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李宗品:单病种限价两头都要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 07:22 新京报

  今年以来,触及每一个生命个体利益的“医改”引起全社会强烈关注,医疗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关口。由于医改牵涉太多矛盾,数易其稿的新医改方案迟迟不能露面。不过,相关革新办法已在国内悄悄推进。据12月15日《新京报》报道,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在试行单病种限价方式,控制医保资金浪费,而卫生部也在做相关调研,有意借这一举措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笔者以为,单病种限价仅靠医保部门单方面推进远远不够,更需要作为执行主体的医院积极配合,而医院方面若能从规范诊疗流程、严把医疗质量的角度出发“自我
限价”,给患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治疗方案,那么功效将完全不同。

  一直以来,美国、法国、德国等多数欧美发达国家采用的都是单病种付费方式,病种数达几百种,基本覆盖了常见病。10多年前,我国也曾经想过采用这种办法,但后来不知何故未能施行。目前我国医保结算方式仍以按项目付费为主,这其实是向

医院放开了闸门。

  因为是敞开了门随便收,不少一心想创收的医院怎么会轻易放过赚钱的机会?

  “大处方”、“大检查”、滥用抗生素等过度服务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怎样才能抑制过度医疗服务这个“毒瘤”呢?由于信息不对称,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判断是否被“过度服务”,而掏医药费的医保部门则完全有条件牢牢把紧药费大门。可目前国家医保部门的角色似乎比较被动,并未能与医疗单位形成牵制局面,花国家、花大家的钱不心疼,大量医保费用白白流失。医保资金就那么多,这一“不心疼”可不是个小事,不仅仅让医保覆盖面提高不了,参保人群也随着多花冤枉钱,毕竟还有20%的药费还得自己掏腰包。

  现在,医保部门终于鼓足勇气开始收紧口袋了,对部分单病种实行限价,这是个好趋势。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北京市今年已在阑尾炎、白内障、甲状腺肿瘤等7个项目上实行单病种付费。不过,照这样的推行速度,还是太慢。而且实际上,还只是医保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医院本身没有积极性,而缺少了医院这一方的主动配合,这一改革措施实施起来难度会非常大。一方面,医院可以找个名目绕过实行单病种付费的项目,另一方面那些门庭若市的大医院,完全处于卖方市场的垄断优势,根本不在乎这些“雕虫小技”,因为他们即使放弃医保人群可能也不会伤筋动骨。

  不过,这对国内搞得并不好的医院来说,却是一个扭转形象、争取市场的好机遇。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则是看准了这一苗头,在国内率先推出128个单病种限价项目,4个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比市场平均价让出1万元,仅此一项就增加了来自外地的众多病源,这在竞争策略上其实已经为国内中小城市医院提供了一个范本。医院自身主动出击市场,自降成本、让利于民,与医保部门向医院推行的单病种付费相比,执行效果截然不同。笔者以为,在医改新方案出台之前,只要医保、医院两头能都先“热”起来,去挤压医疗服务中的浪费现象,“看病贵”也可大大缓解。当然,不管是医保部门制定限价病种,还是医院自我限价,一个惟一的大前提不能丢,就是医疗质量和规范必须保证。

  □李宗品(北京记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