业实践,将这个实践升华到一个理论高度上来,普遍做得不够。因此针对这一不够专精的问题,我们第二个改革方案,就是提升我们学员对于实践的升华,促进他们运营理论重新去建构去反思他们在商业当中的实践,促进理论和实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这个方面,我们开设了第二类课,叫做通修课。

  这个通修大家是意思呢?就是在光华管理学院在读两年的同学,我们打破班级的边界,让这些几百个在读的学员上下贯通,凡是有相同的兴趣,从事差不多的领域,企业面对是相似问题的学员们,他们组成一个班,在这个领域当中有专长的教授或者学者来领导他们上这样一个通修课。这个通修课它是在基础课之上的,对于理论和实践的一种升华和发扬,因此我们强调的是专精,这就意味着在这一领域当中所从事教学的教员,都是在这一领域当中有精深的研究、思考、见地和洞察力,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不仅要做到专精,而且直指学员企业运营实践,所以它是强调第二个实用,因此我们通过通修课上下贯通这样一个课程的话,也促进我们在光华管理学院在读的学员们,在同一个行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做到同学之间的刺激和分享,我们这是第二点,做到专精而实用的通修课,我们是针对EMBA教育当中存在着第二点,觉得学的不够专精,过于基础。

  第三点很多人说到了学院里面学习完系统的课程之后,发现原来作为做商业,和已有的理论不太吻合,他们自己在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闯出来的。而教授所教的一些理论,可能都是在一个规范化的社会当中总结出来的,大部分是西方的舶来品,这样理论产生的环境和中国实践家们所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二者不吻合,就使得很多人说,这个学完以后发现我们做的都是错的,按已有的理论一做的话,发现不会做企业了,这个是有不少学员提出来了,按你说的不行了,原来自己摸索的反而成功了。第三个问题针对为什么在商学院里面学完以后,回去缩手缩脚,改革以后反而出现了问题,针对这样的一个焦点,我们开设第三类课,我们叫做实践课。

  这个实践课的目的,刚才我们那个通修课提高它的理论和实践的升华。而现在这个实践课就是完全通过课堂的教学,参与式、整合式的、行动式的、反思式的、案例式的,来促进学员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怎么去运用到中国的实践,在运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哪些边界条件,哪些环境和西方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那么教授讲这个东西。另外一方面来自实践一些好的做法,教授们、学员们怎么又能够通过理论将这个实践总结出一个在中国环境底下一个有特色的实践,所以我们是通过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这种碰撞和交流,实现二者的融合。所以这个实践课我们注重的是分享,注重在课堂上的互动。

  这个课程我们是邀请已毕业的校友,在中国创业非常成功的一些人,回到课堂上来,和我们的教授们共同面对我们在读的学员,他们会分享过去二十来年中,怎么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一下子做到了行业的领袖,有的到美国上市,到新加坡上市,到香港上市,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关键问题,哪些决策点,在做这个决策的时候,他面临哪些困惑和烦恼,他们又是如何去解决的。我们现场将这些人请过来,来与大家交流和分享,使得我们光华管理学院在他创业和运营过程当中,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们,他们会现场和这些人来进行一个深度的交流,所以这是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使得有些人在商学院学完以后,按照这个来做解决不了,这是第三类所谓的实践课。

  第四类今天刚刚前面讲到,在今天全球化的竞争当中,无论中国的制度和规范来讲,以及世界上的商业规范来讲,越来越迫近我们。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企业家仅仅按照过去机会驱动的这个年代自发的话,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法制、行规、同行都不允许你这样做。那么这就意味着说,今天如果你还想存活,甚至继续发展,继续盈利的话,我们必须步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要求企业在制度上、管理上,这种行业的深化上都需要做到全方位的创新。

  可是很多人很多做企业的朋友,媒体的朋友你可以去看一看今天商界的状况,他觉得他们到了一个关键的槛,这个槛过不去了,过不了这个关,无法做到新的创新。因此面对商学院教学当中这样的一个情形,怎么去帮助我们小有所成,或者已有所成这样一些企业界的朋友,他们在新的全球化格局情况下,再往前走一步,跨越这个障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商学院的教学应当更加去刺激人们的创造力。让人们有宏观的,有开放的,有国际化的视野,以及深刻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就像他们当年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发现在中国环境底下有不少的机会一样,我们希望在新的阶段,通过我们的课程设计,能够刺激他的创新能力、创新的欲望,以及这样一个洞察力。为此,我们做了第四类课程,我们叫做通识课。这个通识和通修不一样,通修是上下贯通,光华管理学院有相同爱好,相同兴趣,从事同样行业,面对同样问题的人走到一起去。而现在这个通识课是什么呢?这个通识课我们综合北京大学的科学、人文、社会、经济、艺术、政治、历史、文学所有加在一起的话,目的是刺激人们的想象力、原创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也就是说你商业不仅是商业,要有一个大商业的概念,它背后是一个创造力,是原创力,而这些东西需要我们从相关的学科当中去获得一些启迪。

  所以我们这一类所谓通识课的目的,在于做到刺激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用启迪和开悟来形容这四类课程。

  刚才我所说的EMBA教育不仅仅是光华管理学院,是中国,甚至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刚才针对四个问题来开设安排这样四类课程来进行改革,这是今天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我想谈一谈,新的EMBA的课程设计方案,如何更好的去体现光华管理学院刚才蔡院长所提到的四个I,第一个Integrity所谓的诚信,在光华管理学院EMBA教育当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具有特色的学员进来,怀有理想主义,具有社会责任,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能够推动单位的文明,作为领导者,不仅是你单位的员工管理者,能够以一种文明的社会公民方式来形势,遵守国际国内的商业道德,而且不断引领我们的时代,慢慢形成大的队伍的时候,我们觉得他会去引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样要求我们今天商界,我们的学员要具有理想主义,要有很高目的,要心怀天下,要有社会责任,这是讲的第一点,我们在各个课程当中,以及入学的时候要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发扬北京大学这样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

  第二个国际化,国际化在这个方面,刚刚蔡院长讲了很多,我想我们首先第一点做到,刚才我已经说了,无论我们哪一门课程,尤其涉及到专业课,我们真正体现到有国际的前沿理论,你要将国际最前沿的东西能够体现在你课程的教学上。第二点仅仅做到国际前沿是无法做到国际化的,不能够做到中国化,就无法保证国际化。因此第二点我们应当使得在各个课程的教学,能够体现学者以及教员对于本土企业,本土商业实践、本土经济和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深入的理解。

  第三点我们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海外模块的学习。我们的海外模块现在都是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我们的学员不仅到海外的名校上去体现别人教授课堂的教学氛围,而且我们在别人的大学安排的海外模块,与美国,与欧洲,与不同社会的这些来自社会当中的一些企业界的人,甚至一些当地本科生进行深度的交流,能真正让他们感觉到国际上的文化,这样一种氛围是个什么样子的,而不仅是商业,而保证社会和文化的,这是海外模块的学习,我们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按照主题来安排。

  还有我们将更多的做一些,将光华管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台湾大学三校在一起模块的学习,我们今年5月初首次这样做,由光华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三个大学各选十个学生在一个课堂上学习,第一次在香港中文大学,第二次在台湾大学,第三次在光华管学院,第一个学习金融,在台湾将会谈一些整个企业的创新,在光华管理学院我们将会谈在中国环境底下的创业。你看我们这样的一种模块的话,不仅促进了这样三个地方的交流,而且将各个学校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所以我们的国际化也将会更多的推动这样一类课程。

  第三点刚才讲到我们所谓整合,Intergration,从刚才我阐述教学改革当中体现了几点,我们的I将我们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基本上每一门课今后都体现这样一个思路。第二点我们强调在案例教学当中的整合。如果你注意看,我们有一门课叫做管理的回顾、展望与提升,另外每一门课后面有一个大案例,不仅是哪一个模块某一个概念案例的研讨,而且在商业运作,企业运作过程当中综合的研讨。第三点我们强调光华管理学院当中EMBA项目与其他项目的融合,比如EMBA的项目和我们本科生项目的打通,不仅EMBA学员来向本科生分享他成功的经验,可以给我们的博士生、硕士生的学生,来谈自己商业操作当中哪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甚至和MBA学员在一起,这样做到几个项目的融合,这个是光华管理学院独一无二的项目,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本科项目,有中国最具有研究精神的博士生项目,以及非常好的MBA项目,我们做到项目和项目之间的融合和分享、交流。

  第四点,我们现在做到是已经毕业的同学和在读同学之间一个整合。我们各个地方现在不仅包括我们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已经毕业的同学回到课堂上来,重温光华管理学院新的教学。还包括在全国各地推行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沙龙的,研讨的,毕业和在读的在一起,这是我们讲到融合的四个方面。

  最后一点简单的说,刚才蔡院长讲的创新,我们这个创新EMBA,我们通过各个方面课程的安排、设计来促进大家在新的环境底下,能够有原创力,进一步推动他企业向更高的方向走,包括理论的训练、实践的分享、氛围的营造,我们做到校友之间,以及校友和学院之间资源的整合。他们课堂上具有相同爱好、兴趣之间的创新。

  为什么光华管理学院有这样一个底气做上述改革,而且我们怎么说我们成功?刚才蔡院长讲到的,世界所有好的商学院,你可以看到是依赖一个非常好的大学。第二点我的观察是,全世界所有好的商学院无不都是依赖于本商学院,一批对于本土商业事件,以及国际前沿有研究的教员,这就意味着光华管理学院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依赖于北京大学这样一个正在走向世界级的学校,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这样一批非常精通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教员。这些教员他既不同于纯粹的理论研究者,大家知道在商学院里面,如果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者,你无法在课堂上将你所理解的东西,与学生很好的商业实践对接,仅仅做到理论研究还不够,我们要做到对事件也非常熟悉。但对事件非常熟悉,你又不同于对于企业提供咨询的人,如果你整天跑到企业去咨询的话,理论上不了这样一个高度。非常难得光华管理学院经过十年的积累,我们有一批这样的教员,他们熟悉理论、精通中国企业的实践。

  前者表现在什么呢?他们受到严格、系统的训练,他们熟悉国际上主流的理论,一批的学者他们在国际顶级的期刊上研究中国问题,发表世界级的文章。第二点就实践来讲,由于这些教员,他们贴近中国社会和企业,他们长期在企业里面去从事调研,与企业家互动,就连练就了他们独特的洞察力。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将二者融为一体的,这样的人是稀缺的。难得的是光华管理学院有这样的一批人,因此这是我们能够改革成功的最大底气,各位你拿到我们新的小册子,今天我讲的内容,就没有按照小册子来讲,这个小册子上不仅有课程改革,有我们的教员,当你打开这个小册子的时候会看到,我们没有那么多篇幅例举教员,我们重点的108位教员可以看一看,你到他这个简历上去看一看,这个叫做满天的繁星,我希望这样一个海阔天空这样一种图景,能够去保证甚至促进光华管理学院EMBA进一步走向世界级的项目,谢谢各位!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