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梅建平:从历史视野看国家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16:15 《新财富》

  作者: 梅建平 关键词: 新财富 国家竞争力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启示。首先,金融业落后也会挨打。鸦片战争中,中国数倍于英国的GDP却被打败,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没有资本市场,中央政府缺乏短期内整合资源的能力,而荷兰则因为金融业的发展称霸世界。

  其次,整合全球资源至关重要。郑和时代,中国因缺乏全球视野而丧失发展机遇。1992年,世界资本市场利率进入最低点,海外资金急于找出路,邓小平同志适时提出加快改革开放,中国引资数额由此快速增长,从而造就了经济腾飞的奇迹。

  梅建平/文

  回顾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我们可以问几个问题:第一个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好几代仁人志士都在苦苦思索的、很让人郁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打赢鸦片战争?第二是,像荷兰这样小小的国家为什么曾经主导整个世界?第三是,为什么郑和没有像哥伦布一样让中国称霸?弄清这几个问题,再看一看最近的中国历史上一个成功整合全球资源的案例—邓小平如何从全球取势,我们也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影响国家实力

  为什么中国没有打赢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1820年,也就是清朝的道光年间,中国的GDP曾经5倍于英国、5倍于法国。实际上,当时中国的GDP超过了西欧、美国、俄国和日本的总和,占全世界GDP的比例达1/3之多。但是2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中国却不幸失利,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

  为什么我们有5倍于英国的GDP却没有打败英国?除了清朝政治的腐败、科技的落后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没有资本市场,中央政府缺乏短期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从老百姓手上集中足够的财力、物力进行这场战争。当时,清政府汲取中央财务的方法就是收税,但那时的税收体系效率非常低,据统计,中央政府收一两银子的税,老百姓的负担大约是3两银子。在这样低效率的税收体系下,如果要在短时期里集聚大量的财力,政府一定会盘剥老百姓,一定会对经济的总量产生负面的影响,老百姓的税收负担就会加重,因此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而由于当时英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发达,英国政府能够通过发放国债的方法,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里集聚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和中国进行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中,英国的财力、武力比清朝充沛,枪炮也比清军好,因此他们能够打赢。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870年和1913年,中国的GDP同样也是数倍于日本,但是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同样失利,同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日本。19世纪末期,各个国家的国债占整个出口的比例,英国是7.9%,中国仅仅是0.2%。因此,中国当时的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远比西方列强要低,甚至比日本也要低。

  金融业落后会挨打,历史上中国有惨痛的教训,而荷兰则因为金融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小国称霸的样板。

  为什么荷兰曾经称霸世界?

  荷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16世纪的时候也不过几百万人口。它的称霸,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一朵花,也就是郁金香。郁金香实际上引发了全世界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

  这个故事起源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律师。他在环球旅游中,被当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接见,律师把欧洲的钟表作为礼物送给苏丹,苏丹则把郁金香送给了他。他带着它回国栽种后,这种美丽的花儿不仅引起全国爱好园艺人士的兴趣,也逐渐成了荷兰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投机者随之掀起了炒作热潮。在1635年前后的郁金香热顶峰时,由于供不应求,有些郁金香一株的价格在一个月内由60荷兰盾被炒到了1668荷兰盾,涨了28倍。这个价钱当时可以买一座小城堡,或6头牛、800公斤黄油、300亩良田。

  在巨额的利润驱使下,全世界的资本,特别是欧洲的一些贵族都把钱送到阿姆斯特丹炒卖郁金香。由于当地的文化比较容忍,政府的干预比较少,并不是说有一些投机就心惊肉跳,因此,在阿姆斯特丹就有了一个存放外资的银行,借贷也开始发展起来了,世界上第一座证交所也是在阿姆斯特丹发端,那时,还出现了郁金香的期货交易。

  由于荷兰的金融业在郁金香热的刺激下不断发展,因此,荷兰政府的融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一支世界最强的海军。这也就是为什么早在17世纪,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已经远渡重洋占领了中国的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什么亚洲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

  当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导致一些冲击,但是实际上,那些受到冲击的国家或地区往往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认识来看,就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亚洲国家产生经济危机的责任完全推到国际投机者的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并不公平的。

  看一看1987-1996年世界各国的GDP可以发现,泰国、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亚洲三小虎的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高,仅次于中国,但是,1997-2001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里,三个小虎的增长力下降到1%。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也下降到了4.4%。这里面有国际对冲基金的原因,但是,有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的保罗·克鲁曼(Paul Krugman,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研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并不是对冲基金导致,而是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没有增长。

  亚洲国家的生产模式是通过大量地投入资源,包括劳动力的资源、资本的资源和技术的资源来促进经济成长,因此,扣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所剩的余额实际上很少。用克鲁曼的说法,就是说,经济增长是靠出汗来的,而不是靠脑力、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这就体现了所谓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威力。就好比吃饭,第一碗很解饥,第二碗也很有效益,第三碗的效益就明显减低了。生产中实际上有同样的现象,如果保持同一商业模式,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的发展,越增加投入,产出就越少。要避免这种情况,唯一要做的就是发现新的产品、新的市场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因此,实际上,亚洲金融危机主要的问题就是生产能力的过度投入导致低回报,包括

房地产的投机所造成的利润率的逐渐下降,导致利润最终低于资金成本。当内部结构很脆弱的时候,外因—就是不健全的金融体系—会导致货币不稳定,引起国外对冲基金的注意,他们才会发起攻击,并且其攻击会生效。

  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同样面临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不是GDP的增长,也不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企业的利润高,不一定就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为企业的利润往往是因为某些资源的定价不妥而产生的,因此,利润并不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必须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人力、技术、资金利用的效率,中国企业有必要在这些方面提升效率。

  全球视野有利国家发展

  为什么郑和没有像哥伦布一样让中国称霸?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都曾经有称霸的经历。中国自商朝以来的3000多年中,一直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公元17、18世纪,则是西班牙和荷兰称霸世界。这两个国家得以称霸,主要是因为海军相当强大。

  实际上,中国并非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海上力量。早在1405-1433年,郑和就曾经七下西洋,而且,郑和船队把世界上最强大舰队的历史纪录保持了500年之久。他的船队有300艘船舰、2.5万名船员,旗舰的长度是400米,而哥伦布于1492年开始全球探险时,只有3艘船、90名船员,旗舰也只有85米长。据历史记载,公元7世纪(唐朝),广州就有20万外国侨民,在12世纪(宋朝),杭州已经有100万人口,而巴黎作为西欧最发达的城市,一直到13世纪人口才达到10万。

  那么,郑和为什么没有像西班牙、荷兰的冒险家那样让中国称霸呢?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孔子的一句话,就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虽然当时中国有优势,但是没有全球的视野;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但是郑和下西洋要的是世界各国承认明天子的老大地位,因此,他行的不是经济贸易,而是朝贡的贸易,他要的是皇帝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要财富,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通过经济贸易,整合全球的资源,实际上要的是市场的扩张、资源的扩张。由于世界观、视野方面的不同,中国丧失了一个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好机会。

  邓小平抓住了什么历史机遇

  近代中国也曾丧失过许多机遇,不过,在最近的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很成功的从全球取势、整合资源案例—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后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从而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找来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文卷学习时,手边正好有美国3个月的短期国债利率曲线图(图1)。我发现,邓小平视察南方,正好是1992年世界资本市场利率进入最低点的时候,也就是国际资金在找出路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邓小平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要吸引外资。

  由于他抓住了海外资金找出路这个机会,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很快从1991年的40亿美元跳到了1992年的111.6亿美元,1993年又跳到了257.6亿美元,然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图2)。过去十几年,中国引进的外资是印度的十几倍,这也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而印度则是5%。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是7年就翻一番,而印度是15年才翻一番。

  邓小平同志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世界资本市场,我们今后的机会还会非常多。看一下全球利率走势可以发现,虽然2005、2006年全球有一些通胀的迹象,导致美联储在加息,但是,相对于今后10-15年,全球利率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这意味着,今后10-15年的资金成本仍将会比较低,中国仍有许多机会可以利用。

  目前,中国的投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没有被满足,与此同时,又存在很多人有钱却没地方投的现象,放在银行里,回报又非常低。如果把中国的各个行业和发达国家对比,可以说,差距最大的是金融业。中国老百姓最苦恼的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收入比较低,而把工资辛辛苦苦存起来的话,投资的收益也很低。因此,如果国内有很好的金融产品,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包括一些全球组合型的基金,让老百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散投资组合的话,就能够有相对比较高的回报,降低风险。我想,这样的产品会有很好的市场。

  站在历史的废墟上探寻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些启示是什么?第一,金融业落后就要挨打。第二,宽容度大、心胸大,也可以体现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阿姆斯特丹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纽约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纽约过去的名字就叫新阿姆斯特丹,因此,纽约的成功实际上也吸纳了阿姆斯特丹宽容、开放的优点。从这一点看,中国应该以大我的心胸进行全球资源的整合,吸收全球的人才,吸收全球的企业,发展我们的移民文化,给外国企业以国民的待遇,使得全球的企业到中国来落户,为我所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帮助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也需要在全球配置我们的投资资源,使中国老百姓的投资能够得到最优的回报,而且有最低的风险。第三就是加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实际上是决定当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成功转型的关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