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东京:什么在妨碍着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 03:13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王东京

  十七大上周落幕,胡总书记的报告催人奋进。要提到的是,谈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报告首先强调的是自主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大家有共识,不细说;值得讨论的,是如何推动创新。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炎黄子孙曾津津乐道;今天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也足以让我们自豪,不过与发达国家比,整体水平有差距,是事实,不应回避,也回避不了。

  纵观历史,世界经济强国无不以科技领先。19世纪的英、德、法,20世纪的美国、日本,概莫能外。进入21世纪,中国要急起直追,必重视科技创新, 才能有望后来居上。

  中国人自古以勤劳著称,聪明好学天下少有,但有一点令人困惑,中国人科技为何会一直略逊一筹呢?思前想后,关键的原因,我以为在缺乏创新的氛围与机制。从创新氛围看,两千年的封建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官本位、讲中庸、重迷信、轻科学,积重难返,科技哪有不落伍的道理?欧洲文艺复兴,就是破除神权、崇尚科学,近代欧洲群雄并起,文艺复兴功不可没。

  再看创新机制,至少有两点:首先是投入机制。毫无疑问,科技创新要有投入,若无资金作后盾,创新只能纸上谈兵。但有了钱,如果没有好的花钱机制,创新也是竹篮打水。这些年,国家在科研上花钱不少,养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可是收效不大。试想,如果整天忙写论文、评职称,到底有多少成果能转化成生产力,只有天知道。科研不见效益,只赔不赚,坐吃山空,政府当然力不从心。

  另一点,是

知识产权保护。英国早在1623年就颁布了《垄断权条例》,美国与法国颁布《专利法》,在1790年前后,而中国颁布第一部《专利法》,则是1950年。我们比西方晚了几百年不说,更麻烦的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至今时有所闻。设身处地想,你搞研发,别人仿冒而可逍遥法外,你肯花钱搞研发吗?

  妨碍创新的因素,当然不止这些,但以上诸点,却是最主要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十七大对症下药,讲了四条原则,这里结合个人的思考说点看法,也分四点。

  第一、关于创新的氛围。氛围很重要,经验说,一个社会若崇尚科学,鼓励创新,那么一定会人才辈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官本位。一个学者,若在科研上有了成就,他就可能想做官。为什么?因为当官有审批权,可以呼风唤雨。因此要营造创新氛围,必改革行政审批,不如此,官本位打不破,还会有更多的人才涌到官场那边去。

  第二、关于创新体系。实践证明,靠政府一家办科研,力所不逮,所以中央说,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我体会,中央的意思就是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政府作为创新主体,重点支持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与公益性技术研究,这类项目盈利难,但社会效益大,政府义不容辞;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技术的研发,政府应考虑退出,让给企业去承担。无为方能有为,只有让企业也成为创新主体,政府才能收紧拳头,集中财力搞重大攻关。

  第三,关于风险分担。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好处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但困难是,创新有风险。我曾与企业家讨论过,他们说,企业想创新,就是风险担不起。成功了皆大欢喜,一旦失败,哪怕是亏一个亿,对企业就可能是灭顶之灾。这确实是实际问题,由此我想到的是,国家鼓励企业创新,那么能否建立一种风险分摊机制呢?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是很好的例子,假如我们也设立创业板市场,让创新企业上市,让市场分摊企业面临的风险。

  第四,关于知识产权。应指出,保护知识产权是国家的责任,不仅要有法可依,而且执法要严。企业想赚钱没错,但如果不去创新,而是靠仿冒别人的技术发财,对这样的企业,国家一定要重拳打击。不然,对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行为姑息迁就,整个民族最终会失去创新的动力。由此看,知识产权被侵犯,不单是创新企业的损失,事关国家大计,政府决不可手软。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