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郭梓林:成本 承诺、沉默及其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9:47 新浪财经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告诉我:学经济学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记住两个字就可以了。这两个字是什么呢?就是“成本”。当政治家在那里讲出一系列社会成就的时候,经济学家想的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成本是什么?值不值?当文学家在那里讲作品中人物性格冲突的时候,经济学家想的是:博弈中的个体在利益冲突时,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效用评价以最小的成本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当法学家在那里讲如何保证法律公正的时候,经济学家想的是:法律毕竟是一个社会的奢侈品,人们在什么样的道德基础上,可以不付出太大的法律成本而获得与劳动相对应的幸福?当医学家在那里讲救死扶伤的时候,经济学家想的是社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减少因越来越多的人“搭便车”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经济学家思考“世界上”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也是经济学家在看完这个“世界”之后,对所研究的相关问题做出的结论性表述。

  顺着这样的思路想了若干个月,我终于“走火入魔”。于是,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成了关于“成本”的问题。比方说,“言诺不与,其怨大于不许。”这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你答应人家的事,却不去兑现,人家的埋怨比你当初不答应还要大。成本问题!当你将要承诺别人又知道无法兑现的时候,你要考虑:是愿意付出因当场拒绝而让人家不高兴的成本呢?还是愿意付出日后让人家对你产生怨气的成本?当然,“怨气”的成本通常是要大于“不高兴”的成本的,因为这里面有个同样是经济学的贴现问题。

  再比方说,为什么“沉默是金”呢?因为“言多必有失”。这里的“失”就是“成本”。不付“成本”的事,叫做“无本万利”,当然,可以算是最优的选择。这似乎与“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相悖。其实不然。 “沉默”的含“金”量其实体现在后发制人的决策之中。也就是经济学家研究博弈论时,常常提到的那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结论:“当你知道别人的选择的时候,你就能做出对你最有利的选择。”

  接着还有一个与企业有关的例子。人们总是以为投资的成本就是投入资金的数额,其实这是不完全的。投资的成本除了钱之外,更重要的还有投资者接下来要花的时间。如果你投资

股票,你得盯着行情;如果你投资2000万元办一个分公司,除了事先的考察论证之外,事后你还得花时间去听汇报,派人去
审计
,听汇报的时间就是新的成本,因为你不能做其它的事了,于是产生了机会成本,派人审计的费用也是新的成本,就是最后要退出,也还有一个结清契约的成本。更简单的例子是,你投20块钱,到书店去买一本书,如果回来要看它,你就得投入时间,时间就是得到这本书的知识的新的成本,如果你没有时间看,20块钱投资就浪费了。

  生活中到处可见成本:向前迈一步的成本是不能退一步,欢乐的成本是忘却痛苦;撒谎的成本是还得撒一个更大的谎,诚实的成本是常常吃亏;偷懒的成本是失去工作,勤劳的成本是引来忌妒;学习的成本是寂寞,思考的成本是孤独;清高的成本是失群,随和的成本是被轻视;权利的成本是义务,贪图享乐的成本是虚度年华;独裁的成本是风险和多数人的压抑,民主的成本是损失效率和少数人失意;分工的成本是知识的分立和信息的不对称,合作的成本是个人服从组织和兼容并蓄;规范的成本是创新,创新的成本是风险;忠诚的成本是必要的盲目,信任的成本是额外的付出;从一而终的成本是几十年看着一张面孔吃早饭,乱爱的成本是许多张面孔叠加的重影……

  呜呼,死的成本是一无所知,而生的成本是喜怒哀乐愁!

  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经济学能成为当今的一门显学,因为它是如此地适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