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岩石:让经济学走下神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8:53 《中外管理》

  文/金岩石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邀请金博士告诉我们,如何基于人性,来解读这个越来越令人疯狂和困惑的金融市场。

  格林斯潘先生在他的回忆录《动荡年代》中写道:“如果想要创造一个经济学的范式,你就需要对经济活动的主体——人,有更深刻的了解。”行为金融学就是研究人的理论。

  行为金融学是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它充满了人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分析,混沌中的预测。如果说亚当•斯密是在一个没有资本市场的经济实体中研究国民财富的生产与分配,那么行为金融学就是在让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嵌入资本市场,并且帮助经济学走下神坛,进入千家万户。

  金融化人生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几乎没有涉及金融,所以他既没有研究现代人所关心的股市房市,也没有研究令人担忧的资产泡沫。因为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中,人的非理性被当作异常行为而排除了,于是资产的泡沫状态也作为“市场异象”被省略了。制度经济学大师加尔布雷斯先生的名著《1929-33年大萧条》中也留下一句旷世名言:“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死亡”。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经济生活却有着一连串被人遗忘的泡沫,随着人们的健忘而生成,而破灭,如同潮起潮落,周而复始。经济学家可以选择以假设来逃避现实的挑战,视而不见,像鸵鸟一样躲进象牙之塔;或者选择主动回应现实生活的挑战,返璞归真,直面现代社会日趋金融化的人生。

  行为金融学家们选择了后者,从而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行为金融学。和经济学的起点不同,行为金融学更关注人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那些感情用事又不听从教诲的人,所以存在着人们由于过度兴奋和过度悲观而形成的各种未知变量。恰恰是这些未知变量限制了人的经济预测能力,乃至于格林斯潘先生由衷感叹:自己从事于经济预测的工作逾50年了,至今仍未看到我们的经济预测能力有所提高。

  无所不在的行为金融

  现实生活的挑战催生了新的探索,行为金融学家开始越过经济学的边界,引进了心理学、人口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经济行为,直接面对自然人和法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偏好和行为缺陷,从而把在象牙之塔中变得枯燥无味的经济学引进了生动活泼的金融业。人们发现:大多数和理性行为相左的行为偏好或缺陷都和人的投资行为有关。进而发现:投资人和企业家——两个新时代的宠儿,其实是金融化的人种变异,代表着现代社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产生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世界里,实业是山,金融如水,政府行舟,百姓为鱼,资产泡沫的本源是人性。

  行为金融学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它要研究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解读资产定价的人性偏好,发现经济繁荣与萧条背后的非理性冲动,细分金融消费的行为主体及其特殊动机,完善人们进行经济预测的分析工具等等。从这个角度分析,行为金融学的源流,显露无遗。

  在主流经济学体系之外的经济学线索,追溯到凯恩斯先生的“空中楼阁”定理,发展到现代希勒教授的《非理性繁荣》;进而有人在跨学科研究中提出了经济学新命题。可以看到从博弈论推演出来的“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和“信息不对称”,走进从心理学研究提出的“遗憾之门”,打开用医学解析人脑的实验而演绎出来的“精神账户”,品评人口学家预测的《下一个大泡泡》……

  于是许多人开始思考,来自于投资家和决策者的经济学理论派上了用场。回溯格林斯潘先生的《动荡年代》,感悟巴菲特大师的价值投资,体验索罗斯先生的反身术原理,并可踏着投资大师林奇的足迹漫步华尔街,甚至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先生,也应当被尊称为行为学大师。也正是他们,将经济学领下了神坛。

  (作者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供职上海交大海外学院行为金融研究所)

  责任编辑:温达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