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经济学人--徐滇庆 > 正文
 

徐滇庆:古巴记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10:42 新浪财经

  一、五大理由去古巴

  第一,天气好。

  2006 年春节之后,加拿大伦敦下了场大雨,电闪雷鸣,将积雪冲刷得干干净净,好像春天提前来了。可是,没过几天,大雪卷土重来,将碧绿的草地又覆盖了起来。不管你喜欢
还是不喜欢,大自然依然故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风风雪雪,纠缠不休,让人有点烦了。2 月27 日,我和太太趁学校放春假之际登上飞机,向南方的古巴飞去。我常去华盛顿、纽约开会,因为要在多伦多转机,前后要花四个多小时。然而,从伦敦直飞古巴的瓦拉德罗(Varadero),空中跨越美国,还不到三个小时,相当方便。

  古巴只有两季:从11 月到4 月是旱季,5 月到10 月是雨季。登机的时候人们还穿着皮夹克,全副武装。一下飞机,就看见鲜艳的短衣短裤。从北国冰天雪地一下子跳进了艳阳高照的夏天。清爽的海风不仅剥下来人们身上的皮夹克,也吹散了压在心头的寒冬阴霾。我在古巴七天,天天好天气。我对导游说运气真好,他不以为然。如果不是以晴天为主怎么叫旱季呢?倘若7、8 月份到古巴来,雷雨不断,闷热潮湿,恐怕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第二,风景好。

  瓦拉德罗是一个半岛,长长的,像条带鱼,斜插进加勒比海。长20 公里,宽只有700 公尺。兰天白云,一尘不染。偶尔发现落在草地上的椰子,抬头一看,上面果实累累,说不定什么时候再2砸一两个下来。巨大的仙人掌上开着一朵朵鲜艳的小花。老远就能看到一树红花,像跳跃的火焰一样灿烂。在海滨吃饭的时候,一群小鸟在脚下跳来挑去,几只八哥在梁上歌唱。高大的棕榈树下,沙滩又白又软。极目望去,海平线处,大海深兰,越靠近海岸颜色越浅。由于地处热带,海水温度总保持在20 度左右,非常适合游泳。海水极为清澈,像玻璃一样。阳光将一道道波纹投影到海底,时而一群小鱼游来,看得清清楚楚。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想和它们打个招呼,鱼群突然炸开,掉头向深处游去。

  第三,住得好,吃得好。

  在瓦拉德罗半岛上,50 多家饭店星罗棋布。三星、四星、五星级饭店,各种服务和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我住的Playa Caleta 饭店位处半岛的最西端,虽说只有九层,可是从棕榈树中窜出来,就像羊群中的骆驼,显得格外高大。我们住在五楼,拉开落地窗的窗帘,一望无际的兰天碧海扑面而来。楼下几排棕榈树和椰子树,50 米外就是洁白的沙滩。用棕榈叶编成的凉亭,像一个个蘑菇。东方人怕晒,大多躲在凉亭的阴凉里。白人巴不得晒黑一些,把躺椅拖出去,左一条右一条,最大限度地暴露在阳光下。

  入住酒店的时候,给每个人套上一个塑料手环。我有些莫名其妙。服务员解释说,凭这个可以在酒店所属的3 个酒巴,2 个饭店免费享用一切食品、水果、酒水和饮料。沙滩上有个酒巴,游泳池边上有一个,最大的一个在二楼大厅内,24 小时供应。刚刚走近酒巴,服务员就热情地说,来杯什么?

  这里是酒鬼的天堂。反正一切包在旅游费用中,不喝白不喝。我不善饮酒,对于各类酒了解甚少。有的时候在飞机头等舱内,空姐推着一车酒水过来,问我要哪种酒,因为叫不上名字来,只好点杯桔子水。来到古巴海滨度假,正好学习一点饮酒常识。对照着酒水单,一样一样尝尝各类鸡尾酒。有双色的,三色的,鲜红的,碧绿的,喝完了也就把那些古怪的名字给忘了。惟独记住了两个鸡尾酒。一个叫做“特别哈瓦那”(Havana Special) 主要是用桔子汁兑白酒。另一种鸡尾酒用

可口可乐兑哈瓦那白酒。可口可乐是典型的美国饮料,加上烈性的古巴白酒,美国和古巴一对冤家调和在一起,再起个名字:“自由古巴” (Cuba Libre),让你喝下去就忘不了。有人从古巴回去后写文章说,在古巴的五星级饭店里,只管一顿早饭,没有什么可吃的。这位老兄也许上当受骗了。我们参加的旅游项目全程七天,包括来回机票在内,住三星级饭店950 加元,住四星级饭店1280 加元。每天菜谱翻新,一日三餐,大虾螃蟹、鸡鸭鱼肉,蔬菜水果。除了各种咖啡、冷饮、冰激淋之外,还当场给你榨桔子汁、菠箩汁。西班牙式蜂蜜点心,甘甜可口。古巴是个岛国,海鲜鱼类很丰富。老外喜欢吃没有刺的大鱼。其实,有一种烤小鱼的味道很好,可惜没有记住它的西班牙名字。古巴的烤芋头和红豆汤都颇有特色。如果不怕发胖尽管敞开肚子享受。难怪那么多退休了的加拿大老头老太太跑到古巴休闲,来了还要再来。

  第四,玩得好。

  3古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8 世纪西班牙殖民时代,哈瓦那是加勒比地区的文化经济中心。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现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海明威在哈瓦那住了20 多年。哈瓦那的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漫步于哈瓦那街头仿佛回到了殖民时代。那些古老的建筑历经沧桑。如果对西方历史和文化有些了解的话,在哈瓦那有许多东西可看。

  瓦拉德罗的海滩又平又浅,走下去几十米都不会没顶。在海水中畅游之后,再回到游泳池旁。在这里,旅店的工作人员组织各种游戏和比赛。欢歌热舞,笑声不断。殷勤的服务员把各类鸡尾酒送到你的台前。酒巴的一部分紧靠着游泳池,比池中水面还低一米多。你可以游到池边,伸手向酒保要杯酒,泡在池子里喝。沙滩上有排球、篮球、台球、迷你

高尔夫球、水上有风帆、快艇、潜水…管保让你乐不思归。

  入夜,饭店有不同的演出,音乐、喜剧、歌舞、魔术…古巴人能歌善舞,拉丁美洲音乐中少不了打击乐器,节奏鲜明,欢快热烈。可惜,唱的是西班牙语,听不懂。旅店的帅哥辣妹常常邀请游客登台共舞,台上台下,热火朝天,畅饮狂欢。

  第五,古巴有许多地方引起人们的深思。

  加拿大的旅游度假公司“太阳之翼”(Sunwing)拥有好多架新式的波音737 客机,每天不停地把加拿大的游客送去南方,除了古巴之外还有亚买加、墨西哥、多米尼加等许多旅游点。无论是海滩、饭店、气候都不差,可是古巴却是我的首选。到古巴去,最有趣的是“忆苦思甜”,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又回到了当年计划经济的岁月。每次外出归来,躺在海滩上,喝着鸡尾酒,不由得思绪连翩,从经济到政治,从哲学到历史,感慨万千。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牙买加、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在哪里?恐怕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可是,古巴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1959 年古巴革命胜利,学校组织学生们上街游行,高呼支援古巴革命的口号。“要古巴,要古巴,不要美国佬”。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突然出现在美国的后院,好像世界革命高潮很快就要来了。当时,古巴糖和

伊拉克蜜枣是绝无仅有的、令人垂涎的进口食品。“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那首委婉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对古巴的记忆延续了很久。在60 年代,中苏大辩论,古巴站在苏联一边,大骂中国。从此,古巴从中国的新闻媒体上消声匿迹。

  山不转水转,当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之后,古巴也悄悄地打开了大门。天下什么都在变,惟独古巴的领导人没有变。和卡斯特罗同世代的风云人物,毛泽东、赫鲁晓夫、肯尼迪早已作古,惟独卡斯特罗还活得满精神。卡斯特罗在古巴革命成功那年刚32 岁,2006 年过80 大寿。他的大胡子依然是古巴的象征。

  在人类进步过程中,古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实验室。报纸杂志上经常说古巴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封闭独裁的计划经济国家,非常穷。究竟古巴是一个什么状态?世界上的事物,见仁见智。与其听别人说长道短,还不如自己亲自去看看。

  二、行在古巴

    到古巴去,自然要了解一下古巴人的衣、食、住、行。让我们从行说起。旅游公司只负责把我们安排海滨饭店里,管吃管住。至于你想到外边去玩,悉听君便。在饭店前台上摆着一大堆广告,提供各种各样的岛内旅游服务。有哈瓦那、海洋世界、山区探险和著名的热带歌舞(Tropicana Show)等等。当然,自选旅游项目要另外付费。古巴开放程度相当高,我们遇见一对老外夫妇,骑车围绕古巴全岛旅游。没有听说有什么外国人禁止入内的地区。有个旅游项目的终点是翠尼台(Trinidad),路程最远。我查了一下地图,瓦拉德罗在西北,翠尼台在东南,斜穿古巴,途径平原和山区,也许可以亲眼看看真实的古巴。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坐的是一辆德国奔驰客车。来机场接我们的是韩国大宇客车,后来去哈瓦那坐的是中国的宇通客车,质量都很好。初来乍到,还以为古巴的汽车和北美、中国没有什么两样,等到上路之后才发现,这些豪华客车是专门给外国游客使用的。古巴人的公共汽车满身锈迹,又老又破,有的客车就是在货车的基础上随便焊个框架,门窗都不全,居然还挤满了乘客。

  哈瓦那的公共汽车非常奇特,有20 多米长,两头高,中间低,由一辆载重货车拉动。当地人很形象地称之为“骆驼车”。一次可以挤进去150 人。在公共汽车站上许多人排队侯车,秩序井然。

  除了看电影,在美国早就看不见骑马的牛仔了。而在古巴,骑马依然是相当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山区,古巴农民骑在马上放牧。在公路上,三、五个农民骑马赶牛。听到后面有汽车来了,举起手来挥挥,特别潇洒。

  马车是古巴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有各式各样的马车。旅游点的马车非常豪华。乘坐旅游马车在瓦拉德罗半岛兜一圈,要价20 比索。

  在许多地方,马车象公共汽车一样,挤上10 来个人,在马路中间慢跑。汽车只好乖乖地跟在后面。

  在马路上看见过现代化的油罐车,也看见过普通的卡车上装满了汽油桶。和中国60 年代的状况差不多。除了汽车、马车、自行车之外,还有洒水车。看起来很像当年中国的洒水车。

  计划经济,大锅饭,使得古巴人的生活节奏很悠闲。干什么都不慌不忙。古巴的公共交通服务比较落后,车子少还不说,不准时。在路边常常看到许多人等车。

  在古巴的公路上,不少人在拖拉机和卡车的后斗里或蹲或站,看起来很不安全,可是古巴人镇定自若,习以为常。黄昏之后,由于没有几盏路灯,路上黑呼呼的。有的时候,司机突然减速,车灯中出现几个骑自行车的人,一点闪光标志都没有,怪危险的。在十字路口常有几个人手里挥舞着钞票,希望过路的汽车捎他们一脚。

  古巴骑自行车的人很多。在路旁闪过一个巨大的自行车模型。导游介绍说,这个小镇能够生产自行车,他们为之非常骄傲。

  在瓦拉德罗海滩上,两个打渔的人把自行车架在海滩上,下海捕鱼。这自行车怎么这么眼熟?走过去一看,中国造的凤凰牌。

  古巴人骑自行车的本事很高。有的人骑车,前面带一个后面带一个。有个骑加重自行车的人前后都堆满了货物,亏得他还能够保持平衡。有个小孩子站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抱着妈妈的脖子,穿流在车群中。对于外国人来说好不惊险,可是母子二人从容镇定,想必是久经车阵,锻炼出来了。

  我和太太租了二部自行车,到乡下去观光。自行车没有锁,问租车的人,他回答说,没有关系,丢不了。半信半疑。遇到一家小商店,我跑进去看,让太太在外面守着两部自行车。待我出来时,太太说,她亲眼看见好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把车一架就进了商店,都没有锁车。不仅自行车没锁,连摩托车都没锁。果真路不拾遗?那么,为什么路旁的住宅,不仅一楼甚至连二楼、三楼,都焊上了防盗窗?

  相对而言,古巴的公路交通系统相当好。古巴,东西长,南北短。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公路,古巴人称之为高速公路。和一般理解中的高速公路起码有两点不一样:第一,没有封闭的护栏。牛、马、狗、羊都可以随意穿过公路。拖拉机在路中间大摇大摆,唯我独尊。第二,高速公路有三条车道那么宽,却没有划线。我到过不少国家,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宽的车道。路上的车不多,似乎划不划线都没有多大关系。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随意驰骋,有的时候在右面超车,有的时候在左面超车。既然没有多少车辆通过,为什么要修这么宽的“高速公路”呢?古巴的道路系统还真的有些超前意识。在北美或者中国,通常都在十字路口的路面上划线,区分直行或右转。在古巴,类似的标志是一排水泥半球,每个都有半个篮球那么大。不管谁撞上去,非倒霉不可。这大概也是古巴特色。

  古巴只有一条纵贯全岛的客运铁路,从哈瓦那到圣地亚哥。还有很多专门用来运甘蔗的窄轨小铁路。令人奇怪的是,公路和铁路相交的路口,无论是主要铁路还是甘蔗铁路,不仅无人看守,连栏杆、信号灯都没有。好在古巴的司机都能较好遵守规则,即使在附近看不到任何火车,依然在路口停下来,左右看清楚了之后再启动。在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路口也没有红绿灯。我们的旅游车每逢十字路口必定要停一下。可是那些马车一路小跑,扬长而去。也许是马车的刹车系统不如汽车,特别是不如进口的外国车,理应给予优先权。

  如果前方没有障碍物,在高速公路上最快车速也能达到每小时100 公里左右。路面状况还是很不错的。突然,司机来个紧急刹车,只见前方一头牛慢吞吞地登上了公路,走到路中间干脆站定不动了。等到车停了下来,这头牛反而掉过头来,从容不迫地回去了。司机火冒三丈,咕哝着骂了一句西班牙语。尽管听不懂,从表情和语气上来判断,大概和中国人的国骂差不多。他发动车子,对着牛开了过去,把牛吓了一跳,逃下了高速公路。司机得意地哈哈大笑,调整车头,继续赶路。导游盖斯是个爽朗快乐的小伙子,会英语、意大利语和德语。来古巴旅游的外国游客很多,每天早晨要按照语言来分别安排旅游车。给讲英语的游客派个英语导游,讲俄语的就派个俄语导游。有的时候实在派不过来,只好混装。这就要求导游精通多国语言。在我们的旅游车上有意大利人和加拿大人,加拿大人当中有讲英语的还有讲法语的。于是,盖斯首先向讲法语的加拿大游客道歉,声明今日的导游只能提供英语和拉丁语服务。

  导游介绍说,在1962 年古巴通过了一项法案,因为牛和马为革命工作,所以禁止杀牛杀马。所有的牛和马都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等到牛马老迈年高,送给国家统一处理。如果牛马有病,或者出了什么事故,农民必须立即报告警察,由国家来人把牛马(或者它们的遗体)带走。私自屠杀牛马是犯法行为。难怪在饭店里吃到的牛肉那么老,咬不动。导游说:“猪、羊、鸡、鸭不能干活,不在保护范围之内。奶牛为人们提供牛奶,所以也在保护范围内。”

  我问:“奶牛生产牛奶,母鸡生产鸡蛋,为什么歧视母鸡?”

  导游耸耸肩膀,大家哈哈一笑。

  除了在主要的高速公路上有些新建的路标之外,大部分乡村道路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这和中国文革期间的状况一样。当时领导解释说:给出路标不就泄露了军事机密?没有路标难不倒熟悉地形的中国人,却可以让那些外国侵略军分不清楚东西,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不知道古巴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战略考虑。

  无论是在首都哈瓦那还是在小城市都可以看到50 年代的老爷车。

  导游盖斯说,“古巴的工人心灵手巧,无论什么样的车都会修,而且还会自己制造配件。许多50 年代的车时至今日还能保持良好的状况。”他补充了一句,“不过,就像80 岁的老人,你总不能要求他们去跑百米吧。司机们都知道,这些老爷车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60 公里。不过。由于马车一个小时还跑不到30 公里。古巴人对于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满意了。”在哈瓦那街头,盖斯指着一台老爷车说,“看,这台车是20 年代的福特。如果你运到国外去,可以换两台新车。可惜政府不让老爷车出国。不过,如果你们谁要愿意买辆老爷车,可以交给我来保管,下次来的时候再开。说不定还会增值呢。”

  在翠尼台饭店门口,停着几辆老爷车。没有商标,仔细寻找才发现了雪佛莱的十字标记。另一辆庞第亚克(Pondiac)造型夸张,两翼突出,好像飞机一样。不知道刷过了多少次油漆,虽然有11点坑凹不平但是颜色依然鲜艳。看起来,古巴人对这些老爷车情有独钟,在许多油画中各色老爷车成为主角。

  我问一个正在修车的人,“咳,伙计,你的车造型很棒!”

  他很高兴。

  “你喜欢哪个牌子的车?”

  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拉达。”

  “为什么?”

  “配件比较便宜。”

  古巴司机的水平不敢奉承。我门去翠尼台坐的是德国奔驰客车,质量应当不错。可是,在回程中开到半路就抛锚了。巴士的后面盖满了喷出来的机油。反正是公家的车子,司机不管三七二十一,“小车不倒只管推”。最后,停在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司机站在马路中间和导游讨论应急措施,好象马路是他们家的。别的汽车从他身旁开过去,居然毫不在乎。路上抛锚的车不少。有些车一边开一边冒黑烟,大概和我们的车子没抛锚前的状况差不多。等了40 多分钟,总算来了另外一辆旅游车,把我们捎到临近的城市。在那里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盼来了接我们回瓦拉德罗的汽车。

  三、住在古巴

    瓦拉德罗的星级宾馆和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饭店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从机场到饭店,路旁的住宅显然经过了刻意装修。走出瓦拉德罗才能看见真实的古巴。

  1959 年革命以后,无论是在哈瓦那还是在偏僻小镇,几乎没有盖什么房子。大部分民居又矮又小。有些房子充其量不过10 个平方米,只能叫做窝棚。偶尔见到几栋四层楼的宿舍,就算当地最好的民居了。我想窝棚谁都见过,为了尊重古巴朋友的感情,就没有拍照片,挑他们最好的集体宿舍拍了几张。

  从窗户和阳台上伸出来晒衣服的竿子,飘扬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太太轻轻地摇头,悄悄告诉我,床单、衣服都很旧了。

  翠尼台有200 多年的历史,岁月似乎被凝固在殖民年代,镇上没有增添什么新的建筑。从瓦拉德罗到翠尼台,只有三分之一的山路,其余部分应当是古巴比较发达的地区。居民住房之简陋实在令人感叹。如此住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见不到了。

  导游专门带我们进几家民宅参观。大概是因为夏天太热,这些房子大约有3 米高,室内通风良好。有个80 多岁的老太太热情地接待我们,展示给大家看她收集的各国明信片。她的房子刚刚粉14刷过,前面是客厅,后面三间卧室,最后是厨房兼吃饭间。老式冰箱已经具有文物资格,不知道是否还能工作。灶台上连个油星都没有,要不然老太太有洁癖,要不然就是专门摆样子给游客看的。为了迎接外国游客,一些工人在整修古建筑。所谓整修也就是在外面刷一层粉。那些尚未修整的房子严重欠缺维修,连门框都腐烂了。

  在街头有不少出售一些工艺品的摊贩。可能是集体生产的,这些工艺品大同小异,看过几家就够了。

  四、粗放管理的农业

    我们的旅游车离开高速公路之后,穿行在一片又一片甘蔗林中。有些地方的甘蔗长势不错,农民正在使用机器收割甘蔗。有些田里的甘蔗稀稀拉拉,还有一些田里什么都没有种。(图20 远处是甘蔗田,椰子树下是被撂荒的土地)

  导游解释说,因为糖卖不出去,所以用不着种那么多甘蔗。其实,明眼人不用多问就知道,这么好的土地被闲置撂荒,只能说明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16在古巴革命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农民高举砍刀支持革命的宣传画。这种大砍刀是专门用来收割甘蔗的。导游说,砍甘蔗是非常强的体力劳动,为了增加能量,农民常喝兑了蜂蜜的白酒,久而久之,成了古巴的一种名酒。在翠尼台的饭店里我们特地品尝了一杯,甜甜的,好像并不凶。(图21 在翠尼台小酒馆中边听音乐边品尝蜂蜜酒)

  我们经过一片桔林。路旁的卡车上已经装满了刚刚收获的桔子。导游介绍说,古巴的桔子没有公害,没有污染。由于基本上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古巴的农产品确实没有污染,不过品种单一,质量一般。在饭店里我已经见识了古巴的桔子、木瓜、菠箩和西瓜。桔子的味道不错,但是个头不大。西瓜,红的不多,也不怎么甜。

  古巴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地势平坦,只有西北、中部和东南部有一些并不太高的山地和丘陵,自然条件相当好。主要农产品有甘蔗、烟草、咖啡、可可、玉米、大米和剑麻。只要在古巴乡村走走就可以看到农田管理水平不高。粗放式的田间管理和我们当年人民公社非常相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台湾人口比古巴几乎多一倍,而土地面积只有古巴的三分之一,人均可耕地的比例更少。可是,台湾几乎每一块土地都得到了精心耕作。台湾的农业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出口。其水果的质量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土地制度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1959 年,古巴革命刚成功就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规定土地所有者最多只能拥有30 个卡瓦耶里亚土地,超额部分一律由国家征用。失去了土地的大庄园主跑到美国去了。这些庄园主在美国大肆活动,鼓动美国议员,企图复辟,夺回失去的庄园。他们在1961 年组织了吉隆滩登陆。在入侵被粉碎之后,土地改革速度加快了。古巴政府在1963 年颁布了第二个土地法,私人拥有的土地限额降低为5 卡瓦耶里亚。又把一批地主撵到美国去了。随后,古巴政府通过税收、信贷、资源分配等多种手段使得拥有土地不再有利可图,土地国有化的进程继续推进。在农村中并存着国营农场和“小农”组成的生产组织两种所有制。在目前,只有12%的土地在名义上依然归私人所有。

  我问盖斯:“拥有土地的农民能否出售土地?”

  回答道:“要卖的话只能卖给本村的农民。”

  “人们能否在属于私人所有的土地上盖房子?”

  “不可以。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

  古巴所有的住宅属于政府所有。老百姓有居住权,但是没有所有权,其子女有继承权。“拥有土地和没有拥有土地有什么区别吗?”

  盖斯回答说,“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古巴人并不认为拥有土地是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古巴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是却没有很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有效地使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好在古巴的自然条件非常好,用不着担心吃不饱肚子。毛泽东说:“穷则思变”。正是由于不虑饥寒使得古巴农业改革的惰性非常大,以至于保留了绝无仅有的计划经济。五、贫与富的选择人只要活着,就面临选择。如果让你选择贫与富,当然选择富。如果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挑一个,大部分人选择平等。可是,如果选择了“富”之后却要搭配“不平等”,怎么办?对社会制度的选择往往落入效率和平等不能二者兼得的困境。

  在经济学中效率与平等是一个永恒的争论课题。市场经济强调效率,可是强调过头了必然导致贫富不均。计划经济强调平等,强调过头了扼杀了效率,最后导致普遍贫穷。来古巴旅游,好就好在可以让人们亲身体验一下这对矛盾。

  早就听说古巴穷。亲眼一见,确实很穷。让古巴导游感到最尴尬的就是他们的食品分配制度。我试探着问盖斯:“听说古巴人每人每月只供给3 个鸡蛋?”

  他回答说:“是的。一家四口,在一个月里可以购买12 个鸡蛋。但是不能一次购买,起码要分二次才能买回家。瓦拉德罗是旅游区,供应情况比较好,每人每月可以买到5 个鸡蛋。”“其他肉类食品?”

  “每个人每月供应一斤鸡。逢年过节,政府还分配一点牛肉。”

  “猪肉?”

  “从来没有供应过。可以到市场上去买,不过价钱高得很。”

  和中国不一样,古巴没有发什么肉票,鸡蛋票,而是凭证供应。我和太太骑车到离瓦拉德罗不远的小镇奥地斯蒂卡村。在商店外面看见古巴人排队,每人手里拿个食品供应证。售货员在供应证上划上几笔,再翻开自己的大帐本登记,然后才收款。那天没有鸡蛋或其他食品供应,人们排队的目标是买像胳膊那么粗的香肠。按照家庭人口多少,切给你一寸到二寸长的一段。18古巴的农民是没有工资的,他们必须到菜市场出售农产品才能得到现金。我们在菜市场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农民出售蔬菜、水果以“生产队”为单位。每个摊位上挂块小黑板,写清楚蔬菜价格。西红柿大的大,小的小,有青有红,每公斤3 比索,黄瓜4 比索。还有木瓜、芋头、南瓜、青菜等。蔬菜质量不怎么样,和当年中国生产队的大田作物极为相象。在如今中国的菜市场上恐怕很难卖得出去。卖菜的农民似乎对顾客没有多少兴趣,从不吆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图22 古巴的菜市场)

  我问导游,古巴的自然条件这么好,有这么多土地,为什么不多养些鸡,多种些蔬菜?导游解释说,古巴生产许多优质食品和水果,不过都出口换机器设备了。我偷偷一笑,类似的理由早就听说过了。几十年前,饥肠碌碌的中国学生没有一个不恨苏修的。勒着中国人脖子逼债,把我们的好苹果全拉走了,太缺德了。

  古巴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如何?

  盖斯告诉我,古巴的平均工资大约为每月300 比索。按照官方汇率,一个比索比一个美元还略微大一点。如果折算成人民币,每月2000 多元。这个数字似乎还可以接受。仔细打听一下,才恍然大悟,古巴和当年中国一样,实行外汇双轨制。外国游客只能使用外汇卷,一个美元换一个古巴比索的外汇卷。在民间,一个比索的外汇卷可以换25 个古巴比索。在商店的柜台里陈列的白酒标价6 比索,外国人买的时候用外汇卷,古巴人用古巴比索,虽然是同一个价钱,实际上外国人多支付了25 倍。

  搞清楚汇率关系之后再来看看古巴人的生活水平。古巴人平均工资水平每月300 比索。如果折算成美元只有12 美元,低得难以想象。但是,其购买力却比12 美元高得多。在商店里一件衬衫卖20 比索,一双运动鞋30 比索。折合成美元只不过1 美元左右。古巴人能歌善舞,大概对音响设备具有特殊偏好。商店里最贵的商品是菲利普的音响,要价900 比索。相当于一般人三个月的收入。19中国制造的“三星”牌的电冰箱849 比索,要价似乎贵了一些。古巴人和改革前的中国人一样,一般不用电冰箱,现吃现买。

  西恩富戈斯是古巴第三大城市。偌大一座城市,街上居然没有几家商店,更没有什么商品广告,连商店的招牌都没有几个。市中心有条步行街,且莫谈什么“购物街”,因为除了手工艺纪念品之外基本上没有东西可买。

  20看见一群妇女排队买东西,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卖小镜框。这玩艺在北美的一元商店(OneDollar Store)中有的是,跑到古巴来反倒成宝了。

  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家食品商店,不出所料,在货架上没有几样商品。许多人在排队,等候买猪脚,每人允许买一只。卖香肠的柜台前没有人排队。也许是香肠的质量不好?本地人买香肠是要凭证的,外国游客随便购买。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对外国游客特别友好,再一想,恐怕不是这么回事。外国游客必须使用外汇卷,别看标价相同,不知不觉中老外被狠狠宰了一刀。(图26 似曾相识的国营理发店)

  21有一家店铺的门面很漂亮,里面很多人,跑进去一看,原来是家理发店。和当年中国国营理发店一样,四周摆上一圈理发椅子,许多人坐在长椅上排队等候。

  在街头,有个理发师正在为一个孩子理发,旁边站着四、五个大人看热闹。只要街上一有什么稀奇的事情,马上就围上来一群人。古巴一个星期上六天班,仍然生产不出足够的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老百姓缺乏时间概念,游手好闲的人比较多,这一点和中国改革前的状况极为相似。

  话又要说回来,如果仅仅看古巴人每个月吃几个鸡蛋,恐怕很难解释为什么古巴人的平均寿命长达77 岁。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古巴的排球、棒球、跳高等体育运动都位居世界前沿。总的来说,我们见到的古巴人衣着整齐,文明礼貌,健康良好。

  古巴的失业率只有1.9%。几乎人人都有工作。我们在古巴周游一圈,很少见到营养不良的人。面包店里,一群人正耐心地等候新出炉的面包。3 个比索可以买5 个一公斤左右的大面包。便宜得几乎不要钱一样。买面包不凭证。虽说吃得不太精致,毫无疑问,古巴人吃得饱。古巴盛产甘蔗,甘蔗渣可以用来酿酒。古巴的烈酒“哈瓦那俱乐部”(Havana Club)非常著名。3-4 个比索可以买一瓶。大约合人民币1 元。

  古巴是个岛国,鱼又多又便宜。没有鸡蛋没有肉,就多吃点鱼吧。

  傍晚时分,古巴人聚集在昏暗的路灯下,弹着吉它唱起歌。有鱼,有面包,吃饱了肚子,两杯老酒灌下去,闲着没事,禁不住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

  古代,庄子和惠子辩论。庄子说,水中的鱼是多么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庄子回答,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懂不懂鱼的快乐?

  古巴人快乐吗?回答这个问题的要害在于你是不是古巴人。

  如果说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平等。那么,当革命成功之后,下一步该往何处去?假若革命的结果就是贫穷,那么为什么还要革命?古巴的教训告诉我们,贫穷绝对不是社会主义。无论什么主义,贫穷都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在革命之后要有正确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竞争环境。要鼓励人们多干活,多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最终是要被民众和历史抛弃的。

  六、啼笑皆非的全民健保

    最近,中国流行一个顺口溜:“教改把你二老逼疯,医改给你提前送终,房改把你荷包掏空。”许多人对于医疗卫生改革非常不满。看病贵、看病难,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导游盖斯很自豪地告诉我,古巴实行全民健保,所有的人看病都不花钱。古巴的医学教育非常发达,有不少出名的医学院。我们在哈瓦那、西恩富戈斯和马塔萨斯看见了好几个医学院。导游介绍说,古巴的医生被认为是很受尊敬的专业,工资水平也比其他行业高,每月平均工资可以达到700 比索。古巴经常派医疗团出国帮助亚非拉人民。路过一家药店,我看见柜台里陈列的药品寥寥无几,还赶不上我们当年工厂里的保健站。盖斯解释说:“生大病住医院不用花钱,医院里有各种药品。出院之后,公家只提供一些常用药。如果用点比较好的药,就要自己掏腰包了。”

  我问:“药店柜台中陈列的是常用药还是‘好药’。”

  他回答说:“当然,只有‘好药’才陈列出来。”

  我问:“只有这么几种药,怎么够用?”

  他似乎觉得这个问题很愚蠢,“要吃好药,就让海外的亲戚寄回来好了。”古巴人口1200 万,在美国的古巴侨民有300 万。几乎家家都有海外亲友。每年从美国寄回古巴的外汇有5 亿美元之多。美国总统小布什觉得吃亏了,2004 年4 月,下令对古巴侨民的汇款实行审核,希望将汇款总额控制在2 亿美元以下。卡斯特罗勃然大怒,下令停止美元在古巴流通,任何人若要将美元转换成古巴比索必须支付10%的特别费。在全世界,只有古巴敢于对美元采取歧视政策。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古巴侨民用各种途径将美元寄回家中。虽然美元在名义上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实际上在古巴货币市场上仍然三足鼎立:古巴比索,外汇券和美元。在古巴的饭店可以看见三个中央电视台的频道。那天,恰好看见一个电视采访。北京同仁医院拥挤不堪,要天不亮去排队挂号。可是隔两条街的医院却门可罗雀。卫生部的官员说,一般的病完全可以到普通医院就诊,并不是非去大医院不可。显然,这位官员没有来过古巴,否则,如果有人抱怨看病贵,看病难,他大可介绍一些患者来古巴就诊。

  由于社会平等程度比较高,古巴的社会秩序井然,犯罪率并不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官员的腐败贪污问题也并不怎么严重。

  上学或下课的中小学生是古巴街头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古巴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所有的孩子都必须上学。哪怕是非常偏僻的乡村,如果看到比较好的建筑几乎都是学校。按照年级不同,中小学生穿不同颜色的校服。不仅校服是免费统一供给的,还给学生提供早餐和午餐。只有晚饭是24在家里吃。如果考虑到这一点,每人每月三个鸡蛋就似乎不那么恐怖了。看起来,不仅是哈瓦那的孩子,就是乡村小学孩子们的营养状况都不差。

  因为我不会说西班牙语,没办法直接和古巴老百姓沟通。通过导游的介绍,由于所有的人都差不多,住房、医疗和教育条件虽然比较差,似乎古巴人还算满意。

  看看古巴,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当年。在上个世纪60 年代,中国人天天大喊“反对资产阶级法权”,大家的工资都差不多,贫富差距很小。

  住房,大家都住在筒子楼里面,三代同室的情况比比皆是。

  教育,虽然上学不用交学费,不过没有几所大学,招生人数有限,全国只有70 万在校大学生。考不上的,就上山下乡。

  看病难的问题似乎也不存在,在农村有赤脚医生,在单位里有卫生所。别看没有什么好医好药,抹点红药水,吃片阿斯匹灵还挺方便。

  如今一切都变了。人均住宅面积从1979 年的8 平方米迅速增加,到2005 年达到24 平方米。医院多了,药品也多了。每年大学招生就好几百万。在社会进步的同时,贫富差距引起了人们强烈不满。还是孔夫子说得对:“不患贫,患不均”。中国人的住房、医疗、教育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古巴,可是中国人的怨气也远远超过了古巴。目前,关键不在于如何提高住房、教育和医疗的档次,而是要花点力气来照顾弱势群体,不要让贫富差距过大。

  说到底,只有两条路可以挑选,一条是继续改革,在改革中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要推动税制改革,增强公共财政能力,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来帮助弱势群体。另一条路就是倒退回去,劫富济贫,重新实行计划经济分配原则。剥夺富人确实能够实现平等,却不能达到均富。如果不能采取措25施提高劳动生产率,久而久之,竞争机制就会被懒惰、平庸所代替。最后,“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如果大家穷得叮叮当当,革命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起码应当请二类人到古巴来看看他们的住房、教育和医疗。一类是掌握资源分配权力的官员,另一类是怨气冲天的人。讲道理挺费劲,只要到古巴来看一看,自然会得出有益的结论。

    七、美丽的哈瓦那

    哈瓦那分为二个部分:老哈瓦那和新哈瓦那。如果把新哈瓦那理解为最近修建的城市可就大错特错了。老哈瓦那是西班牙时代修的,新哈瓦那是美国殖民时代修的。哈瓦那绝大部分建筑落成于1959 年革命以前。也许只有革命纪念碑和它旁边的国防部大楼才是近年的建筑。

  古巴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位于老哈瓦那的总督府就是这个时代的象征。1898 年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取而代之。1902 年成立了古巴共和国。政治中心从总督府转移到了总统府,也就是现在的革命博物馆。

  古巴的国会大厦很有气魄,导游说,这是美国人在1929 年修建的,难怪,无论是造型还是内部的布置都很像美国国会。

  老哈瓦那很有欧洲古典风味。古老的广场,狭窄的街道,陈旧的民居,相当完好地保存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特征。有些房子已经东倒西歪了。古巴人没钱盖新房子,只好在老房子里将就着过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老哈瓦那确定为文化遗产。谢天谢地,古巴没有“破四旧”,许多古老的房子和封资修的建筑和雕刻得以保留至今。

  在总督府后面有家老旅馆,叫做“两个世界”(Ambos Mundos)。这是当年大文豪海明威下塌的地方。在古色古香的门厅中,一个女郎正在弹钢琴。旅馆中所有的布置,甚至连所用的家具都尽量保留当年的特色。连电梯都依然是30 年代的,不知道是否还安全。楼上511 房间被永久保留给海明威。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有些情节似乎就是在这家饭店发生的。几乎每个文化素质不算太低的游客都要到这里“朝拜”一趟。

  旅馆门厅墙上挂着海明威各个时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海明威和卡斯特罗的合影。非常遗憾,我不知道海明威的著作中有没有谈到古巴革命以及他和卡斯特罗的交往。在俄国访问的时候,我注意到另外一位世界级的文豪高尔基。革命前,他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著名的三部曲,像勇敢的海燕一样呼唤暴风雨。可是革命成功之后,高尔基再也没有写过什么传世之作。如果有条件的话,研究一下海明威对古巴革命的评价也许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拐过几个路口,有家很小的酒店,后边的小房间据说是海明威常来就餐的地方,允许人们在墙上留字。于是,从墙角一直到天花板全被人们的签名所覆盖。如果北京在什刹海或者香山“发现”一处曹雪芹常去的小酒店,也允许人们在墙上留言涂鸦,生意一定红火。当我们在哈瓦那老城参观的时候,不声不响地过来一个人,手里一个画夹,随着我们一边走一边画,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游客的轮廓,居然还有几分神似。签名之后很礼貌地送给本人。给多少小费就看你对画像的满意程度。就是不给钱,画家也绝不失态,很有礼貌地弯腰致谢,再为另外一个人画像。

  刚刚转过海明威旅店,对面过来三个人组成的小乐队。领头的人在旅游团的队伍内相中一位施主,围着他边走边唱,好像是在欢迎王公大臣出巡。非缠着这个人掏出钱包来不可。所幸他们的胃口并不大,只要拿出一张票子来,无论面值大小,他们立刻就把音调抬高,顶多再唱八拍就结束了这曲赞歌。

  古巴雪茄,世界闻名。据说一支好的雪茄烟要卖好几十美元。最好的雪茄品牌叫作“翠尼台”,正是我访问过的那个古城的名字。导游把我们领到雪茄烟专卖店中,他说,古巴的雪茄烟都30是国营企业生产的,价钱到处都一样,关键问题是千万不要买假货。我刚进门的时候,一个黑人小伙子凑上来,小声说,半价,半价。看起来,假货就在门口。我对香烟一点兴趣都没有,更不要说雪茄了。同伴问我,你怎么不买上几支送人,我摇摇头,回答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在同伴购买雪茄的时候,我挑把椅子坐下来歇口气。

  要看哈瓦那全景,最佳位置是海峡对面的Sam Carlos 城堡。我们穿过海底隧道,在城堡上的饭店坐下来用餐。要塞雄伟坚固,易守难攻。脚下是18 世纪用来拱卫海港的大炮。在蓝天白云之下,海峡对面的老哈瓦那和新哈瓦那历历在目,风景如画,真是一个“美丽的哈瓦那”。新哈瓦那有二栋地标建筑高楼。一座是当年的希尔顿酒店,现在的名字叫自由哈瓦那饭店(Hotel Havana Libre)。另一座是豪华的古巴酒店(Hotel National Cuba)。导游得意地介绍说,当年这里是加勒比地区最大的赌场。如今在古巴已经禁绝了黄、赌、毒,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些话中国人当年就说过。不知道怎么回事,口袋里有点钱之后,沉渣泛起,这些污秽又冒出来了。

  在人类历史上,让后人记住一个古老王朝的,不是君王的家谱、玉碟,而是这个时代留下来的代表建筑。出色的建筑是一个时代的浓缩。只要有万里长城和兵马俑在,人们就记得住秦始皇。古巴革命47 年,留下来的建筑几乎是空白,让后人如何评说?

  八、游艇和坦克的见证

    在哈瓦那市中心的革命博物馆前面陈列着一辆坦克,在博物馆后面的玻璃房子里陈列着一艘游艇。这是古巴的二件国宝,它们见证古巴历史性的转折。

  31古巴虽小,却注定要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古巴进行了一系列非常独特的实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无论是革命还是反革命都不能输入或者输出。只有当地的民众才有权选择他们的国家制度。只有民众选择的制度才能在这个国家扎下根来。

  1952 年,在美国支持之下,巴蒂斯塔发动军事政变,废除宪法,解散议会,取缔各政党和团体,建立了亲美的军事独裁政权。古巴政局动荡不安,2 万多人被杀害,10 万多人流亡海外。巴蒂斯塔拥有强大的军事机器,却丧失了民众的支持。年轻学生成为反对独裁统治的先锋。在1953 年7 月26 日,27 岁的卡斯特罗带领150 多名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仓促举事,几同儿戏。起义失败后卡斯特罗被捕。他在法庭受审时发表了“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演说,卡斯特罗的口才第一流,极具鼓动性。也许巴蒂斯塔压根就没有把这个毛头小伙子放在眼睛里,关了不到二年就把他赶到墨西哥去了。卡斯特罗在墨西哥认识了比他还小2 岁的格瓦拉。1955 年5 月一群古巴爱国青年在墨西哥成立了“七二六运动”组织,从此奠定了古巴共产党的基础。卡斯特罗流亡墨西哥仅一年多,于1956 年11 月底他和格瓦拉等83 名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出发潜回古巴。在古巴登陆的时候与政府军交火,死伤惨重,突围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的只有12 个人,7 支步枪。样板戏中唱道,“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段唱词中的数字和古巴的故事非常相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义军在反围剿战斗中越战越强。

  1957 年3 月,哈瓦那大学学生会主席埃切维里亚为首的青年直接攻打巴蒂斯塔的总统府。他的胆子比卡斯特罗还大。可惜在起义中壮烈牺牲,否则,古巴革命领袖也许是这位老兄。起义军余部或在都市或在山区坚持反抗斗争。各组革命力量经过卡斯特罗和格瓦拉的整合之后渐成气候。在三年之后,起义军逼近哈瓦那,哈瓦那的学生和工人发动总罢工和武装起义,里应外合一举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

  从这段历史可见,古巴革命生根于民众之中,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如今,在革命博物馆后面修了一栋玻璃大楼,把“格拉玛”号游轮当作圣物供奉了起来。

  古巴革命成功以后连续发表了二个哈瓦那宣言,在农村开始土地改革,没收大庄园主的土地。这些革命对象纷纷逃亡美国。

  在古巴革命胜利一周之后美国政府就正式承认了古巴新政权。卡斯特罗和他的助手以个人身份访问了美国。双方都在进行选择。最后,大批流亡的古巴人说服了美国政府, 1960 年5 月美国宣布停止一切对古巴的援助,两家终于撕破了脸。美国中央情报局积极支持流亡者潜入古巴。他们认为,既然当年卡斯特罗能够以几十个人的力量推翻巴蒂斯塔政权,为什么就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

  山雨欲来风满楼。1961 年1 月,美国宣布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

  324 月17 日,1000 多名古巴流亡者在美国飞机、军舰的掩护下在吉隆滩登陆。可是仅仅72 个小时,登陆的古巴流亡者就全军覆没。输入反革命失败了。被俘获的坦克如今被陈列在哈瓦那的革命博物馆前面。

  古巴革命胜利之后连续二次输出革命。第一次是在1966 年,格瓦拉带人进入玻里维亚。一年后被俘牺牲。古巴革命白白折损了一位杰出的领袖人物。第二次是在1975 年,在前苏联的支持下古巴派遣了50000 多军队去非洲的安哥拉帮助“革命”。打到14 年,损兵折将,什么结果也没有打出来,只好偃旗息鼓,撤回古巴。

  历史证明,在政治制度的选择上,外部势力越俎代苞只能适得其反。外部压力也许只会让这个制度更为巩固。

  九、有可能导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机场

    瓦拉德罗机场起落的班机并不多,可是机场的跑道很长,设备也不错。在飞机降落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当年是不是在这里停过苏联的重型轰炸机?倘若如此,在这里几乎触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1992 年7 月,苏联把一批中程导弹秘密运进古巴,同时,苏联最精锐的伊尔-28 重型轰炸机也悄悄飞进了古巴,建立了空军基地。哈瓦那是首都,目标太明显。东南的圣地亚哥离开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太近。毕竟轰炸机要起飞上天,容易被人看见,不像导弹那样可以藏在山洞里。也许把瓦拉德罗和西恩富戈斯的机场当作轰炸机基地的可能性最大。

  10 月,美国的U2 高空侦察机拍到了苏联导弹和伊尔-28 重型轰炸机的照片。全美立刻陷入恐慌。当时,虽然美国和苏联已经有了洲际导弹,但是准确度不够。只有中程导弹才能打得比较准。33苏联的重型轰炸机可以从古巴起飞直接攻击华盛顿。中程导弹将美国主要城市统统置于苏联的威慑之下。

  美国总统肯尼迪年轻气盛,在10 月22 日断然宣布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强力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视下迅速拆除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当时,苏联有几艘货船正在向古巴驶来。美国侦察机拍下的照片立即登上了报纸头条,甲板上明摆着导弹。既然有导弹就必然有苏联军人。10 月23 日肯尼迪下令拦截所有开向古巴的船只,勒令听候美国军舰的检查。美国的航空母舰和海军战舰迅速封锁了加勒比海,海陆空军在全球进入了战争状态。

  当美国拦截这些船只的时候,苏联是否肯让这些导弹和军人落入美国之手?如果不肯的话,苏联会不会也派出护航舰队?双方的舰队会不会开火?一旦开火,已经部署在古巴的导弹会不会直接落到华盛顿头上?那个时候还没有听说过导弹拦截系统。倘若苏联的导弹从古巴飞了过来,美国是向莫斯科还是向哈瓦那报复?或者干脆在导弹升空之前先把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和空军基地干掉?当时,刚刚闹过柏林危机。苏联在欧洲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兵力,80%以上的中远程导弹,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可是,加勒比海等于是美国的后院,苏联海军和空军使不上劲。当时,全世界的神经都高度紧张起来,也许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此开打。台湾海峡两岸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睡不着了。

  在两个世界尖锐对峙中,赫鲁晓夫败了下来。10 月27 日赫鲁晓夫下令,苏联船只不要进入美军拦截区。驶向古巴的苏联货船掉头转向回去了。赫鲁晓夫写信给肯尼迪,同意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导弹。为了挣点面子,要求美国撤消封锁和保证不入侵古巴。

  肯尼迪当天作出答复,苏联必须先从古巴把导弹撤出去,美国才能考虑保证不进攻古巴。28 日,赫鲁晓夫复信肯尼迪,声明已经下令拆除古巴的导弹基地。赫鲁晓夫在仓促之中稀里糊涂地替卡斯特罗当了家,同意让联合国代表去古巴核实。

  卡斯特罗是条汉子,赫鲁晓夫要撤导弹,他管不着,可是让美国人登上古巴的土地,没门。当众给了赫鲁晓夫一个耳光。赫鲁晓夫只好灰溜溜地答应在苏联撤出导弹的时候由美国海军在公海上进行船靠船的检查。

  肯尼迪要求苏联撤出重型轰炸机,赫鲁晓夫立即答应在30 天内全部撤完。伊尔-28 重型轰炸机夹着尾巴溜回去了。赫鲁晓夫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

  在60 年代中苏大辩论中,毛泽东指责赫鲁晓夫从冒险主义极端走到了投降主义另一个极端。按照毛泽东的脾气,要不然就别去,既然去了就干到底。管他娘的,搅他一个地覆天翻。当初斯大林让中国出兵朝鲜,让中国人去前线拼命,他躲在后面卖军火。苏联把导弹运进古巴,孤注一掷,骑虎难下。这回该把赫鲁晓夫放在自己放在炉火上烤烤了,看他如何下台?千算万算,没料到赫鲁晓夫是个软骨头,宁肯丢脸也不敢玩真的。

  不幸中的万幸,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导发世界大战,但愿古巴的机场再也不要起落轰炸机。

    十、最大的头像

    古巴人怀念格瓦拉。书店和纪念品摊头有许多格瓦拉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格瓦拉身着简单的军装,甚至赤膊赤脚和普通老百姓在一起,谈笑风生。在哈瓦那革命广场的一栋大楼上用钢板做了一幅高达几十米高的格瓦拉画像。这是古巴最大的头像,不知道在世界上还有没有更大的?

  格瓦拉于1928 年出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在医科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危地马拉政府中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可是,格瓦拉宁愿放弃舒适的生活,投身古巴革命。

  1959 年革命政府成立,格瓦拉担任工业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据说,在格瓦拉担任政府要职期间,其家人仍然搭乘公共汽车。西方反古巴的报纸杂志不少,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卡斯特罗和格瓦拉有什么奢侈腐败的传闻。

  格瓦拉在1960 年写了《游击战》一书。人们公认格瓦拉是在毛泽东之后又一个创新游击战战略和战术的人。据说,毛泽东对格瓦拉评价很高,寄予厚望。

  按照一般逻辑,格瓦拉在古巴革命之后功成名就,完全可以享受生活了。最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再度放弃权力和优裕的生活,不顾严重的哮喘病,于1966 年进入拉丁美洲最穷的玻利维亚,发动反政府的游击战。可惜,格瓦拉出师未捷身先死,牺牲的时候才39 岁。他的游击战理论既没开花更没结果。毛泽东对格瓦拉的评价再也没有为公众所知晓。

  格瓦拉失败了,他为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生命虽然短促,但充满了浪漫和传奇。在上个世纪出现了一些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理想而不惜贡献自己的一切。进入新千年之后,斗转星移,浪打船摇,理想褪色了。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格瓦拉成了古巴革命的骄傲。

    十一、剪不断,理还乱

    古巴和美国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导游弗朗索很得意地告诉我,古巴和你们中国不一样。如果有人不想在古巴生活,我们给他们选择的自由。只要50 比索就可以办张护照,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

  我问:“古巴人主要去哪里?”

  “美国。”

  “美国给签证吗?”

  “当然不给。只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才能正式申请到美国发给的签证。”

  古巴和美国的佛罗里达隔海相望,每年有不少古巴人采用各种方式偷渡进美国。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仅仅在2005 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就扣押了2712 个古巴偷渡客。也许是非法偷渡的人太多了,在瓦拉德罗的码头上居然看不到私人游艇。

  我问道:“如果美国抓到了偷渡的人,如何处理?”

  “那有什么关系?大了不起送回来。古巴这样的人多了去了,政府不会把这些人抓起来,更不会把他们关在监狱里。不过,偷渡的人肯定会被开除公职。没了工作,你还可以再次偷渡吗。有志者事竟成。最后,这些人还不是都进入了美国。过几年就把钱寄回家里来了。”有些国家给古巴分配了一些移民的名额,在古巴曾经发行了一种彩票,花上几块钱买张彩票。如果你中彩了,其中的一项奖励就是给你一个移民的名额。

  难民潮不断地往卡斯特罗脸上抹黑。古巴政府虱多不痒,置之不理。开放流亡也有好处,基本上赶走了国内的反对派。用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将不同意见的群体分隔开来。投奔美国的人极少有人愿意再返回古巴来“闹革命”。流亡者在佛罗里达叫唤了几十年,叫乏了。也许他们终于明白了根本不可能在海外改变古巴的社会制度,近来已经不怎么听见他们的声音了。有一对加拿大老人特别喜欢到古巴来度假。他们已经来过四次了。老太太悄悄告诉我,古巴的基层党支部对民众还保持着严格的控制。他们鼓励人们向党交心,并且检举汇报邻居的动态。基层组织要定期召开思想工作会议,反对贪图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我付诸一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司空见惯,不值得大惊小怪。

  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去详细调查,好像古巴并没有将老百姓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没有对过去的农场主实行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也许是那些反对革命的农场主都跑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去了,留在古巴的只有贫下中农,用不着再划分阶级了。古巴人说,他们的阶级斗争不象前苏联和中国那么残酷。我真不知道当年卡斯特罗反华的时候是如何描述中国的。

  美国政府把卡斯特罗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恨得牙齿痒痒的。古巴北面隔海相望是佛罗里达,古巴岛的南头是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形成两面夹攻的态势,可就是拿卡斯特罗没有办法。经济制裁几十年,古巴还是古巴。如果要给卡斯特罗评功摆好,也许有这样一条:“不向霸王让寸分”,在美国的眼皮底下,硬顶了47 年。美国确实很凶,不过,顶它一下,也没有什么大了不起。姑且不论是非曲直,就凭这份勇气也值得向古巴竖起大拇指。

  古巴街头完全没有商业广告。在路旁经常可以看见在围墙上刷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社会主义好”之类的标语。从机场出来的公路两旁有一些标语牌强调全民教育的重要性,告诉青年人“读书学习才有未来”。只看见一块比较象样的标语牌上画着几位革命先驱的头像,下面一行大字“纪念革命47 周年”。在海边的情人大堤旁有块标语牌很有意思,上面画着美国总统布什的头像,指控他是恐怖份子。

  美国要制裁古巴,所以美国公民不能来古巴游览度假。如果不听话,回去就给你穿小鞋。前些时候,美国依里诺斯州的州长自作主张带了一帮人访问古巴,试图打开双边关系。结果,回家之后就挨整,手下的人不是被解雇了,就是因为逃税进了监狱。据说,这位州长也逃不脱监狱之灾。谁叫你不听招呼的?

  在加拿大则恰恰相反。在大选的时候,说几句和美国不一致的话是件很时髦的事情。美国总统不喜欢的事情很多,在关键的事情上加拿大确实不敢冒犯,可是,到古巴去旅游似乎成了显示独立性的举动。如今,从美国领空上飞过去的波音737 上,加拿大人兴高采烈,成群结队地飞往古巴度假。在古巴的星级酒店外面,住着哪国的客人就悬挂哪国的国旗。五彩缤纷的万国旗在艳阳下随风飘扬,有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荷兰、俄国等,惟独没有星条旗。古巴在2005 年出口23 亿美元,可是外国人旅游就送来了50 多亿美元。

  古巴人取笑道,我们允许古巴人去美国,不管是旅游还是定居都可以,可是美国政府不让古巴人去。我们欢迎美国人来古巴,可是美国佬不敢来。

  经济制裁若要成功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替代性。必须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结成同盟,把被制裁的国家孤立起来,围个结实,水泄不通。第二,时效性。必须速战速决。如果拖上三、五年,制裁的对象皮了,制裁就没效了。第三,有效性。必须给被制裁的对象以沉重打击,因此最佳的制裁对象是自己的朋友。如果两家关系比较密切,经济上的依赖性比较高,一旦实行制裁必定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冲击,迫其就范。

  从1914 年到1990 年,世界上出现过118 次比较大的经济制裁。美国参加了其中的77 次。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完全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拖的时间最长,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美国切断了古巴贸易渠道,前苏联伸手进来,卖走了古巴糖。古巴有了替代市场,美国制裁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如今,连加拿大、欧洲各国都纷纷和古巴恢复贸易来往,美国所谓的经济制裁损人不利己,徒具虚名而已。

  38古巴再次向世人证明,经济制裁可以给一个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并不能改变他的社会制度。如果经济制裁损伤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尊严,其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

    十二、古巴艰难的探索

    古巴出口糖、石油和烟草。按照2004 年数据,荷兰是古巴出口商品的最大的买主,占22.7%。其次是加拿大,占20.6%。中国排第三,占7.7%。当年古巴最大的贸易伙伴俄国排第四,7.5%。古巴进口69 亿美元,外贸逆差比较高。进口商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古巴当年的宗主国西班牙,占15%。委内瑞拉第二。美国政府跟古巴誓不两立,可是古巴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排在第三位,占11%。美国海关管得很严,凡是从古巴来的,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严格限制携带古巴烟、酒。可是,对于卖出去的美国商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一涉及到利益,胳膊肘就向里拐。

  哈瓦那有条唐人街,却是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唐人街。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中国和古巴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有几家中餐馆,只有装饰还是中国风格,看看服务员都是老外,也就不要再问他们的中国菜是否地道了。

  在1990 年,前苏联突然崩溃。失去了外部援助,古巴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但是,卡斯特罗像倔驴一样,仍然坚持批判中国的经济改革。卡斯特罗吃了不少亏,杯弓蛇影,心有余悸,可以理解。这两年,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给卡斯特罗讲过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是硬道理”。他大概慢慢想通了,古巴开始务实,两国的关系渐渐好了起来。

  古巴开放的步伐还是很快的。既然开放了,那么就由不得你改革还是不改革了。古巴以开放为前导,试图以旅游和石油来积累资金。

  从瓦拉德罗到哈瓦那的路边耸立一座高大的钻井,上面飘扬着古巴和中国的国旗。中国石油公司在古巴投资开采石油。中国制造的“磕头机”沿着海岸线绵延100 多公里。我跑到油井附近去看看,连变压器都是从中国运来的。

  2006 年3 月,中国吉瑞向古巴出口600 辆汽车。肯定大受欢迎。吉瑞公司的总经理说,为了适应古巴的情况在防震和防腐上做了一些特殊处理。不知道这位经理有没有来过古巴,加强一些防震措施无可非议,如果说需要特别的防腐措施,不知道所云何故。古巴不下雪,路上从来不撒盐,对汽车防腐的要求和美国、加拿大差老远了。

  古巴目前还没有动手改革土地制度,更没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港商、台商积极回大陆投资,并且把大陆的产品推向全球,功不可没。可是,古巴的侨民和古巴政府的关系似乎还没有解冻。古巴在制造业上相对落后,没有给老百姓创造多少就业机会,除了糖和石油之外,没有什么商品可以出口。古巴是否能够通过发展旅游和石油来摆脱贫穷,还要看看再说。世界上的事情很复杂,有人好走极端,把民主说得神乎其神。民主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专制、封闭的国家必定落后,但是并不是实行民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拿拉丁美洲来说吧,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玻利维亚等国家实行民主制度,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古巴穷,可是这些拉美国家还不如古巴。和古巴仅仅一海之隔的海地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其国民收入还不到古巴的一半。2005 年12 月,玻利维亚选出了第一位土著印地安人总统莫拉莱斯。他上台之后就访问古巴,表示要向古巴学习。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也和卡斯特罗打得火热。你有你的道理,人家有人家的道理。从与人为善的角度也许可以提些建议,但是,尊重别人的选择却是民主最基本的原则。

  确实,古巴是人类的一个探索和实验。虽然并不很成功,但也并不能全盘否定。在古巴,有理想,有倔强,有自尊,有奋争;也有荒诞,蹒跚,封闭和落后。摆在古巴面前的有问号,有感叹号,却没有句号。

  道可道,非常道。古巴革命走过了47 年,天在变,道也在变。恐怕,越是看起来不变的,一旦变起来会让人瞠目结舌。

  躺在瓦拉德罗沙滩上,回顾我在古巴看到的形形色色,感触万千。好像不是在度假而是在搞经济学研究。应当多约些朋友来这里好好探讨一番。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