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深处》系列之四:信息与危机处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0:50 新浪财经 | |||||||||
书评:《大院深处》系列之四 信息与危机处理
文/ 郭梓林 乔致庸接手乔家生意之际,已经危机四伏:乔致广停尸银库不敢出殡;包头一封封快马急件催要银子;本家四叔乔庆达三番五次带人闹事要退银股。面对危局,乔致庸一方面果断决定,把典当“玉屏封”得来的最后几千两银子全部用于乔致广的葬礼(此举的目的既是不委屈过世者,也是对外发布乔家仍然很有实力的信息),以丧期21天为由,采取缓兵之计,赢得时间;另一方面,针对股东的退股风潮,乔致庸发布了一个假信息:乔家在东口还有一处深藏不露的生意,很快就会调回银子,并以此威胁闹事者:现在要退股的话,到时不但不能享受往日丰厚的分红,而且因中途退股,连利息也得不到。这两招果然见效,不仅避免了崩盘的危险,而且赢得了时间,请来了救兵——陆老东家的50万两银子(其中30万两是石头),加上东口的20万两“石头”。有了这“70万两银子”,自然也就稳住了阵脚,渡过了一场可能是万劫不复的危机。 由资金链太紧造成的企业危机,真正的要害其实在于可能引发信用链的崩溃!只要信用还在,企业可以借新债还旧债,可以赊账进货,只要可以继续生产经营,就可能赚钱还债。所谓:“借新债还旧债,债债能还;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描绘的就是企业的一种生态。因此,处理企业危机,最重要的是要让债权人对企业保持信心,避免“雪崩现象”的发生。在这一方面,乔家处理危机的方法的确值得借鉴:首先是注意保守秘密,这是最重要的,一旦人家认为你不行了,你行也不行。其次,如果已经出现了不利企业的传闻,需要注重信息的发布。在这一方面企业有三种选择:一是信誓旦旦拍胸脯,愣是说形势一片大好(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把人们的视线转移到有利于企业渡过危机的事情上去(需要有动听的故事);三是坦诚说出困难,同时告知对策,并给出解决危机的办法和出路。如何选择,这是企业家的事,因为处理危机不仅体现一个企业的成熟度,也体现企业家的胆魄和毅力。 最近10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民营企业崩盘的现象,其原因往往都是资金链绷得太紧之后,因某一个对企业不利的信息被披露,于是引来媒体的核裂变式的信息扩散,紧接着迅速引发市场尤其是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的恐慌。往往在一夜之间,企业就被捆住,甚至被肢解得毫无动弹之力,根本无从去请救兵,陷入灭顶之灾。当然,最终的结果热闹是热闹,但事后却没有人是赢家,有多少人和机构因这样的热闹而血本无归,却几乎没有人去关照。 总之,应对企业危机,既是一个包括信息处理的微观问题,也是一个市场宏观环境的问题。在企业遇到危机时,社会如果能更理性一些,给予一定的宽容,给企业家以资产处理的时间,这不论是对于利益相关的“相与”,还是对整个社会应该都是有好处的。 (2006年4月8日于中海雅园丽都阁11-A) 梓林:危机应对可算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门学问。市场无常,多么兴盛的企业都或有受困一时的厄运,若得急救,渡过难关,仍可基业常青。就像心脏病人,一时心梗,若施救及时、得法,常可转危为安。因此,居安思危,早作预案,当成生意人的座右铭。 然而,危机应对虽然重要,却是术,不是道。诸葛亮唱空城计,在危机应对之妙上算得无与伦比。但蜀国大势不逮,虽有军师的天纵英明,也逃不脱山河变色、二世而亡的结局。企业危机的应对与此同理。只有大质不亏,仅因一时不慎而陷入危机的企业才有望靠危机应对脱险。如果困境和危机源于方向性失误或战略性羸弱,则再谨慎应对,也是徒劳。救得了病,救不了命,说的就是这个理。 乔致庸能力挽狂澜,扶乔家之大厦于将倾,固然有其应对得法之功,但根本原因怕还在于乔家尚大势未去。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就是,乔家的核心竞争力还在。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乔家还有乔致庸这么个后备掌门人。 商业和金融属服务业,都以玩人力资本为主。有胜任者,就有竞争力。乔家的沉浮把这一点证实得淋漓尽致。那陆老东家的钱可是随便指望得上的?他在乔家眼看要树倒猢狲散之际向乔家送人、送钱,那是在做风险投资啊。用现在的话来讲叫作低位入市,探底建仓。我相信,“山西第一抠”此举绝非意气用事,而是有长期可行性研究铺垫的。其着眼点正在于乔致庸这支“潜力股”。如果乔家下一代都是些纨绔子弟,只会吃喝、泡妞、赌钱、抽大烟,你看那老抠会正眼瞅乔家一下不。 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高度发达,钱更不成为办企业的主要难题。真正的难处在于有没有人——有没有擅用钱、靠得住的人。因此,如何识人、聚人、用人,应是现代生意人应日思夜想、须臾不敢怠慢的要务。 有人,就有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没钱的会有钱,没商机的会有商机,失败了还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没有人,或用人不当,则将危机不断,困境重重。那时,危机应对术再精,也不过是稻草,救不了命的。韩朝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