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寅泉:833亿元拖累的不仅仅是患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09:54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评论员 商寅泉 11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糖尿病日。这一天,我们得到的信息有两个,一是我国糖尿病患者有4000万人之多,二是全国糖尿病人医疗费每年高达833亿元人民币。 4000万名病人与833亿的医疗费用,足以让我们感到恐惧。按13亿人口的比例算,也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杀手。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从它开始引发的数十种并发症,进而产生全身多系统的代谢功能障碍,直至危及生命,则是相当的可怕,因此人们把糖尿病称为“百病之母”。 笔者对医学常识知之甚少。本文也不想从单纯的医学角度分析这个病症,只想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层面探讨一下糖尿病人迅猛增长的社会原因,以及这个病的高发趋势不减会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及百姓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 沉重的生存与发展压力,是造成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患者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笔者相熟的一位朋友,前几天在南方一个城市突然离世。消息传来时,令人实在无法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位朋友在同龄人中、在同业人中都堪称佼佼者,由于业绩突出,曾荣获全国劳模的称号。后来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他的事业之途突然中断,人生也陷入低谷。两三年过去,没想到传来的竟是永别的信息。这并不是个例,我们几乎每隔几天就能从媒体上得到相同的信息。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就是在人们进入精神高压力时期的同时,没有获得缓解这种压力的技巧与方法,倚仗自信倚仗年轻,一味地在压力下“扛”着,从主观到客观,都没有缓解压力的主动与自觉。英年早逝,有自身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医学家只研究医学层面的东西,社会学家只关注社会学层面的东西,很少有人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做一些较为透彻的分析,诸如搞一些讲座、出版一些书籍,告诉在生存压力下打拼的中青年人如何在事业发展与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之间实现平衡。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学界人士的一个疏漏,也可以说是医学界有待于开垦的处女地。 不正常的工作制度与自身对健康的忽视,是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肿瘤高发的另一个原因。笔者手头有两份资料。一份是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1030位市民的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访者需要加班才能完成本职工作,14.5%的人两天要加一次班,28.1%的人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另一份是北京市征兵办向外界透露的青年体检结果统计,今冬征兵参加体检被淘汰人的近半数是因为视力不足和体重超标,还有长时间坐姿引发的肛肠病。在全部参加征兵体检的人中,居住在城区的青年身体状况普遍不如乡镇青年。 这两份调查结果,都为糖尿病、心血管病、肿瘤这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为什么快速增长提供了佐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833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费用对GDP的增长数值有正面作用,但它的实际效果却是负面的,因为它没有产生任何物质成果,却大量消耗了人们应该用以购买消费品、提高生活水平的金钱,同时由于患者增加,又相对减少了物质财富的创造与产出。因此,笔者说833亿元拖累的不仅仅是患者,受损害最大的恰恰是正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的国家。以糖尿病人眼下的增长速度,再过5年、10年,将不会停留在1/30的比例。发展成6500万患者,就和13亿人口成为1/20,再往下就是1/15、1/10,医疗费用也会成倍增长。如果真到那种地步,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负担,那才是后悔莫及。 让我们牢记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禁烟限酒、适量运动、心态平衡,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准则。如此,我们才对GDP的增长有实实在在的贡献,才能拥有一个不算遗憾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