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江:工资上涨会导致全球产业链重组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1日 19:32  长江商学院官网

  总体而言,我不太担心高工资,因为高工资会提高生活水准,也将提升中国的购买力。企业家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重新考虑如何更好地运营自己的企业。

  金融危机以来,“民工荒”与“涨薪潮”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焦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不争事实。这势必会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话题。那么,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导致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全球经济会受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而重新洗牌吗?如何理性看待中国劳动力成本而引发的危机?

  “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一直在各地穿梭旅行,曾与500多位经理人包括中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过交流和沟通。我认为,目前很多人对中国存在非常大的误判,即我们还是在用西方经济模型来观察中国。在我看来,这必然会产生鸿沟。中国人理解的危机和西方并不一样,既包含危险又包含机遇。西方认为中国是危险的,但中国则看到了自身发展的机会。

  我确信,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解决方法,将是一个政治解决方案而非单纯经济上的解决方案。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危机不是由中国引发的,而是由西方制造的,由于缺乏监督、缺乏平衡以及贪婪引起的。现在的问题是,西方人不知道该怎么松绑。

  如果我们确实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要了解中国人,包括中国的传统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人民受过沉重的苦难,但仍旧不断向前发展。现在到了中国觉醒的时候。在觉醒的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发展势头。我个人认为,现在是西方向中国学习的时候了。

  供应链管理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都是物流上的问题。西方面临的是适应世界变化这一重大挑战,这一挑战需要我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世界,也需要转换思维定式。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想要共存下去,必须与中国合作而不是竞争,必须把猜疑换为互信。如果不这样做,这个鸿沟还会扩大,并最终使我们进入另外一种非建设性的状态。

  企业的应对之道

  我们必须仔细观察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看一看生产医疗器械的深圳迈瑞公司吧,它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正在与西门子、GE等公司竞争。迈瑞的工资非常有竞争力,而且奖金制度、职业规划、人才储备等都非常出色,目前迈瑞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市场竞争者。再看一看海尔吧,海尔曾经是一家无法生产出合格冰箱的国有企业,但目前海尔已经占有全球20%的市场份额,产品品质非常好,而且特别理解客户需求。中国对投资和教育的认识非常清醒,教育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之高,在全球其他任何地方都达不到。

  因此,我不太看重提高工资带来的压力,我认为向高附加值制造业转型很有必要。低成本的制造业将向中国西部迁移,利润率较高的制造业仍然会留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为除了竞争劳动力的成本外,他们还要竞争产品质量、服务响应速度、竞争创新能力。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有很多既有活力又有乐观发展前景的城市可以让企业投资和发展。因此,即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仍会高速发展。

  另外,有些公司将会迁出中国。但绝大多数低成本的国家,政局并不稳定。对一家理性的企业来说,把资金投资到明天就可能发生革命的地方,他们还是会三思而后行的。反观中国,政局稳定的优势明显,虽然有些挑战,但管理者对此非常清醒。

  工资的增长是必然趋势。我们不能谴责普通中国人,他们的梦想和我们以及其他人的梦想一样,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中国企业面临的将是:要么彻底重组自己的公司,要么把工厂转移到西部。中国西部的劳动力成本依然非常低,而且人们有份工作就很满足了。曾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很多经理都是命令控制型的,但我仍然愿意让他们思考,经历过“文革”的上一代中国人与今天的中国人有什么显著不同。今天的中国人希望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希望成为前进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家需要更多地考虑自己运营企业的方式,给员工更多的参与感,从命令控制转变为更多的责任担当。企业管理者做到这些,就会留住员工,也将成就伟大的事业。这种情况下,西方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经验变得非常重要。

  工资上涨也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提升消费能力。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不下,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险系统不像欧洲和美国那么健全,居民不敢花钱,他们必须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风险。但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刚刚完成的一个案例调查显示,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在6个省运行着30个商业购物中心项目,公司关注的主要领域已经从居民住宅转为商业地产,这个实例表明消费需求确实在增加。总体而言,我不太担心高工资,因为高工资会提高生活水准,也将提升中国的购买力。企业家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重新考虑如何更好地运营自己的企业。

  中国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未来五年,中国面临以下五个挑战。

  第一,企业要提升产品品质。拿到德国或日本制造的产品,第一感觉就是品质。中国未来的商品,也必须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不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的同义词。

  第二,中国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政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力度解决盗版等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

  第三,改善管理,完成从低成本到高附加值的转型。我估计,约有20%的中国劳动力会为了高工资而更换工作地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管理者必须找到方法使员工感受到他们是企业的一部分,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有价值,便会坚定地留在这个企业。如果企业老板残酷、冷血、毫无同情心,员工将会选择离开。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在员工恐惧的基础上实现业绩增长。

  第四,我不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投机引发的泡沫会破裂,但市场上确实产生了很多空置房,有可能产生社会不稳定。政府必须着手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据我所知,他们也确实正在这样做。

  第五,在处理未来的挑战时,中国必须像其他国家一样,设法优先满足本国公民的需求。

  (本文由Shalom Saada Saar教授在第七届美中经济高峰论坛的发言整理,该论坛由美国华美协进社和长江商学院共同举办。)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