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 00:57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官网

  2008 年金融危机后, 全球经济正逐步复苏,但仍无走向繁荣的迹象,世界经济格局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再次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话题。4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EMBA管理前沿论坛来到武汉,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剖析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家们准确把握危机后经济脉搏,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机遇。

  讲座伊始,华民教授首先对2010年世界各大经济体主导的货币政策做了概括。2010年,美国、日本、特别是欧元区都采取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由此增加的资金流动性主要去了两个地方:一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中国、印度、俄罗斯等,造成这些国家不断严重的通货膨胀;二是继续流向世界原材料市场,导致铁矿石、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

  华教授分析:资本重新涌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导致一些主要新兴市场的经济基本面增强,再加上先进国家的低利率(或者是因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主动加息 ---如印度和中国等)促使资本流动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出现显著下滑之后又开始反弹。新增流动性不断流向原材料市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1 月到2011年1月,国际原材料市场如铁矿石、原油、粮食、黄金等商品价格指数飙升。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致使全球失衡有所收窄,但是以全球经济衰退为代价的。

  讲座中,华民教授还就近日发生在日本的地震海啸灾害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做了分析,他指出:虽然根据历史的经验,每一次震灾后因为大规模灾后重建都伴随着经济强劲增长,但是,日本此次面临的现实情况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震灾,而是核灾,核灾将约束灾后重建。因此日本震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三方面:金融渠道---抽水机效应,大量资金将抽回日本赈灾;产业渠道---挤出效应,日本高端电子、制造业受创导致产业重新布局;生态渠道---核污染。

  讲座最后,华民教授深度剖析了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中国通胀的成因,他指出,中国通胀的成因有美元泛滥的外部因素,更有货币紧缩以及财政政策扩张等内部因素;为此,华教授根据中国通胀的成因,从产业、货币、财政政策等方面,给出了中国经济与通胀做斗争及当前环境下个人如何投资理财的“良方”。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阳光人寿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联合主办,武汉市汉派服装商会协办。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