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毛寿龙:双赢心态应对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9:41 中国产经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

  双赢心态应对国际化

  本报记者 单一良 实习记者 向君 李小波报道

  目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国际化浪潮,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如何与国外企业实现共赢?就这些问题,7月30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教授。

  毛寿龙教授说,全球化使得

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大大提高,一方面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获利机会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国内市场成为各国企业纷纷抢占的制高点。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大幅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则由于本国企业的
竞争力
不强,很可能遭受外国同类进口产品的巨大冲击。

  全球化也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边界,使大企业有条件在本国、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选择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微观规制改革,放松政府管制已成为各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重大政策调整;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仅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开放,而且要求中国未来的体制对全球变化趋势有更灵活的反应能力和调整弹性。

  他还说,经济全球化正在给国内经济改革带来新的压力,使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中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为一体,中国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将不仅取决于国内因素,而且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如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如果国内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的隐患,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国内出现。

  他又说,中国参与全球化国际竞争,机遇是最重要的,挑战是次要的。国内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必须参与国际化竞争才能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越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越发达,而越是严格保护的产业越落后。我国一些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参与国际合作可以共享国外企业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外销渠道,这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的运行效率,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与国际化潮流,不应该说是绝对的竞争还是合作,而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不是单纯地搞竞争,也是合作关系;不过,是有竞争的合作,在合作前提下竞争。与国外企业合作,由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而我们提供资源、人力和物力,这样就能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改变我们竞争力差的状况。

  他最后说,从经济学的原理上讲,市场给所有的企业都提供了机会,技术水平低的有低端市场,技术水平高的有高端市场。但是不等于说,技术水平低的就没有市场,技术水平高的就一定能有市场。事实上,技术水平低的也能占领市场。美国和欧洲的产品一般都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据高端市场。这样,也就给我们留出了发展空间。在国际贸易中,我们低技术水平的产品一般都能占领市场,美国许多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所以说,低端产品也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比如,目前我们人民币没有贬值,东南亚的货币没有升值,台币增值了。这种情况下,市场就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对于中国台湾,国内低价的产品会失去很多市场。而对于东南亚来说,我们的产品比东南亚本地产品丰富,这样就会带动当地商品价格的上涨,如果我们在资金、技术上多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产品增值。与国际合作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