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凯恩斯:摆脱传统经济学的挣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 05:4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书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作者:凯恩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凯恩斯 本书主要是为我同行经济学家写的,但我希望普通人也看得懂。本书的主旨在于讨论一些经济学理论上的疑难问题,而并不在于讨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它们。 如果假设正统的经济学存在任何错误,这些错误不会存在其上层建筑,而是在于其经济学的前提不够明白,也不够普遍。为了使更多的经济学家以批判的态度重新考虑正统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定,在本书中,我必须要借用极度抽象的论据,且不得不有许多争辩。而我的本意总是希望后者可以少一些。我认为我不仅必须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必须指出我的观点在哪些方面和当前通行的理论不符。我相信一些对“经典学派理论”深信不疑的人,可能认为我的理论完全错误,也可能认为它们毫无新意。而谁是谁非,只能由大家来判断。书中的辩论部分,目的就在于提供若干事实,使旁人在作出判断时能有所依据。为了使各家学说清晰有别,我所作的争辩可能会过于尖锐;如果确实有这种情形出现,我在这里请求原谅。实际上,我在本书中攻击的一些理论,连我自己也深信了好多年,我想我还不至于忽视它们的优点。 在经济学领域之中,没有什么会比我们所争执的对象更加重要。如果我的观点是对的,那么我必须先说服我的同行,然后才向大众推广。而在这个辩论孰是孰非的阶段里,我们只能先要求大众作为旁听,听取这场辩论中的一方,由他明白地提出经济学家之间的各种意见分歧。这种意见分歧,使得经济理论在当前几乎失去了其实际的重要性;而只要这些意见分歧不能消除,经济理论实际的重要性就绝无可能恢复。 恐怕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本书与我五年前所出版的《货币论》之间存在什么联系。这些联系,对于我而言,只是在多年思索后自然演化的结论,但在读者看来,也许会觉得像是观点的改换,因而无所适从。本书与《货币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简述如下: 当我开始写作《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看作是供求通论以外的一种力量。在它完成时,我的思想已经产生了一些变化,更倾向于把货币理论扩展为社会总产量论。不过当时因为受前人理论的影响很深,不易摆脱,所以对于产量改变引起的后果,并没有加以充分讨论。现在看来,这是《货币论》理论部分的显著缺点。本书的着重点则恰恰相反,在于研究哪些决定性的力量会引起总产量与总就业量的改变;至于货币的技术细节,虽然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却略而不论。货币经济的特征,在于处于这一经济体系之中的人们对于未来看法的改变,它不仅可以影响就业的方向,还可能改变就业的数量。当前的经济行为,虽然常常对人们对于未来的看法所影响,而且这些看法也时常在改变,但我们分析当前经济行为的方法,却不会超出供求交互影响的范畴。如此一来,我们的分析方法就与价值论衔接了起来,并由此得出一个通论: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学派理论,不过是这一通论的特例之一而已。 如果一个人单独构思的时间太久,那么,即使极其荒谬的事情,也有可能在一时间深信不疑。各种社会科学都是如此,而经济学就更不会例外,因为我们很难以逻辑或实验的方法,对于自己的思想作出试炼。本书的创作,对于作者自身是一次长期的挣扎,希望能从此摆脱传统的想法与说法。如果作者的努力不致荒废,那么,大部分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想必也会有同感。书中的思想,虽然表达方式颇为复杂,实际上却是异常的简单,应当人人都能理解。我们大多数人都深受传统经济学说的熏陶。它们已深入人心,因此阅读本书的困难不在于我提出的新的学说本身,而在于如何摆脱传统学说。 关于作者:J.M.凯恩斯,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里程碑般的地位,曾师从A.马歇尔、A.C.庇古学习经济学。自20年代中期起,他开始怀疑单纯依靠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能否解决英国面临的困境,并逐渐从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观点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