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王伟光:韩国新村运动经验值得借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09:03 中国经济时报

  ——《寻梦》序

  -王伟光

  2006年12月份,在中央党校举办了一次“韩国新村运动研讨会”,与会专家对韩国新村运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据我了解,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正值韩国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很快,但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正是在这种形势需要下,韩国实施了全国性的“新村建设运动”,前后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使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当年韩国的“新村建设运动”相比,情况要复杂得多,形势要严峻得多,任务也艰巨得多。我国与韩国国情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抄照搬韩国模式。但对其一些做法和经验,还是有必要学习和借鉴的。韩国新村运动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就是主要不是靠政府加大投入,而是靠调动村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从1970年到1978年,韩国政府对每户农户的平均投资仅为35美元,每年平均还不到5美元,这个投入是非常少的。而政府主要是通过培训村庄领导人即指导者,带动村民积极开展村庄建设项目,启发农民树立“勤劳、自助、合作’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过上好日子。韩国新村运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韩国国民的精神运动,农民从“我们不能做”转变到“我们能够做”,从整体上转变了自身的精神面貌,提高了自身的国民素质,从而推动了韩国农村的经济持续发展。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体制上的不平等,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农村的现代化。为统筹城乡发展,党和政府废除了延续两千六百多年的农业税制度,制定了一系列“以工辅农,以城带乡”的新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然,城乡体制改革还需要全面推进和深化,农业现代化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快。然而,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主体就是农民。必须着力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不少地方农民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的地方不少农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的心理,公共意识和集体精神也比较淡薄。借鉴韩国的经验,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必须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改变农民的观念。针对农民目前的思想状况,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选拔并培养好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这不仅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变成现实。

  管子讲过:“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意思是说农业乃国家的根本所在。这句话至今仍未过时。纵观各国现代化的历程,“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大“瓶颈”。一定要全心全意、诚心诚意、一心一意地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发展于农业,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力争用30年到50年的时间,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实现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标题为编者所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