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孙家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与原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 19:25 学习时报
孙家驹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导致对土地需求的增长,加上对土地的利用方式违背了自然规律,使得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农田和牧场退化的势头不断加剧,对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构成日趋严重的威胁。因而,科学地确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和原则,使土地既能满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又能满足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一、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更新理念 据有关资料,目前全球水土流失的速度约是土壤生成速度的10―40倍;全球农田严重退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80%。全球约有40亿公顷土地面临荒漠化威胁,亚洲43亿公顷土地中有2/5出现了荒漠化迹象。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27.5%,沙化土地在除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889个县(旗、区)都有分布。黑土地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1958年,黑龙江和吉林的黑土地总面积约1000万公顷,1982年即已减至592万公顷。 关于土壤流失、土地退化的原因,1992年联合国组织的第一次全球土壤研究的结果是:35%是过度放牧,破坏了土壤的保湿能力;30%是过伐森林,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28%是过度耕作、排灌不当、过度施肥;8%是工业和城市污染。此后的研究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扩张使大量的耕地被转作非农利用,并使森林、湿地急剧消失,全球农田每年的土壤流失约有250亿吨,过牧过伐和城市建筑造成的土壤流失则在这2倍以上。 人类滥用土地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地球当成是一个外在的征服对象,是一个供人类竞相掠取资源、任意排放废物的场所。生物圈是一个自调节、自创生、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整体。人类将生物多样性繁衍的土地变成人工系统,必须符合生态学的规律性要求,成为生态系统自调节、自平衡而不是逆调节、逆平衡的一个因子,否则,就会因破坏生态系统的调节平衡功能而不可持续。 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坚持的原则 1.优先性原则。土地必须优先满足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繁衍、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需要,只有上述价值极低的土地才可作城市和工商业利用。如果人类的食物出现短缺,不仅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发展受挫,而且由于人类是一个最强势物种,生存的巨大压力会驱使人类不顾一切地去大规模冲击野生生物栖息地,加剧物种的大灭绝,从而会严重损害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机制,反过来又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难以逆转的威胁。把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土地用于农业,可以使养活同样多的人口所需的土地降至最小;把农业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低的土地用于非农开发,可以使同样面积的土地占用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的冲击最低。 另外,人类的非生存需要轻于非人类的生存需要,当人类的非生存需要与非人类的生存需要发生矛盾时,前者必须让位于后者。人类仅仅是因贪图衣饰的华丽、排场的虚荣而滥伐滥猎野生生物,贪图风景秀丽、感官刺激而侵占野生生物栖息地,从而导致野生生物灭绝的事例难以胜数。有限人口的生存需要是有限的,但非生存需要的贪欲是无限的,只有实施这一原则,才能对拥有珍稀、濒危、土著物种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环境稳定价值的生态系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同时,也才能在生态脆弱地区退出争地争水导致自然生态系统衰竭甚至崩溃的活动。实施这一原则对人类的根本利益没有损害,但对野生生物的生存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从而生物圈的稳定却至关重要。而且这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基础。 2.融合性原则。人类利用的土地必须通过生态化途径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整体性相协同,而不是相抵触。在人类的采集渔猎时代,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上是完整的,农业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走上了一条人工系统排斥自然生态系统,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大规模退缩的不可持续的道路。今后必须通过人工系统生态化以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途径来逆转这一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农田和城市的生态化。现今农田单一化种植已使生物多样性低于荒漠,从而使病虫害成灾,水土流失加剧。农田生态化是重建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网,为病虫害的天敌提供栖息地,并保护水土、调节温湿;同时发展多样化种植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平衡,使农田系统转换成低投入、高产出、自平衡的准自然生态系统。城市走紧凑化、集约用地和生态化的路子,严禁向周边侵蚀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并在城市内外重建本地物种的森林网,为野生生物恢复栖息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调节性原则。人类的生存需要只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全、实现生物圈稳定的限度内实现,如超出这种限度,就必须对人口数量或人均资源消耗量间作出降低性调节。生物圈究竟能承载多少人口,各种见解分歧很大,能够在生态学上站得住的是:在不损害生物多样性安全和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有机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就是生物圈可持续承载的人口。虽然目前还难以确认这一人口数的上限,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口不断增长和人均资源消耗不断升高是无法持续的,因而:(1)降低人口生育率从而最终降低人口总量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目标,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能相冲突;(2)缩小不同收入阶层资源消耗的巨大差距。当今世界粮食消费差距极大,低的人均不足2百公斤,高的达到1千公斤,能源消耗的差距更是高达百倍以上。公平分配、健康消费、节约粮食和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缩小不同收入阶层过大的粮食消费差距和减少严重存在于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损失及消费中的浪费,也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调节空间。 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