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山水、爱浪事件”虽然随着山水国际董事总经理ATA malik访华而正式宣告结束,但业内人士要问,中国音响业的麻烦已了结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从今年3·15香武仕事件,还是更早的"假洋鬼子"风波,每次音
响业一有风吹草动,往往总能引起轩然大波。是部分传媒夸大其辞,亦还是国内消费者神经太紧张?似乎一时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总不会有错。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音响业造假、制假的传统历来有之,尤其是部分山寨工厂和手工作坊,往往利用多数消费者对音响不甚了解,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成本在几百元、甚至只有几十元的一套音响换上个洋牌子就能卖上千元,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小厂往往活得自由自在,规模再小的企业也能生存。因此造假制假的现象也就屡禁不绝。全国有音响企业数百家,但品牌却高达上千家。整个行业缺乏有影响力的企业或品牌已成为无奈的现实。
事实上,中国音响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无论从技术、产品品质还是人才素质都有质的飞跃。但真正能走向世界的音响品牌却几乎难数出一家。中国音响业的一些权威人士分析,从国际上整个音响产业的走势来看,由于西方国家音响生产成本太高,因此整个音响生产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这些国际品牌在选择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时,往往只会考虑一些本土的知名品牌,因此中国音响业整体良莠不齐,行业规模集中度不高的不利局面,很可能成为中国音响企业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音响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
本报记者刘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