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陈宪:重商主义还在影响中国经济生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2:16 新民周刊

  国际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就每一个短期而言,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是依靠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的消费需求(其占比一般为三分之二以上),不可能主要靠出口,在长期,也不可能靠投资。

  撰稿/陈宪

  因为教过《经济学说史》这门课,对重商主义有些了解。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总觉得还有重商主义的影子。一次和留美回国的周洛华博士聊起,他说,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时,有一位教授也如是说。

  重商主义是全盛于16、17世纪的一种经济思想。它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是商人资本(最初的资本形态)占统治地位、产业资本在进行原始积累的时期。重商主义宣称,只有货币或能够实现为货币的物品(主要指金银)才是财富。这种货币即财富、财富即货币的观点,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求。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但国内流通的利润只是让渡利润,只有将商品输往国外,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量。因此,国家要富强,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增加国际收支盈余。以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成为科学以后,对重商主义的进步意义及谬误已有系统的评价。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当然不能把当下中国的国际贸易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乃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与重商主义简单地挂起钩来,更难以计算和证明其相关性,但是,我们可以从发展阶段、现行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现重商主义对今天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就资本原始积累的水平而言,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与重商主义时代大致相当。当然,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我们也不能机械地进行比较。而且,毕竟人类社会已经跨越了重商主义时代,公开主张其思想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然而,今天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对货币资本的追逐,资本原始积累的现象,总是认为贸易顺差比逆差好的思想,与重商主义时代有相似之处。这不能不说重商主义的影响与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际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就每一个短期而言,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是依靠内部需求,尤其是内部的消费需求(其占比一般为三分之二以上),不可能主要靠出口,在长期,也不可能靠投资。然而,中国这“三驾马车”的状况,不仅和国际经验相去较远,还表现出重商主义影响的痕迹。第一,投资率居高不下(2003年和2004年都在40%以上),大大高于国际一般水平。这不难理解,中国这么大,发展水平又比较低,需要投资的地方太多太多。只要有那么一点可能,需要就会转化为需求。一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或由其推动的投资,二是外国(境外)直接投资,三是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的条件下,民间的直接投资,这是拉动投资需求的三股主要力量。第二,与第一点相对应,消费率居低不上,大大低于国际一般水平(2003年和2004年都不到60%)。消费是收入的函数,长期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这是消费率长期走低的主要原因。在城乡二元结构、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中,还存在着许多导致消费率难以提高的因素。例如,在社会保障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时,人们就会牺牲现期消费,增加储蓄以获得未来消费。第三,消费率低,最终需求不足,高投资所产生的巨大生产能力就把目光盯住国际市场,出口自然旺盛,贸易持续顺差。重商主义所期待的结果产生了。

  不难看出,中国“三驾马车”的这一状况主要与现行体制有关,因此,可以说,当下的某些经济现象与重商主义的主张相似这件事,是被现行体制倒推出来的。这再次深刻地证明,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绝大部分问题的关键。当然,也有许多观念层面的东西,也是重商主义影响存在的原因之一。如中国人勤俭持家、偏好储蓄,也可以对消费率偏低给出一些解释。还有人说,我们穷惯了,所以外汇短缺时的习惯没有改掉。一直觉得出口比进口好,受出口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思想(即重商主义的思想)主导。不过,存在决定意识,经济条件和环境变了,观念就会变的,这倒不用着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重商主义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