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向上的两股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17:43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物价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

  报告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 负责人:唐旭 焦瑾璞 执笔人:闫伟 莫万贵 刘斌等

  当前价格形势评述

  主要物价指标变动态势

  (一)CPI同比涨幅春节期间有所波动,但走势总体趋稳

  受春节因素影响,2006年1、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有所波动,1月份CPI上涨1.9%,比2月份高1个百分点,比2005年12月高0.3个百分点。但综合春节期间CPI的走势来看,2006年1-2月份CPI累计同比上升1.4%,与2005年1-2月份相比,涨幅回落了1.5个百分点,但与2005年12月相比仅回落0.2个百分点,当前CPI同比涨幅走势基本稳定。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9%,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二)PPI同比涨幅回落后趋稳

  2006年1、2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1%、3.0%,同比涨幅回落的势头趋缓,比2005年12月分别回落仅0.1和0.2个百分点。1-2月份,PPI累计同比上涨3.0%,比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年平均水平回落1.5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扩大,环比价格上升

  从月同比涨幅看,受燃动力和有色金属价格同比涨幅反弹的影响,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扩大,1、2月份同比分别上涨6.4%、6.8%,涨幅比2005年12月分别提高1.4和1.8个百分点。从月环比涨幅看,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由负转为正,环比涨幅有所扩大,2005年12月环比下降0.1%,2006年1、2月份环比分别上涨0.3%和0.8%。1-2月份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6.6%,涨幅比2005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年回落1.7个百分点。

  主要资产价格走势

  (一)房价同比涨幅回落,环比上升,城市间房价走势差异较大

  1.新房价格涨幅回落,

二手房价格涨幅趋升。2006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均上涨5.5%,涨幅比2005年12月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分别上涨0.9%、0.7%,涨幅分别比2005年12月高0.3和0.1个百分点。2006年1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2006年1月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高1.2个百分点。

  2. 房屋租赁价格涨幅下降。2005年四季度,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三季度低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租赁价格上涨0.1%,办公、商业娱乐用房和工业仓储用房租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0%、1.7%和1.6%。

  3. 各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走势差异较大。2006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2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分别是:呼和浩特12.5%,大连16.1%;上海、温州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4和1.6个百分点。

  (二)国债价格小幅上升,债券收益率略有下降

  2006年1月份以来,上证债券价格延续了2005年年底走势,国债价格指数继续上升,3月3日指数收于110.26点,比年初上升1.07点,涨幅为0.98%,比2005年年初上升14.57点,涨幅为15.23%。2006年1月以来,各期限国债收益率走势基本平稳。

  (三)NDF贴水点数回落,铜、铝期货价格下降后反弹

  1. NDF贴水点数回落,

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减轻。1月2日,美元兑人民币NDF的贴水点数报收于3250点,为年初以来最低值,显示1年后美元兑人民币可达7.7452元。1月9日,贴水点数曾扩大至3710点,这是今年以来贴水点的最大值,显示1年后美元兑人民币可达7.6921元。3月3日,贴水点数回落至3310点,人民币升值压力已有所减轻,显示市场预期1年后美元兑人民币将达7.7057元。

  2. 上海铜、铝期货价格下降后反弹。上海铜期货价格自2005年初以来持续攀升,2个月连续的铜期货价格在2006年2月7日创出历史新高,收于48560元/吨,比2005年初上涨71.5%,比2006年初上涨15.3%,此后价格逐渐回落,3月初价格有所反弹,3月6日收于46710元/吨。上海铝期货价格走势与铜相似。

  (四)货币市场利率春节前有所波动,节后走势平稳

  2006年1月份以来,受春节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出现波动,1月25日,7天期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大幅上升至3.07%;春节过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逐渐平稳,3月3日,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1.41%,比年初微降0.08个百分点。7天拆借加权利率走势与回购加权利率走势相近。

  (五)黄金价格创下新高,近期高位振荡

  2005年1至9月份,国内黄金价格在每克110元至118元之间,围绕每克115元振荡整理,收盘均价在114.48元/克。9月15日黄金价格开始快速拉升,并在2006年2月7日,创下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以来的最高收盘价147.72元/克,上涨幅度高达27.2%。此后,黄金价格在143元/克附近高位盘整。

  国际价格水平基本概况

  (一)出口价格略有上升,进口价格略有下降

  2006年1、2月份,我国出口价格同比略有上升,分别上涨0.6%和1.0%;进口价格略有下降,同比分别下降0.1%、0.5%。贸易条件有所改善,1、2月份贸易条件指数分别为100.7和101.5。

  (二)国际原油价格再度反弹

  2006年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反弹, WTI原油价格在1月30日收于68.35美元/桶,为年初以来的最高点,比2005年平均收盘价(56.59美元/桶)上涨20.7%,此后有所回落,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再度反弹,3月6日收于62.41美元/桶。国际成品油价格走势与原油价格走势相近。

  当前价格走势成因分析

  CPI变动原因

  2006年1-2月份,食品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与2005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的回落,分别回落4.0和2.3个百分点,对CPI的拉动作用分别下降1.37和0.35个百分点(表1),这是C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CPI同比涨幅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因素。

  (一)粮食供求改善和“禽流感”引起食品价格涨幅回落较大

  2005年粮食增产将近300亿斤,增长3%,粮食供求关系极大改善,加上世界粮食丰收,进口粮食价格略有下降,受此影响2006年1-2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仅为1%,对CPI的拉动作用仅为0.03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低0.39个百分点。受“禽流感”和粮食价格下降的影响,1-2月肉禽及制品、蛋的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二者导致CPI同比涨幅下降0.53个百分点(表1)。

  (二)免除学杂费导致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

  2006年2月份,多数地区免除了小学及初中的学杂费,导致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5%,这是2001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

  (三)春节因素是CPI同比涨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受春节因素的影响,春节所在月份的CPI环比值高于年内其它月份,当月的食品类、交通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价格绝对水平较高。同时由于我国的春节有时在1月份,有时在2月份,CPI同比价格难以消除春节因素的影响。由于2006年的春节在1月份,2005年的春节在2月份,因而2006年1、2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出现较大的波动。

  PPI同比涨幅回落

  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

  (一)部分生产资料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随着近几年来相关行业投资的高速增长,生产资料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快于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产能利用率下降,部分生产资料产品出现产能过剩(表2)。欧美国家对产能过剩的评判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在79-83%区间为正常值,85%为产能得到充分利用,超过90%为产能不足,明显低于79%-83%的区间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按照此标准,目前,我国钢材、铁合金、电解铝、电石、电池、汽车行业存在较明显的产能过剩;考虑未来在建和拟建的产能,焦炭、煤炭、电力、纺织、聚酯等行业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已经使得部分产品价格下降。

  表2 投资过度行业部分产品产能情况

  (二)耐用消费品产能过剩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下降

  我国的生活资料,特别是耐用消费品也同样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由于产能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许多家庭耐用消费品库存增加较快,价格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底,彩电和黑白电视机的库存同比分别增加20.8%和73.6%;家用吸尘器、吸排油烟机和电饭锅库存同比分别增加55.3%、55.4%和1.8倍;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和电风扇库存同比分别增加17.9%、25.6%和28.8%。受此影响,耐用消费品价格一直在下降,2005年同比下降3.4%,2006年1-2月同比下降2.4%。

  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反弹

  1、2月份原材料、燃动力价格同比涨幅比2005年12月有较大程度的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的燃动力价格和有色金属价格同比涨幅有较大提高。

  (一)国际原油价格反弹和国内天然气价格上调导致燃动力价格上升

  年初以来,

国际油价有所反弹,1-2月份WTI原油价格平均收盘价格高达63.59美元/桶,比2005年同期上涨34.2%,受此影响,2006年1、2月份,我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7%、43.1%。另外,我国积极推进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12月26日起,上调了天然气价格,平均提价幅度在10%左右。在国际石油价格反弹和国内天然气提价的共同作用下,1、2月份原材料、燃动力价格中的燃动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7.7%和17.8%,涨幅比2005年12月分别提高了5.9和6.0个百分点。

  (二)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反弹带动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上升

  1-2月份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总体上涨较快,伦敦金属交易所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幅度在7%-22%。在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带动下,1、2月份我国原材料、燃动力价格中的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6%、19.2%,涨幅比2005年12月分别扩大2.4和7.0个百分点。

  房价同比涨幅回落

  (一)商品房供给扭转了增速回落的趋势,住房供应结构改善

  2005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着力解决一些地区存在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各地政府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积极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强化规划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商业银行调整和改善房地产贷款结构,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房地产贷款需求。有利的政策措施使得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房地产投资增速平稳回落,经济适用房投资降幅减少。全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8万亿元,增长19.8%,增幅减缓8.3个百分点。商品房供给扭转了增速回落的趋势(表3)。

  (二)房屋需求过快增长势头得到缓解

  为抑制房屋需求增长过快趋势,2005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财政部调整了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加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的调控力度。同时,相关部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房屋销售行为。这些措施使得个人住房贷款增速继续下降,投机和投资性购房需求过快增长得到遏制,市场秩序不断规范。2005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4万亿元,增长15.8%,保持自2004年4月份以来的增速回落态势。此外,由于汇率调整幅度较小、投机房产交易成本提高,短期内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资金不会大量撤出,但受到连续出台的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等调控措施的防范,也难以形成冲击房地产市场的有效力量。

  通过供求的双向调节,全国房屋销售价格的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黄金价格持续攀升需求增长强劲

  (一)黄金需求增长非常强劲

  从需求方面看,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黄金需求增长非常强劲。首饰的加工需求同比增加17%,投资(投机)性需求同比上升26%,以黄金为投资品种的交易型指数基金(ETF)投资增幅达440%。

  2004年以来,铜、铝、钢材等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资通过现货市场、指数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或者是期货市场参与交易。在商品期货价格全线上涨的背景下,作为重要贵金属的黄金品种也日益受到游资的关注。同时从黄金市场自身来看,1999年以来,黄金价格涨了一倍多,其良好的投资回报也提升了黄金在国际投资工具中的地位。在2005年以来黄金价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国际投资基金的大量资金投入,加剧了黄金价格的涨势。

  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投资者普遍担忧石油价格上涨造成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以及通胀加剧,这使得黄金的保值和对冲通货膨胀风险需求增长很快。另外,2005年以来,国际局势依然不太稳定,地缘冲突频频发生,印度洋海啸、美国新奥尔良飓风袭击、全球禽流感等自然灾害不断,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产生担忧,投资者利用黄金作为投资避风港的需求迅速增长,推动了黄金价格快速上升。

  (二)黄金供给增长有限,供给成本上升

  从供给方面看,矿产金作为黄金供给的主要部分同比出现了小幅下降,而官方售金受到协议限制,每年的销售数量相对固定。同时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燃料、电力、运费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采矿成本保持上升。黄金供给的相对有限性和供给成本的上升促成了黄金价格的上升。

  M1与贷款增速适度、利率汇率平稳运行有利于保持价格稳定

  2004年9月以来,除个别月份外,M1和贷款增长适度,增速稳定,M1的增长区间在10.5%-13%之间,贷款增速在12-14%之间,对缓解PPI、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压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货币市场利率和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运行,对稳定当前价格走势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景气指标分析

  (一)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提高,物价上涨预期大幅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2月中、下旬对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 居民对当期物价的满意度较上季度有所提高。一季度城镇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9.1%,较上季提高3.3个百分点。有22.1%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降低2.4个百分点。14%的居民认为“物价令人满意”,较上季提高1.9个百分点。

  2. 居民的物价上涨预期大幅下降。居民对第二季度物价走势预期较为乐观,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18.8%,较上季下降18.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创出自2003年4季度物价上涨以来的新低。其中,28.8%的居民预期物价上升,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2.9和0.4个百分点;10%的居民预期物价下降,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提高5.7和0.3个百分点。

  (二)PMI表明制造业稳定增长,新订单保持增长趋势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与上月持平,仍保持去年9月份以来大于52的稳定态势。2005年1月份以来,PMI已连续14个月高于50,显示制造业仍处于持续增长周期。新订单与上月持平,保持55.7的较高水平。新出口订单指数增长较明显,比上月提高3.4个百分点,达到53.8,显示出口需求依然较好。

  影响未来价格变动主因素

  (一)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国际因素

  1. 全球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不确定因素增多

  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但受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油价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略低于2005年。根据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4.3%左右。其中美国增长率预计在3.3%-3.6%之间,略低于2004年和2005年的水平;欧元区经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长率预计高出2005年0.6个百分点;日本有望摆脱“零增长”,出现强劲反弹,经济增长率在2.5%左右。

  2. 世界通胀压力相对减弱,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态势仍存在差异

  2006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虽有可能相对减弱,但存在不确定因素。国际政治局势与投机因素对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的干扰仍不可忽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大多数工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将低于2005年,但日本经济无法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估计2006年美国和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约为2.9%和2.0%,日本的通缩率约为0.1%。除亚洲地区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减缓。美联储在1月31日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再上调0.25个百分点至4.50%,预计3月下旬美联储还会再加息0.25个百分点,使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升至4.75%。欧央行可能会继续升息50-75个基点,但连续升息的可能性不大。日本银行结束了超宽松货币政策,政策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

  3. 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会带来国内价格上涨压力

  国际原油价格和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仍有继续上扬的动力和空间,但与前两年相比,增幅会有所减小。国际原油价格较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价格估计会在55-70美元间波动,但不排除再度冲破70美元的可能性。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二)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国内因素

  1. 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上的因素

  (1)投资有反弹的风险,会对价格造成一定上涨压力

  2006年前两个月,投资增长依然较快,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94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城镇累计施工50万元以上项目4858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913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9.8%。城镇新开工50万元以上项目1172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14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3.4%。投资到位资金9398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1.9%,增速比2005年全年上升13.7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38.2%。

  据估算,目前在建投资规模约为23万亿元左右,基本相当于目前3年的投资完成规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中部崛起需要大量投资,以及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目前各地投资的积极性依然较高。因此2006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投资增长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会对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和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带来上涨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速度的高低。

  (2)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推动价格水平上升

  从2006年起,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土地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资源价格改革最直接的效应是资源价格水平的上升,据我们测算,2006年资源价格改革将拉动PPI和CPI分别上升约1.27、0.7个百分点。此外,土地价格改革对未来价格水平将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2. 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下的因素

  (1)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会带来价格下降的压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根据商务部今年2月的调查,在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增加2.4%;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汽车、铁合金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产能过剩会带来过剩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

  (2)消费品价格存在下行的风险,是导致未来CPI向下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长相对较慢,居民的消费意愿持续下跌,而储蓄意愿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调查,认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8.6%,较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9和1.8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意愿连续四个季度持续下降;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38.5%,较上季略降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在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消费增长较慢的同时,近年来我国消费品产能在不断扩大,形成供大于求的格局。根据商务部的调查,在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种,占28.3%;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消费品普遍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2006年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

  (3)粮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成为CPI下行的因素

  200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4840亿公斤左右,比2004年增加146亿公斤。国内粮食产需缺口继续缩小。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粮食有望继续增产,而国内粮食需求基本稳定,因此今年粮食价格有小幅下降的风险,可能会对CPI有一定的下拉作用。

  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假设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3%,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2%,利率保持目前水平,我们利用模型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和CPI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一)预计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分别为增长率9.1%和8.9%

  总体上看,未来我国GDP的增长率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但仍会保持较高水平。模型对2006年四个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9.2%、9%、8.9%和8.7%,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率分别为9.1%和8.9%。

  (二)预计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长率为1.8%和2.0%

  未来物价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增幅比较平稳。模型对2006年四个季度CPI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5%、2.1%、2.1%和2.0%,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长率为1.8%和2.0%。

  (本文为课题研究成果,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部分内容有删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