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芳:理性与非理性 谁来决定世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06:57 解放日报
理性与非理性,谁来决定世界 ——从罗伯特·希勒的最新预言谈起 刘 芳 上周,我们的一些媒体都共同沉醉于格林斯潘新书中关于“2030年将由中国来决定世界”的判断;对于格林斯潘认为美联储降息0.5个百分点可能会引发美国乃至全球“通胀复苏”的警告,少有反应;而对于另一个重量级人物的一个重大预言,则只字未提。这既是一个遗憾———大众媒体是肤浅而狂热的;更是对这个预言家所持理论的一次绝佳证明———由媒体鼓噪起来的大众心理和情绪,才是今天世界“非理性繁荣”的决定力量。 这个预言家就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2000年以一本《非理性繁荣》准确预测了美国科技股股灾而名震美国;从2005年起,他开始频频发出警告:美国房产市场处于非理性繁荣,不久后美国楼市应声下落,直至酿成了今天横扫美欧的次级债金融风波。在美国的网络上,说起希勒,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位预言家什么时候可以为楼市下跌叫停?可是,似乎故意要与民众天生的“非理性”做一次对冲,9月19日,就在美联储降息0.5个百分点、市场升起一片希望和欢腾的次日,罗伯特·希勒在美国国会山作出了一个预测:美国楼价的这一轮跌幅将会达到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程度,而这足以引起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希勒的理由是,大众心理和情绪依然在萧条中! 希勒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并不经常作预测。就在一个月前,他在美国一家电视台评价楼市行情时,出言仍非常含糊,总说“没有人知道,如果这样,可能会怎样,如果那样,可能会怎样”。一直浸淫于国内永远测不准的经济学家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预言中,希勒严谨得近乎腼腆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当然,更加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希勒知道自己言语的威力而不敢妄言。1996年12月初,希勒在一个听证会上跟格林斯潘谈到“非理性繁荣”的问题。两天后,格林斯潘在一个私人晚餐会上提起了这个概念。接着日经指数下降了3.2%,德国的DXA指数下降4%,英国股指下降4%,在这天交易的前半段,美国道琼斯下降了2.3%。自那以后,希勒把“非理性繁荣”发展成为一门行为金融学的学问,2000年刚一推出就见证了“非理性繁荣”的结果———美国股市的崩盘。 讲起这些往事,并非要吹嘘这个美国人如何了得,而是故事本身就是“非理性繁荣”理论的证明。与传统的市场有效理论认为“价格取决于市场基本面”不同,希勒认为,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从众活动以及媒体叫嚣,使得市场参与人总会以有限的理性促成市场定价的长期偏离。也就是说,假如人们相信市场会上涨,市场就会一直上涨下去。与“泡沫论”基于“价格必须反映价值”认为“是泡沫就必然会破灭”的判断也不同,这种长期偏离实际的市场定价造就出来的繁荣实实在在地带来了财富,但因为是基于一种非理性的支撑,一旦出现了公众理性的回归,市场就会发生逆转。应该说,这样的分析已经脱离了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传统经济学分析,大众心理和情绪成了市场走势的完全主导力量。据此,不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格林斯潘在台上的时候永远惜言如金、左右平衡。他说,如果有人根据我说过什么作了一个判断,那这个判断肯定是错的。的确,判断本身其实无所谓对错,真正起作用的是市场对判断的解读。因此,与其说格林斯潘伟大得足以影响市场的走向,不如说是公众的非理性力量成就了格林斯潘的伟大;也因此,与其说是《非理性繁荣》预测到了美国股市的崩盘,不如说是唤回了美国公众的理性,从而将一个非理性繁荣的股市掀翻在地。 回到希勒的这次预言:既然行为能如此深刻地影响着金融,那么,希勒这次大胆的预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判断的意义大,还是行为的意义大?笔者的直觉是,希勒作为一代学者,与格林斯潘有着本质的不同,其观点首先会忠诚于其知识而非政治。事实上,他的判断背后有相当翔实的数据与心理分析。他认为0.5个百分点的降息,并不足以挽救大部分仍处于还债危机中的低收入人群,信心的萧条仍在市场中蔓延,可能让美国经济在未来一年中发生衰退。也就是说,正如中国三番五次的升息赶不上资产价格的上涨和火热情绪的升腾一样,美国一次力度不小的降息,也同样兜不住市场信心的跌落。当然,按照“非理性繁荣”的理论,以今日希勒的影响,这番言论免不了会在美国市场上产生重大的心理暗示:市场会进一步悲观,美联储会跟进降息。至于预言能否成真,要看两厢赛跑的结果:是流动性释放得快,还是避险资金逃逸得更快? 远在中国的我们,之所以要关注希勒,当然不是为了追捧另一个学术明星,而是,无论希勒预言的效果,还是希勒借以预言的理论,都对我们当前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希勒早在两年前就对中国的楼市有过评价:一个非理性繁荣的市场!但是,聪明而又严谨的希勒并没有说中国楼市何时会发生回调。按照非理性繁荣的理论,只要市场信心不回调,楼市就不会回调,跟土地价格、税收幅度甚至真实需求都关系不大。而中国远远有比美国多得多的说法支撑人们的非理性判断:首先,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能够匹配房价的上涨;其次,中国还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比起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第三,人民币处于升值预期中,市场上出现了资金的流动性泛滥;第四,与世界级城市相比,中国大城市的房价还有上涨空间……只要这些预期不逆转,就很难撼动楼市,哪怕价格的疯长其实早已超出了所有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所能支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银行连续七次加息之所以未能起到美联储加息对楼市产生的影响,是因为,中国要面对的非理性力量,远远比美国要大得多! 或许,希勒对美国经济的悲观预言,能够成为对抗中国非理性繁荣的一支力量。如果说,美国楼市终因加息而跌落,中国楼市有什么理由能避免同样的逻辑?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如此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经济是不是有了放缓的理由?如果,美国经济衰退能从源头上收紧流动性,中国的资产价格会不会因此退烧?当然,正如格林斯潘所警告的,美国为避免陷入衰退而抬出的降息大旗,极有可能造成全世界的“通胀复苏”,这则是一股相反的力量。 经济的世界如此复杂,以至于绝大多数以智者面目示众的预言家,最终都陷入了失败和被人耻笑的境地。希勒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因为他的理论,也因为他的严谨。那么,就让我们学学希勒的理论,更学学希勒的严谨,别轻易作预测。我们需要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中,理性正如何与非理性较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