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复旦EMBA师生情:陈明哲教授课程随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9日 11:11  复旦管理学院官网

  文/韩冬(09秋2班)

  初识

  初次认识陈明哲教授是在2010年的初夏,通过他的助教,我有幸和陈教授有了一面之缘。短暂的会面,陈教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为国际知名学者的他没有任何架子,有的只是务实、质朴、谦逊,是一位和蔼、耐心、慈爱的长者。他从嘉兴回上海,虽然行程时间很紧,但特意要求司机从我家门前过一下,送给我两本他签名的著作,留了名片,说要保持联系,让我非常的感动和惊讶。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接到了陈老师从美国打来的电话,大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交谈中,陈老师详细了解了复旦EMBA学员构成、学员们来复旦“回炉”的初衷,以及从一个普通学员的角度如何看待复旦EMBA教学的特点、到目前为止的课程感受、学员们希望并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等等。陈教授听得非常仔细,还不时就一些细节再多问几句。他的认真和严谨让我叹服,当时的心情实在是诚惶诚恐,生怕遗漏了什么,又怕自己片面的意见给陈教授错误的信息。最让人感动的是,在越洋电话中,陈教授还简要地介绍了动态竞争理论的精要和他对如何做学问的感受,特别强调了“精一”的理念。

  在这一年中,我们一直有邮件来往,我也是比较早知道他要来复旦授课的。所以,在选课时,毫不犹豫地选了《动态竞争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推荐我们组的同学选了这门课。虽然自认为和陈教授比较熟络,但真正听课时的感受依然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真可谓终身难忘,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真正令人尊敬的学者、长者。

  授课

  我想在篇幅允许的情况下,从一个普通学员的角度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陈教授的教学特点,希望不会有遗漏,能为以后选这门课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听陈教授的课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考验,这种感觉恐怕只有上过他的课的同学才能真正体会到。

  首先,是一种享受。他的观点新颖而又务实,他的思维灵活而又缜密,他的准备充分而又独特,他的课堂活跃而又有序,他的话语幽默风趣而又娓娓道来,他的提问既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其次,也是一种考验。课前预习、课上讨论、人盯人的提问、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走动式的授课、晨谈……,你无处可逃,只能认真思考、见招拆招。

  预习——在上课前几周,他已经把一些案例通过学生门户网站发给大家,要求大家认真预习,先给大家一个下马威,案例选择非常有针对性,尽管学员们平时工作都很忙,但事后统计还是有大部分的学员做了预习,而认真的预习在后来的四天授课中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讲课——他不像有些老师那样只是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PPT也只是很少的几页,而且往往是在课后总结时放,你没有机会偷懒走神儿,想要靠翻翻PPT就可以补上刚刚的遗漏知识点几乎不可能。而且,陈教授每天下课后都会根据同学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整原来的PPT内容和次序。你想掌握知识,没别的办法,只有认真听好每一天的课。

  互动——陈教授的课前准备工作之细致让人惊叹,他对每一位同学的履历、从事的行业、教育背景等等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还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针对性的问题,在教育界充满浮躁风气的今天,实在是难能可贵。当他叫你的名字的时候,你感觉和他已经认识很久了,那种亲切、自然、平等的感觉在国内的课堂上很难感受到。而且,陈教授不让助教拿发言用的麦克风,而是自己拿在手里,在课桌间走来走去,随时准备把话筒交给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如果在打瞌睡被他不小心叫到了,尴尬可想而知,虽然是夏日昏昏欲睡的午后,大家还是打起精神,丝毫不敢懈怠。面对这样一位认真可敬的老先生,你都不好意思逃课。

  作业——刚开始上课时,觉得陈教授的作业要求有些老套,发给你一张很大的白报纸和两枝马克笔,把分析写在纸上,不允许用PPT,这种“石器时代”的方式让我这种靠PPT排版取胜的人丝毫没有用武之地。直到最后一天,我们才发现了其中妙处。陈教授给我们每人发了几张粘帖纸,让你把对每一个案例的理解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写在纸上,然后把纸贴在案例作业的大白纸上,然后助教来收获这累累硕果。通过这种方式,陈教授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次授课积累经验和设定校正的标准,同时,也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汲取大量的信息。讲课时,陈教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对待学员们的回答的认真态度和重视程度,就像是平等的同窗;对于新的信息和观点的接纳,就像一个谦逊的学子,而这三方面特质在他身上结合的竟然如此天衣无缝。

  问题——每天课程结束后,陈教授都会让学员们问自己两个问题,其一,今天的课程有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什么启发?其二,今天哪一位同学的发言对你启发最大?他的发言是什么?在最后半天,他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张信纸和一个信封,依然问自己一个问题并自己给出答案——写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而这封信在半年之后会寄回给你,到时候再看看你的想法有何改变。实际上,这些方法都体现了陈教授“精一”的理念,而在同学们看来,不仅学到了管理企业的知识,还得到了许多人生的启示。

  晨谈——第三天的早上八点,是陈教授和同学们的晨谈时间。这是个有趣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吃着早点,围坐在陈教授身边,谈论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可以是和课程有关的,也可以是不相干的问题。也正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陈教授把他的治学理念、理论精髓化成日常话题,传递给同学们。因为前一天同学聚会,很多同学还喝了酒,我本以为来不了几个,没想到一清早就有很多同学到了,来得晚的同学还被拉到陈教授身边,惹得同学们一阵哄笑。

  吃饭——班级里的几次聚会都邀请陈教授参加,但是他都婉拒了,后来才知道他是在根据同学们的接受程度调整第二天的讲课内容和次序。可在第三天晚上,却是陈教授做东请大家吃饭,这可让同学们大跌眼镜,也很过意不去,EMBA学生请老师吃饭表达谢意很正常,还很少有老师请学生的,特别是请全班六十多位同学!在吃饭的过程中,陈教授在每张桌子上都坐一会儿,和同学聊一些感受,回答一些问题。这时我们才明白,和晨谈一样,陈教授利用一切机会和同学们交流,只不过这次他把课堂设在了饭店餐桌上。所以,有同学感叹,这四天的学费真是值了!

  感受

  这四天课程下来,感受颇多。从授课内容来看,似乎要求严格、知识量大,比较辛苦。但是同学们缺课和迟到非常少,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老师也很少说谁的回答错误,肯定的居多,这种启发式教学得到了同学们非常积极的反应和参与。

  其实,陈教授给同学们最深影响的,除了精彩的教学以外,是他认真专一的精神和对同学们真挚的感情。在教材用书上,他为每一位同学亲笔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言和美好的祝愿,同学们拿到书后都非常惊讶,也由衷的感激老师的良苦用心。

  陈教授的一些话语,确如醍醐灌顶,给同学们很多人生的启迪。当熊同学说工作中碰到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感到压力巨大时,他说:“如果你用脑去做事,有时你会觉得累;如果你用心去做事,那就是享受。跟着你心的方向,你就会拥有快乐的人生!”;当杜同学感叹,像陈教授这样的大牌学者还如此谦逊的时候,他反问到:“学者还能分大牌小牌吗?”,和那些整日以“大师”自居的人相比,陈教授的谦逊让他更有学者风采。这样的睿智之语,在四天课程中,不胜枚举。感觉是相互的,在同学们陶醉于知识和哲理的盛筵时,相信陈教授也在享受他挚爱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他是用心在做事。正是因为这样,你不难理解,晚餐时同学们排队和陈教授合影留念;你也能理解最后一堂课上,一向能言善辩的杜同学临别感言时的数度哽咽;你也能感受,向来豁达开朗、乐观幽默的吴同学依依惜别时的痛哭失声……

  还是用我在课堂上的几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陈教授一直强调“精一”的人生理念,我就用几个“一”字来表达一下当时的心情:

  第一次, 遇到这样负责而又充满爱心的老师;

  第一次, 这样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预习案例;

  第一次, 这样积极参与讨论还抢着回答问题;

  第一次, 学习管理的同时还能收获人生启迪;

  第一次, 虽然只有四天相处临行却惜别依依;

  尊敬的陈老师,您的话语我们一辈子都记在心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