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上海七家单位发起的,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主办的第二届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如何建立大病医保制度”。政府卫生政策的研究人员,卫生领域学术专家,医疗卫生部门实际工作者以及沪上知名媒体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他首先总结了第一届圆桌会议经媒体报道所取得的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期待更多卫生一线人员能够积极参与,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提出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微博]大学胡善联教授也发表了讲话,对圆桌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的品牌会越做越好,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在嘉宾演讲环节,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胡苏云教授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式大病医保制度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路径。她表示,在中国存在一小部分病人花费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的现状,因此,从降低疾病经济风险个人角度来看,保大病比保小病更重要。同时,胡教授还指出了一些目前制度下显现的问题,如:医疗保险和服务实际没有达到增进健康的基本目的;“中国式大病医保”很多具体问题都由地方政府决定,如何加强“公开透明”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现在医疗卫生问题的关键弊端是公共资源的垄断,对医生的信任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等。
对于未来医保制度的发展,胡苏云建议尝试大病医保商业公司管理模式。当专业的保险公司具备了医疗保险管理的经验,就可以逐步成为现有社保部门的保险事务具体管理部门,从而形成医疗保险真正管办分开的格局。她表示,未来可以大胆假设以商业医保力量介入为契机,加强对大医院的管理,同时使社会医保下城保与公立医院相辅相成。
来自江苏省太仓市医疗保险基金结算中心的钱瑛琦主任,介绍了大病医保改革中的样本之一太仓模式的具体情况。他在演讲中指出了社会中存在的对于太仓模式的误读,并还原了太仓医保的真实情况和基本理念。他指出,太仓模式坚持的是防控致贫、可持续发展、机会均等、互助共济的理念。该模式拥有“三大保障”特点:确保防贫和大病,起付标准非常重要;确保必需,保必需目录外的必需用药,去奢侈(特许项目及药品剔除),防诱导(昂贵项目、特殊材料等);确保公平,不应当区别群体差异。
对于商业保险的作用,钱瑛琦认为,需要发挥其协助作用和补位作用。政府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常存在人员紧缺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薄弱的问题,商业保险就可以弥补医保的业务缺位问题,发挥其精算优势。同时,在全国性的专业平台下,对国家医保做补充和完善。
随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亚瑟•德姆里奇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美国卫生医疗保险系统的发展。他指出,少量的病人用掉绝大部分的医疗健康的费用是世界普遍的情况。在美国,公共医保主要覆盖年老和低收入人群,而大部分普通人主要是使用商业保险。他表示,中国正处在一个医疗改革的十字路口,今后几年中国医疗政策的演化将会决定今后几十年的走向。
此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院长俞卫教授主持的问答环节,微博上的提问者也积极参与讨论。与会者就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的关系、大病医保的出资者与受益人、政府在大病医保筹资上应该发挥的作用、商业医保和社会医保的关系、大病医保应该采取自愿参保还是强制参保,以及大病医保的福利范围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论坛最后,蔡江南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宣布第三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将于2013年3月举行,主题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局下属单位)、上海市医疗保险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微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发起。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本次会议提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