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欧举办2012创新中国高峰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1日 12:00  中欧商学院官网

  创新既不是空洞的说辞,也不是无法触碰的虚幻,创新有规律可循,有经验可鉴,有方法可依。5月2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再次走进深圳,举办主题为“寻找新坐标-增长与创新”的2012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中欧的吴敬琏教授、陈清泰教授以及中科院徐冠华院士等学术界泰斗云集,论坛吸引了650余名企业家和40余家媒体参与。 

  论坛开幕式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本次论坛是在引导企业如何进行创新,中国如何通过创新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朱晓明说,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如何寻找新的创业渠道,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而创业公司又如何积极的创新,寻找自己的高增长的机会,他期待今天的论坛,能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朱晓明院长致欢迎词朱晓明院长致欢迎词

  深圳市副市长陈彪致开幕词,他代表深圳市政府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给予高度肯定。陈彪说,创新是经济深圳经济特区的灵魂,多年来深圳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当前世界由于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处在这样一个关键转折点上,作为以创新起家的深圳市,尤为需要学习和了解全球创新领域的新思想与新实践。本次论坛的内容非常契合深圳市乃至整个国家转型发展的需要,一定会对中国创新体系的构建和深圳新时期的创新创业大计形成重要的推动力量。

深圳市副市长陈彪发言 深圳市副市长陈彪发言

  中国经济转型的创新之路 

  本次论坛共呈现了三场精彩的主题演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首先发表题为“为什么要定位创新,如何才能实现创新”的主题演讲。吴敬琏教授表示,目前企业致力于定位创新,核心在于持续60年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他指出,目前出口导向政策的正面作用在消退,而负面作用在积累。近年来,无论是从微观经济方面还是宏观经济方面,所积累的问题都变成了进一步发展的强大阻力。

  吴敬琏教授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主要的来源不是投资,而是来自效率的提高,这是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所以,增长模式的转变要从依靠投资转到依靠效率提高。他表示,企业必须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目前企业靠引进技术已经行不通了,要靠创新,而且要靠原创性的创新。

吴敬琏教授主题演讲吴敬琏教授主题演讲

  当然,在企业家开阔视野力争创新的同时,吴敬琏教授也希望政府必须牢牢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的观念,不要去管自己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例如决定产业发展方向和投资项目。政府的职责是为企业搭建舞台,营造条件。

  本次论坛特邀嘉宾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技部科学技术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教授则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和与会者分享了他在探索中国经济转型之路上的看法和观点。

  徐冠华教授在演讲中对几十年来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所做的自主创新,产业创新的评价时说,阻碍创新已经不仅仅是科技界的问题,更多的是知识界的问题,值得深思。在谈到多年来担任科技部部长的经验和感悟时,他说:“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当务之急。大力加快发展创新服务业,制定创新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同样的优惠政策。政府一定要从微观干预产业发展转变为宏观指导。”

  随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清泰教授也根据他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成果发表了主题演讲。陈清泰教授说,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自主品牌营销渠道,实现在产业链上的升级,这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他认为,我国一些产业的问题是因为在国际分工中长期滞留在制造产业链的低端,是产业链中消耗资源、能源、劳动力最多,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而经济效益最低的部分。“低层次的竞争是制造的竞争,高层次的竞争是技术和标准的竞争,从重大技术突破到形成生产规模,需要漫长的过程,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一定是像华为一类的企业。”他说。

陈清泰教授主题演讲 陈清泰教授主题演讲

  在三位中国经济界泰斗级人物发表主题演讲后,《第一财经日报(微博)》副总编辑杨燕青和吴敬琏教授、徐冠华教授,以及陈清泰教授展开“对话”,共同探讨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之际,如何才能促使企业打破对以往路径的依赖,谋求变革性创新。

  吴敬琏教授说,居民收入不提高,以消费促发展是陷阱;徐冠华教授则表示,企业不提升附加值就是死路一条;陈清泰教授则表示,华为是创新的亮点,但要警惕市场、人文、政治环境对创新积极性的破坏。

对话三位泰斗对话三位泰斗

  企业的创新之源与创新涅磐 

  “创新”已成为当下企业成长、发展或转型的当务之急,更成为无数初创企业寻求细分市场新机遇的方法论。本届论坛特地请来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博士,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亚洲区集团研究院主管及首席技术官、亚洲区高级副总裁Frans Greidanus博士,赢创工业集团大中华区总裁Hans-Josef Ritzert博士和帝斯曼创新中心副总裁Jaco Fok先生参与了讨论,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叶恩华(George Yip)一起,以“先行者的创新之源”为题,进行了一场对中国创新之源探讨的高水准的头脑风暴。

  四位发言嘉宾介绍了他们公司在研发和创新上的投入和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有的公司在中国成立了专门奖励研发和创新的基金,把创新纳入到业务部门中,还有公司甚至把研发中心扩展到了中国的二线城市,从而将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Frans Greidanus说:“中国公司身上有一些特质可以让跨国公司来学习。比如中国公司比较短、平、快,他们的研发能够很快的就进入到市场,这也是我们跨国公司所应该要学习的。”

  本届论坛的第二场主题讨论则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主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商务学教授、中欧中国创新中心联合主任马科恩(Bruce McKern)教授、中欧校友、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云峰、阿里巴巴(微博)集团副总裁李俊凌博士,以及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博士共同探讨了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新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的今天,成长型企业作为全球新产业革命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甚至塑造出平台经济、服务经济的瑰丽新画面。学者与企业家在讨论中探讨了怎么样建立一个有可持续性的创新组织。

  陈威如教授还谈到了创新复制的问题,他表示,在创新复制的时候,常常遇到两个主要的压力,一个压力是怎么样做一个标准来总结成功经验,然后把这个经验复制出去,这是强调标准化或整合。像制药行业、轮胎行业、半导体行业,全世界可能需要的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在这个行业里所需要的就是100%精确的复制和完整的整合。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压力叫做本土化调试的压力,例如美发行业,就没有一个全球的美容美发沙龙,那就需要分权。

  马科恩教授说,中国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增长速度非常快。中国企业进行了渐进式的创新,而不是突破式的创新,这对于中国的情况正好是适用的。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创新的需求首先是从模仿世界其他地方所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开始,这在我们资源的利用方面是非常有效率的。但中国从事颠覆式创新还存在许多挑战。李凌凌博士则感觉互联网的创新更多来自草根和一线,而非来自宏观,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