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周为民:市场经济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图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4:22 解放日报
周为民 问: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我亲眼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亲身体会到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但是,我觉得,市场经济的发展似乎也伴随着不少问题:一些地方矿主为攫取黑心钱不顾工人死活;苏丹红、多宝鱼等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发生。有人说,这些都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家唯利是图的本性所致。请问,市场经济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图吗?———江苏南京 陈平 答:由于中国缺乏市场经济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许多人往往难以真正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涵义。尽管1978年以来,通过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我们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在全人类反贫困事业中罕见其匹的巨大进步,但是,至今人们对市场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精神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其中,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以为是市场经济造成了人们不择手段地赚钱发财,唯利是图,以至损人利己,坑蒙拐骗,贪污腐败。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需要作具体分析。 要说追求发财致富,中国人千百年来可算是念兹在兹。谓予不信,不妨想想,财神爷曾经是家家供奉的一尊神,恭喜发财往往是人人嘴里的吉利话。孔孟正是由于痛心疾首于“上下交征利”,才四处奔走呼号、曰仁曰义的。两位前贤虽在后世名高号尊,但他们讲的道理大多只在官府的宣传文告和求官的考试卷子上,哪有多少人拿它当真过?“无利不起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倒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社会中一些人思想的真实写照。 既然有追求财富的根基,中国的商业乃至市场经济应该很发达了吧?不是。商业、市场在我国古代固然出现得很早,商朝人就颇擅长做生意,以至商亡后,其遗民多以此为业谋生,所以,做买卖叫商业,生意人叫商人。但除了春秋战国的一段时间以外,秦以后两千年间,民间的商业再也没能活跃起来。因为它是“末业”,秦始皇打击它(叫上农除末,重本抑末),汉高祖轻贱它(下令商人不得穿好衣裳,不准乘车骑马等),后来无论怎样改朝换代,看轻民间工商业、抑制民间工商业这项基本政策,却是两千年没有变过。这一大套做法扼杀了民间工商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育,也造成了一个很突出的结果,即在重重管制下,要赚大钱、发大财,就只有倚仗权势,只有靠种种非法手段。这样聚敛的财富当然是极不安全的,于是又刺激出更加不择手段的贪婪。 但是,把这样的传统故事当成现代市场经济的故事,拿以往历史环境中形成的观念、眼光来看待当前的市场经济,却是不恰当的。市场经济当然也讲赚钱发财,它并不要“存天理,灭人欲”,与传统社会的小农、商贾、官吏、地主老财的谋财方式相比,现代市场经济的生财之道,具有不同的性质和逻辑。市场经济肯定了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人”的平等权利。作为商品、要素的所有者,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相互承认的。由此,人们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在市场上自主活动,自由选择(包括自主投资、创业),自由签订契约,平等竞争、合作,对自身市场活动的盈亏成败负责。这样一个在众多市场主体相互竞争的过程中自发形成,而不是被任何权势所支配、操纵的市场价格机制,自动调节着人们创造财富的方向和结果。这一机制把资本、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导向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按照各自对创造财富的劳动和贡献来决定要素的报酬,并分配各个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所以,就其本性来说,市场经济是为市场主体自由创造财富提供广阔空间和机会的经济组织方式,而不是不择手段牟利的经济。但是,市场靠什么来解决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呢?那就是靠规则、程序约束下的平等谈判与讨价还价,所以,市场经济也由于其自主性质成为契约经济,即法治经济(法无非是一般化了的契约,法治也无非是契约效力的保证方式)。由于这个特点,市场经济又应是在高度开放和流动的社会中以诚信为本的信用经济,而不是像传统社会中那样,人们只是对“熟人”讲信誉。因为与普遍的契约精神相联系,市场机制迫使人们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必须对权利与责任、收益与成本进行理性的计算,从而形成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与此相比,那种贪婪的不择手段的唯利是图,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是必定最终会被严厉制裁并淘汰出局的。如果把这也当成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颠倒了是非。 当然,这不是说市场经济就十全十美,没有问题,更不意味着市场就是“万能”的东西。发展市场经济,意味着按照其性质和内在逻辑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建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形成以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利为核心的完备的社会权利体系,排除外在因素对市场的任意侵犯(实质是排除对民众财产权利的任意侵犯);要有自由创业的制度和良好的企业制度,以形成为数众多的合格的市场主体;要有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内的完备的市场体系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制度安排,以保证市场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当然,还要有与这些基本制度、体制相适应相配合的一系列制度条件。 应该说,这一变革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尽管经过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市场体制已初具规模,但攻坚阶段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并且面临着诸多突出矛盾和困难。在这个关键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误解就是,把市场体制尚不完善、旧体制旧观念等因素仍在相当程度上起作用所导致的问题,当成是由市场经济造成的。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攻坚阶段,为了防止片面的认识和观念干扰改革的方向和进程,有必要从根本上弄清楚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