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甘犁:收入不平等与经济转型

2012年11月22日 09:53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庆论坛现场,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教授,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发言。   图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庆论坛现场,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教授,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发言。

  2011年11月18日 新浪财经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校庆论坛于11月1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举办。图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庆论坛现场,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教授,国民经济研究局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发言。

  甘犁表示,就是讲中国下面的挑战是什么?就是中国新一任领导人的挑战是什么?我就提出来这个挑战有两个。一个是中国收入不均,第二个是中国经济的转型。我希望中国这一届政府,真正地把政府的职能从这个生产型的政府,转化成一个生产型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

  以下为发言全文:

  非常容幸今天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中国经济转型和消费的一个看法。首先祝贺中欧建院十八周年,这十八年中欧的发展跟中国经济的发展,显然是连在一起的,中欧影响了中国不光是清华了,因为清华也影响了中国高校内地广大的高校,在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的情况,我简单地把我的一个情况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定波大概一个月以前,我不记得具体什么时间了,三个星期以前、几个星期以前给我写了一个Email问我能不能参加这个论坛,我当时正好受CNN的邀请,在写一个评论文章,三天以前CNN就发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正好跟今天特别地契合,就是讲中国下面的挑战是什么?就是中国新一任领导人的挑战是什么?我就提出来这个挑战有两个。

  一个是中国收入不均,第二个是中国经济的转型。所以说这一条是我在CNN前大概三天以前发表的一个文章。

  这篇文章的基本关键,也是今天我要讲的基本观点有几个。第一个就是中国挑战是经济转型,刚才姚先生还有稻葵都讲了这个,那么过去15年、20年促进内需的政策不成功,我在文章里面举了几个例子不多讲,我的关键的观点是说这个消费不足的原因是收入的严重不均,所以今天我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那么解决收入不均的同时,也就是促进了经济的转型,我首先讲一下,今天我讲当中所有的数据,都是来源于我过去3年做的一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这个调查我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说这是一个大规模的、全国性的调查,然后他的调查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人口特征、就业、资产负债,然后包括这个房地产,那么过去几个月期间,因为从过去几个月的调查当中,我发现中国的这个房地产行业严重地过剩,所以说就有一种说法是三分之二的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产业会受影响,可能就是说只需要三分之一的目前的产能能够满足中国这个刚需的需求,这是我们从调查当中得到的一个详细的分析。

  在资产上我们有非常详细的资产信息,包括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这个也是过去在国内就是说有一种说法叫247万,就是家均资产247万这种说法,可能有的同学听到了,这个也是从调查当中得到的数据,就是在城市的户均,城市户口的家庭的平均资产247万,但是他的中位数只有40万,所以反映了中国的资产严重地不均,并不是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多么有钱,所以说这个也是过去几个月期间,不断地有一些情况。

  那么这个过程非常地艰辛,我们派了,我们总共有500多位访员,奔赴全国各地,从抽样框开始,仔仔细细地建,所以搞了好几年的时间,把这个事情做下来。

  我们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大力支持,然后为了避免、为了减少拒访率,刚才姚先生讲了,就是说刚才稻葵也提了一下,统计局的调查在没有入户,处级以上干部没有,我们这里有处级干部、有厅级干部,也有非常有钱的家庭,就是说为了保证我们的这个拒访,减少拒访率的话,我们甚至可以一个月一个月地等,比如说我们抽中了一户,这一户可能不在,他要拒访我们,他要连续拒访我们6次,我们才会放弃这个样本。所以说经过这个坚信的努力,我们的拒访率,全国的拒访率只有11.6%,城市16.5%,农村3.2%,这个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所以我把这个调查的情况简单地说一下。

  在这之后,我们跟统计局的数据做了一个比较,那么我们的年均收入比统计局的年均收入调查的2010年的数据,比统计局的那个数据来讲,人均的年收入农村高19%,城市高16%,这是我们的这个。然后其他的很多指标,包括城市农村户口的比例,很多指标跟统计局是类似的,但是在收入上比统计局要高一些。国家统计局的入户调查在资产上的调查没有我们详细,没有什么太多可比性。

  刚才稻葵提了很多数据,他通过这个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然后做了很多推断,我觉得其实我的感受是,简单地说实际上是一个悲哀,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必要嘛,我们没有这个数据,中国这么大,就没有这种数据,所以说你只有靠这么重要的问题来分析这个东西,只有通过推算,通过这个做了很多假设来得到一些结论,这是不应该的。

  我们这个数据当中,当然这只是一家,这是一个调查,在美国类似的调查有几十家,我们应该这个支持和鼓励这样的工作,这个是我们调查的情况。

  另外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这种大规模的调查非常耗时、耗钱、耗力,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做了一个季度的回访,我们有他们的电话,有简单的30个问题的季度回访,这个回访时间很短,但是能够把握中国经济非常及时的,中国经济的这个命脉、家庭的这个资产、消费、股票、投资各种信息。所以说这个是我们已经做完,季度回访已经正在进行。

  好,我回到我今天的主题,就是中国家庭的储蓄,简单地说中国家庭的储蓄和消费的情况。第一个就是我讲的我们家庭的储蓄率是22%,就是他的总的储蓄除以总的收入是22%,这个储蓄率其实比以前统计局说的储蓄率要低,但是这个储蓄率还是很高,因为在美国类似于这样的数据的话是低于5%,所以我们的储蓄率仍然是比较高,城镇比农村的储蓄率要高,城镇是27%,农村是7.1%,这是家庭储蓄的一个基本的情况。

  那么这是我们整个的消费储蓄的一个分解,我们这边有很多种,有生活居住、衣着、日用品、耐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娱乐、食品等等。他的最主要的观点,最主要的结论,拿到这个数据以后最主要的结论就是中国的消费、储蓄、收入极度极度地不均。那么这里面有两个数据,第一个数据就是想在最高收入的10%的家庭,他在总的收入的比例是,在全国总的家庭收入比例是57%,这个数据的这个比例只有非洲的国家可以相比,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均的数据。

  第二个是数据更是惊人,最高收入的5%的家庭,他的储蓄占整个全国当年的储蓄的61%,最高收入的10%的家庭他的储蓄占全国当年总储蓄的75%,所以换一个说法中国的储蓄量很大,但是这个储蓄的话,绝大多数是集中在非常有钱的家庭。那么你要想一想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说这些有钱的家庭,中国最有钱的这些家庭,他应该消费的量应该消费到了,对吧?你任何促进消费的政策,对他们的意义很小。但是广大的老百姓、穷人,他的消费,他想消费他没有钱来消费,这个下面,这个中间的数据有点儿错,那储蓄率就是最高的5%,这两个正好反了,最高的5%,储蓄率是75%,最高的10%储蓄率是61%,这个数据有点儿弄反了。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说,当年有超过一半的家庭,基本上没有什么储蓄,他的收入和储蓄或者基本相当,或者收入略多于他的收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年有储蓄的家庭只有42%。

  再往下走一个数据,我们这里有一些家庭有可能做生意亏本了,但是他的资产很高,所以说这些人不能算说他没有钱,所以说我们把这些家庭我们再仔细分解一下,就是说你可以看到收入最低的25%的家庭和资产最低的25%或者说资产低于一半的城市家庭,这些家庭真的是穷人,收入又低、资产又低,在这些家庭当中超过90%的家庭没有储蓄,他的消费完全跟他的收入基本上是相当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这些家庭受到了流动性的约束,他没有办法,他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了,他想储蓄也储蓄不了,所以说这个是我们中国真正的储蓄率高、消费不足的真正的原因,这个是我从数据当中,我拿到数据以后,我一看这个非常明显。中国的收入极度不均,导致了中国的高储蓄,导致了中国的消费的不足,所以说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讲的,包括在国内反正一直在讲的这么一个观点,所以说这是我们数据当中得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结论。

  已有的促进消费的政策,刚才提过,比如说家电下乡,比如说促进汽车消费等等,这些的话因为穷人受流动性的约束,他没有钱消费,对他没有用,富人的话,他以后达到了愿意消费的水准,所以对他的用处很小,所以说内需不足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不均,那么这是我们在整个分析当中的结论。

  刚才稻葵提了一下,他讲的那篇文章也用了我们的数据,就是说到底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消费有什么不同?我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比较,也正好支持了刚才稻葵的观点,我们的当中有这么一个信心,说当家庭资产升值的时候,我们问了一下家庭的消费倾向,如果你资产升值了以后,青年的家庭他更愿意消费、老年家庭不容易消费,所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现在目前的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愿意消费,这是一种可能,但是也有可能年轻人老了以后也不愿意消费了,他可能改变了这个倾向,我们没有这么多跟踪的数据,我们不知道,但是至少这是一个迹象。

  第二个就是说,青年的家庭的话,我们叫做被动消费,被动消费主要是医疗保健和他的生活居住的支出,青年的家庭的话,他的被动消费的比例先偏低,老年人的偏高,主动消费比例高,说明年轻的家庭他更愿意主动地消费,那么这种主动消费的倾向,容易带到,他年龄大了以后容易带过去,所以说我们认为青年家庭消费意愿高于老年家庭,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数据是说,医疗保健支出的比例,老年家庭显然高了,这是很显然的,所以说老龄化也会带动医疗消费的增加,所以说高储蓄的问题,也许会好转。但是这个好转的话要等,我们不能等,所以说现在这个问题内需不足,刚才讲了这个经济下滑、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所有这些问题我们至少需要想一个办法。

  那么什么办法?我讲所谓的政策建议,就是说怎么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在12月份的时候,酝酿了8年的工资改革的方案、收入分配的方案会出台,这个方案现在不知道到底内容是什么?从网上能够看到的收入分配的方案的可能性,更多地是对初次分配进行一个改革,包括对垄断行业要限制他的收入,包括提高最低工资率等等。

  我是不看好收入分配的改革方案,因为我觉得对初次分配,就是说对这种市场行为的干预,是要影响市场效率的。比如说最低工资,我们有一系列的研究,我本人还有一系列的研究,最低工资的话,他的负面作用更大。所以说这个初次分配,如果是现在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方案的话,主要是在初次分配上我觉得是蛮失望的,我的看法就是一定要二次分配。

  我这里面给了一个数据,这是OECD国家,就是世界上比较有钱的OECD国家在二次分配之前和二次分配之后它的基尼系数。那么你可以看到,举个例子,德国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好的国家,他在二次分配之前,在市场,如果你只是靠市场的工资,他的基尼系数是0.5,非常地高,基尼系数以后变成0.3了,就是二次分配以后变成0.3了。芬兰初次分配的时候,完全靠市场的话它是0.47,然后经过二次分配以后,变成了0.26,比如说意大利更明显,初次分配是0.53,就是大家从市场直接得到收入是0.53,二次分配以后变成了0.34。

  这个说明什么?就是说这个市场本身,当一个非常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市场,在这种市场的情况下,因为大家的能力、学历、工作的努力程度,大家所拥有的资本的量不同,他都会导致初次分配,根据你的要素,比如说中欧出去的工资会很高,清华毕业的出去工资会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很高,是因为市场认可他的工作能力,所以如果是按照初次分配的话,既使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很成熟的国家,他也非常地不均,如果按照基尼系数来判断的话,也相对非常不均。我们知道0.4、0.2、0.5是非常非常不均的了。

  但是他通过什么?通过政府的社保、医保还有通过转移支付,能够达到让这个社会更平均的一个地步。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刚才也跟稻葵的结论不太一样的,就是我们微观的数据,还有我和稻葵的同事,我们几个不同的团队做的文章得到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就是我们在医疗保险上的支出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你多支出1块钱,他能产生3块钱的消费,这是一个几个研究团队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那么我其实并不主张要加税,我说二此分配一定要加水,不是的。就是说目前我举个例子,中央的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的比重计2011年是3.5%,过去10年平均是3%,美国这个数据是20%,欧洲更高。所以我说美国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举一个例子,最穷的25%的家庭他的年均收入在市场收入是7500美元,很低,二次分配以后达到了2.3万美元。所以说我们现在讲的是要增加社保、从3.5%假设涨到4%、4.5%,那是不对的。

  美国有一个计划,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美国的发展跟我们现在的发展情况应该是接近的,这个计划就是约翰逊总统上台的时候,肯尼迪被刺杀了,约翰逊接班了,接了以后因为对民主党广泛的同情,整个完整的是民主党的国会和民主党和他作为民主党的总统,那么在那个时候美国的贫富分化非常地严重,所以说他搞了一个叫做《伟大社会计划》,这个《伟大社会计划》就是大量地对穷人进行二次分配,这个计划包括现在的所谓的老年人的医保计划,后来的FDS、FDC各种各样的计划都是当时做出来的,对美国社会后面40年的影响之深。

  所以我现在就希望中国这一届政府,不是说我们一点点地增加,要成倍成倍,成十倍、成五倍地增加转移支付,这个钱哪儿来?就是少建路、多社保,很简单,就不要把这个钱去建各种各样的项目,那么真正地把政府的职能从这个生产型的政府,转化成一个生产型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如果做到这一点,我还是蛮有信心,就是中国的经济转型。因为你一旦做了以后。刚才我讲了如果是做了这个以后,我们的消费倾向,我们的消费自然起来,内需起来以后中国经济自然转型,有了需求,我们有那么多的产能怎么能满足不了呢?肯定能够满足,有了需求就不需要出口,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靠出口,这么简单,不可能长期靠出口。

  所以我的这个很简单的一个,我觉得是有操作性的,只要是观念能改变,有操作性的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这一届政府能够真正地把这个观念转过来,在民生上、老百姓身上、教育上大量地投入,成倍成倍地增加投资,而不是增加10%、20%就满意了。

  这就是我简单的一个汇报,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温家宝:还有几个月就归隐 希望把我忘记
  • 体育欧冠-AC米兰3-1出线 皇马1-1曼城出线
  • 娱乐范冰冰曝素颜床照 抱怨睡觉遭拍(图)
  • 财经湖南质监局: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
  • 科技世界第二大树:20层楼高有3200年历史
  • 博客汪小菲:反驳不实报道 潘石屹:被索5亿
  • 读书毛泽东医生解密是谁气死了主席
  • 教育10岁男童拟退学 称不想葬送理想于考试
  • 育儿男童幼儿园内生殖器被撕裂调查无果
  • 马光远:白酒业应直面公众对塑化剂的质疑
  • 杨天南:股票投资到底如何赚钱
  • 唐钧:未成年就要交养老保险?
  • Kingsley:美国迎来了通货膨胀
  • 张明:为何中国央行开始青睐逆回购
  • 陶冬:新兴债市泡沫大不大
  • 如松:戳穿房价不会跌的几件画皮
  • 王小广:外来人口应纳入保障房长远规划
  • 郑风田:白酒塑化剂悲剧的元凶
  • 罗善强:不要错误地把股票卖在了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