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岩石:为什么说利率很难大幅调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1: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金岩石

  股市将在年中问鼎八千的依据之一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支持股市,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货币政策的“三围”是利率、汇率和准备金率,人民币汇率将加速提升,也就是收紧“腰围”,这个“漂亮”标准多数人没有异议。准备金率十次调高已经达到14.5%,业界都知道15%是个关键节点,通常是在两位数的恶性通胀发生时,监管者才会考虑将银行准备金率提高到15%以上。夏斌和林毅夫先生都讲过调高利率对于抑制流动性过剩更有效,我想两位大师级的专家是在暗示调高准备金率的空间非常有限了,这是英雄所见略同。问题是:利率调高的空间还有多少?

  买房子办按揭时,外资行开出了4.5%的房贷利率,手机上收到内资行的“温馨提示”:2008年您的贷款利率将提高到6.6555%。这个利差对于可选择内资或外资贷款银行的客户群意味着什么?答案不言自明。在房贷市场上,这个客户群现在可能占比不高,但是会随着内外资银行贷款利差的扩大而迅速增大。从社会公平的经济学分析看,这又是一个经济的不平等:富人买房的贷款利率大大低于穷人,因为他们有跨国界选择贷款银行的优势。这真是一种悲哀:中国人买股票买名牌比外国人买的贵,连借钱都贵!

  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贷款息差不仅是一个公平的问题,她像是一个撕开口子的泄洪堤坝,形成境外资金的间接流入,在抢了内资行贷款业务的同时,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一个悖论出现了:为抑制流动性过剩而提高利率的政策,却带来了加剧流动性过剩的资金流入!

  那么这个息差是否会扩大呢?外资银行的利率不由我们的央行决定,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美联储。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越演越烈的背景下,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断放大,而且普遍预期要一次降息50个基点,而不是以往的25个基点。一般估计,年内美国的利率下降到3%以下几乎没有悬念。结论是:即使我们不提高利率,内外资行贷款息差都可能在年内接近一倍!

  分析至此,连不懂经济学的普通人也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说利率很难大幅调高了。当然,内外资银行贷款息差有平衡器,其中之一就是汇率,即人民币的升值比率可以平衡内外资银行的贷款息差。但在内外利率有一倍之差的时候,汇率调整将难以克制人们跨境选择外资银行贷款的动机。这一方面论证了利率上调空间的有限性,同时也论证了本币加速升值的必要性。

  从内外资银行贷款息差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至少有三点是明确的:1、加速本币升值的趋势会提高资产重估的预期,推高股市的资产溢价;2、利率上调的趋势会导致贷款资源流入外资行,间接形成资金流入;3、流入资金以较低利率置换高利率贷款,而这个群体正是股市投资的主力群体,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简而言之,从供求关系的动态分析看股市,资产溢价将提高股票的成长性,资金流入和贷款置换将提高投资股票的资金量,二者合一自然是在股价的上升途中寻找新的供求平衡。

  利率政策是一把双刃毒剑,由于毒性的发作是滞后的,危险性很难预期。此前曾经讲过,日本股市盛极而衰的转折时点曾经有利率的大幅度调高,从2%调高到6.5%。美国股市崩盘之前也发生过利率多次上调,高达11次之多。虽然经济学界对于调高利率导致泡沫恶性破灭还有很大争议,但是利率高企将对股市的预期和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几乎没有异议。所以,紧缩的货币政策如过度使用利率杠杆,股市泡沫恶性破灭的可能性就必然上升。

  通货膨胀已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了,储蓄的负利率和投资的财富效应直接驱动投资市场的繁荣,其客观结果是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催生了新一代股市投资人。人们以两种心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一种是期待通胀消失,泡沫破灭,生活恢复“正常”;另一种是在泡沫中歌唱,迎接通货膨胀的挑战,与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共同成长。显而易见,前者的态度是消极的,却常常被褒为理性,后者的态度是积极的,却被贬为非理性。其实,正如格林斯潘所说的那样,世界的进步往往是被那些不听教诲的非理性群体所推动的,是他们的非理性缔造着创业的奇迹,激发了投资市场的繁荣。所以,经济学家在用心劝说政府积极化解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人们学会在资产泡沫中生活,与泡沫共同成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