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欧国际第三届中印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2012年11月01日 15:10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10月30日,为向“圣雄甘地”诞辰暨联合国[微博]“国际非暴力日”献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第三届“中印合作论坛”在中欧上海校园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中欧携手印度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主办,塔塔集团独家赞助此论坛。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和中印知名企业领导人就中印经贸关系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论坛吸引了近70余人参与,十余家中外媒体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报道。

  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S. Jaishankar)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Quelch, John A。)教授、创业学教授方睿哲(Velamuri, S. Ramakrishna)、经济学教授芮博澜 (Ramasamy, Bala)等出席论坛并发表精彩讲话。复旦[微博]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院长沈丁立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中心访问高级研究员兼合作与项目负责人阿米坦都•帕里特博士(Amitendu,Palit)、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罗斯•格莱姆•沃克教席教授克里士纳•佩勒普(Krishna, Palepu)、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曾光安先生、塔塔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詹宏钰先生等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探究中印关系

  约翰•奎尔奇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现在中印两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他希望借由本次论坛的契机,双方代表能共同探讨中印两国紧密的经济关系是否能为平稳的政治关系铺路搭桥等问题。

  随后,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博士发表了精彩讲话。他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印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对两国关系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迄今,中印两国签订了超过130个双边协议,其中60%是在过去10年签订的。同时,他呼吁两国改进合作模式,增加双边文化交流机会,以此促进两国合作互惠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沈丁立教授就中印双边关系的大图景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观点。沈丁立教授从双边关系、地区事务和全球事务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印两国如何能有建设性的发展双边关系。首先,他赞扬了印度政府计划从官方角度在其中小学课本里面引入中文作为一门外语学习科目的做法。他认为,这种做法是一种国家意志,这种伟大的洞察力值得赞赏。此外,在谈到地区事务时,沈丁立表示,中印双方都不应在两国有争议的问题上继续 “趟混水”,希望双方都可以理性的,从长远大图景来考虑问题。在全球事务问题上,沈丁立建议有着相似国情和挑战的中印两国,能携手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全球外交环境。

  接着,阿米坦都•帕里特博士介绍说,在最近8年里,中印双边贸易额从70 亿美元增至750亿美元,每年以近38%的增长率不断增长。他认为,中印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由3C(challenges“挑战”、competition“竞争”、collaboration“合作”)因素相互支撑的。相似的挑战和相似的国情,提供了中印双方合作的前提,双方可以彼此分享解决相似问题的方法。

  跨境投资与经商

  在播放了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情况的短片后,论坛被带入了第二主题“跨境投资与经商”。柳工总裁曾光安先生首先分享了柳工在印度的发展经验。他表示企业在印经营,需要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等外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做到企业业务、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本地化。

  詹宏钰先生分享了印度企业塔塔集团在中国的投资体验。他介绍,在过去10年,塔塔集团越来越多的子公司进入中国,但语言不通、对中国商业环境缺乏了解等问题也给他们带来不少的挑战。他建议,印度公司入驻中国市场一定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关注细分市场。

  中印企业的全球化历程

  在“中印企业的全球化历程”为主题的第三议程中,克里士纳•佩勒普建议,当企业进入国外市场,应该先理清自己进入这个市场的真正目的,再根据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战略。姚洋教授发表了以“全球新秩序下的中印合作”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他表示,在当前全球金融秩序下,中国和印度应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内展开合作,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如给予新兴市场国家更多的投票权、更多地遴选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担任IMF高管。

  本届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议题为“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ICT),改善两国人民的活”。新加坡管理大学执行董事张振成(TEO Chin Seng)先生,就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在电子政务服务交付中的作用进行演讲。他表示,PPP模式的应用十分复杂。它必须在造福政府和私营企业的同时,不损害公民和业务的需求。PPP模式要在中国实施需具备以下条件:实施和维护成本必须是政府能负担的;必须利用当地人才和资源(提供本地就业,减少风险,不能被供应商所限制);当地政府和PPP合作伙伴双方必须在利益方面达成一致,确保可持续发展。最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先生分享了上海在电子政务建设的探索经验。

  18年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展迅速,从名不见经传到享誉全球,其中一条重要体会就是始终不忘紧密联系经济形势和企业实践创造并传播知识,而举办各种国际国内的产业论坛就是这一精神的最好体现。当今我国面临着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挑战,中欧非常愿意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搭建一个政府高官、业界翘楚和学界精英进行有效交流与充分沟通的平台,共同为解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方案。

  【供稿】市场公关部

  【通讯员】黄力颖、文娇

  【编辑】袁梅

  【图片编辑】林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NBA-哈登首秀37分林书豪12+8 火箭逆转胜
  • 娱乐微博吐槽两泡妞神器:王石烧肉PK李晨心石
  • 财经网传王石妻子离婚声明系伪造
  • 科技苹果股价跌破600美元:面临7大问题
  • 博客美国博主亲历飓风 马未都:老外捡宝物
  • 读书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 教育北京雷霆“禁奥”:20亿富矿前途未卜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
  • 健康去痘印没有好产品 专家教你如何挑好醋
  • 女性万圣节重口味蛋糕 维秘梦幻系内衣大片
  • 尚品与幽灵共眠古堡酒店 90分钟从纽约飞东京
  • 星座测试你是爱情傻瓜吗 11月12星座运势
  • 收藏翡翠投资攻略 《国学研究院》2070万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