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比尼预言:3年后美联储后悔大印钞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 10:46  南方都市报

  末日博士再预言:3年后美联储后悔大印钞票

  摘要: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曾准确预测房产泡沫的崩溃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紧缩。他因论调悲观而闻名———他是最悲观的末日预告者。可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是:鲁比尼认为,奥巴马政府的决策者,尤其是备受外界尖言冷语的盖特纳,干得还不错。前路仍然坎坷,但他已看到了衰退的结束和经济增长的曙光。

  当伯南克在谈论全球储蓄过剩是不平衡的源头时,盖特纳已在谈论美国的赤字和泡沫风险。——— 末日博士称赞盖特纳

  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曾准确预测房产泡沫的崩溃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紧缩。他因论调悲观而闻名———他是最悲观的末日预告者。可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是:鲁比尼认为,奥巴马政府的决策者,尤其是备受外界尖言冷语的盖特纳,干得还不错。前路仍然坎坷,但他已看到了衰退的结束和经济增长的曙光。

  末日博士准确预测房产泡沫崩溃

  2007年3月28日,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出席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讨论美国经济的趋势。每个人都在关心“住房市场的实质性修正”问题,在已准备好的发言中,他说,幸运的是,次贷市场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将得到控制。更好的是,“疲弱的房产及部分制造业的问题尚未波及其他经济领域。”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高于120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超过1400点,而美国的失业率为4.4%。

  如今回顾起来,这个说法可是糟透了,他的许多其他说法也一样糟,例如:房产危机正在自我修复,而它所带来的困难可能只是一个“小生境”问题。如果专家都错成这样———仅两年内,失业率翻倍,金融市场缩水近半———他们所谓的专业知识还有什么用处?从2007年底市场升到一个高峰再到数月后的急剧下降,所有的主流声音,包括政府、财经新闻和商业及金融机构,都低估了这场灾难。

  正当伯南克表示房产问题可以得到控制之时,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经济学家鲁比尼发表了一篇文章,称房产市场的低迷远未触底,其紧缩程度将是数十年来最糟糕的,而且其后果将波及经济的方方面面。2006年9月,各地的市场行情仍在上涨,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总部的一个研讨会上说,美国消费者很快就要“完蛋”了,而这意味着美国经济衰退后全球经济的“硬着陆”。另一位经济学家否认他的观点为“类推预测”。出于猎奇心理,IM F在内部通讯上发表了鲁比尼的谈话,标题为“邂逅末日博士”。

  鲁比尼因此而配得“鲁真人”这一无人可取代的地位。随着市场真的崩溃,人们越来越想知道他对经济的看法和预测。他也得以到处旅行,仲春时分,记者在香港遇见他,并且问他下一步担心的是什么。

  对话从三方面让人意外,他对财政部长盖特纳有相对较高的评价,盖特纳几乎是奥巴马经济团队中最少被人称誉的;对奥巴马政府的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的总体支持(仅有一方 面 例外);以及透 视 当前 的 危机 去 猜测未来复苏可能带来的问题。

  在对危机发展并演变成灾难的理解及政策应对的回顾中,鲁比尼对盖特纳赞誉有加。

  和以往相比,为什么这一次的危机损失这么大,错得这么远?鲁比尼说,不同的是信贷与股票间的差别。也就是说,股票市值损失虽然很具破坏性,但拖欠贷款却使银行自身陷入困境并造成一个“乘数效应”:“当有信贷紧缩出现时,金融机构每损失1美元的资本,信贷的收缩就放大10倍。”这就是去年秋天发生的事,银行因顾及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切断别人的周转资金。

  这次危机和已往的更大不同还在于,投机泡沫所牵涉的经济面比仅从“次贷”二字字面上理解起来要广泛得多。他列了一份长长的清单:“房屋净值贷款行,商业房地产,信用卡,汽车贷款。”这只是清单的开头,他想强调的是,几乎所有形式的借款都超出了合理的限度,而且大多数形式的资产都被哄抬过高。“不仅在美国人们谈次贷问题,英国也有房产泡沫,西班牙,爱尔兰,冰岛,还有新兴欧洲的大部分,从波罗的海直到匈牙利和巴尔干地区,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传播和破坏会如此严重。它不仅是局限美国,也不仅是局限于次贷问题。这是许多不同的经济体内同时出现过激(经济)行为并导致的危险临界点。”

  不赞同伯南克,称赞盖特纳

  鲁比尼不赞同伯南克及他的前任格林斯潘的做法。他们维持太久的过低利率而且刻意粉饰淡化他们一手所引起的泡沫。他们不断地说这只是房产市场的一个小下坡,很快就会触底反弹,不断地声称次贷问题是个容易对付的小问题。这些当然都大错特错。“伯南克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但这么说并非要指责他。让泡沫继续是每个人的利益。我们从群众中没有学到智慧,却感染了他们的疯狂。”

  “2007年夏,当花言巧语已不能自圆其说时,美联储和布什政府被震惊了。他们知道分析错了,却也不清楚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而且一直以来,他们的政策还慢两拍,”他说。

  而关于盖特纳对形势所做出的判断,鲁比尼表示尊敬。“你知道,当盖特纳成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后(2003年),他的前8个演讲都在讲系统性风险问题。”(日益复杂并相互关联的金融体系已经变得让人难以真正去了解风险的程度,难以把握法规与迅速变化的现实之间的差距。)鲁比尼认为,这种论调的不同反映出背后信念的差别,也即,在金融泡沫尚在形成之初时,政府是否可以有所作为?

  到泡沫崩溃之时该如何应对,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看法相同。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在下调利率直至零点,并往市场注入大笔新资金。但他们难道就不能防范于未然吗?

  伯南克和格林斯潘一样对资产泡沫持错误的态度,美联储的指导思想是:泡沫尚在形成之时,什么都别做,不要试图去刺破或遏制它,因为你怎么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泡沫?想精准的刺破泡沫就和想用大锤子做神经外科手术一样不可能。

  在“繁荣—萧条”的周期内,泡沫带来的损害,鲁比尼说,比政客和传媒通常承认的都要大。股市最终会恢复,就像所有“买进—持有”的投资者们不断告诉自己的那样。(日本例外,20世纪80年代,那里的主要股票指数为39000,而今天却仅有约9000。)但那并没有考虑进去大幅波动给实体经济造成的损伤。“这些资产泡沫正变得日益频繁、危险、恶毒和代价昂贵,”他说。80年代来的房地产泡沫之后紧跟着S& L危机和1991年的衰退。而2001年的衰退又紧随90年代的科技股泡沫其后。“可能有十兆美元的家庭财富(不仅仅是房产价值,还包括其他投资和资产)在最近的危机中丧失。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新增了七兆美元的公共债务。最终,这些债务将会阻碍经济增长。”

  有其他出路么?有,除非央行采取“更对称的办法”对付泡沫,试图在泡沫形成之初就控制它们,而不仅仅是去应付突发的后果。“盖特纳就预见了危机,”他说,“当伯南克在谈论“全球储蓄过剩”是不平衡的源头时,盖特纳已在谈论美国的经济过激和赤字。像英国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那样,他警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必须以更细致的态度对付资产泡沫。”

  美联储大肆印钞票的危险

  如何更好管理泡沫问题是个历史性问题,因为鲁比尼已经看到了另一个泡沫的出现。

  在总体上,他对奥巴马财政计划的支持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必须赞赏他们,在问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就做出了3项主要成就,”他说。这些成就是,80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的通过,抵押贷款救援计划,和帮助银行清除不良贷款的“有毒资产”计划”。他说,最初版本的银行救援计划是“拙劣的”,但后来的版本不错。虽然细节上仍有商榷,但总体方向上是正确的。

  但总有一天,危机将会渡过。鲁比尼固执地认为公职人员应该预见三四年后的危险。记者问他,2009年的哪些决定,会使我们在2012年后悔?

  谈话中的唯一一次,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后悔可能有许多,即使是最好的政策,有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列举了三个。

  首先是银行。和克鲁格曼一样,鲁比尼警告说,许多银行实际都很弱。与其不断给其输血,不如直接国有化。“我很担心我们不能适当处理银行问题。为避免有些要破产的银行成为僵尸银行,政府应敢于面对,适时地将他们国有化。接管清理后,再私有化,不这么做我们会留下遗憾。”

  其次,“债务货币化”。这听起来像是抱怨政府现在花钱太多将来会后悔。鲁比尼的想法是,在一个精细的过程中关闭目前正在全面启动的刺激计划。

  “美联储现在开始执行一项政策,他们直接货币化大约一半的财政赤字,”他说。公共债务在攀升,联邦政府将其中的一半以印钞票的方式来补救。“从短期来看,货币化不是通胀。银行持有大量的金钱,而他们并没有发放,这些不流通的钱不会导致通胀。”

  但鲁比尼猜测,2011年经济衰退可能结束,那时银行就想借出去钱,企业和个人要借入并花销。这将是鲁比尼所谓的“战略撤出,吸收流动资金”的时机。也即抽一些钱撤出流通,这样它就不会在一轮新的泡沫里抬高房价和股票价值。这将是“非常,非常棘手的。”

  他以近来的例子告诫大家。最后一次美联储试图管理这个“吸收”过程是在2001年的经济衰退后。为了尽量减少“9·11”对经济的影响,格林斯潘在网络经济泡沫崩溃之际迅速降低将基准利率由3.5%降到了2003年的1%。到2004年开始全面复苏,格林斯潘开始提高利率,以他称之为“慎重有序”的速度进行———每6个周升25个基点。“这意味着将需要两年半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利率。”鲁比尼说。“而这正是问题之源,因为在当时,货币已经“便宜”很久了,这样就加剧了房产泡沫。所以,教训是,当复苏开始时,应该让利率迅速恢复正常。”

  “但这也很棘手,”他继续说道,“如果在经济没有复苏到足够强壮之时让利率升得太快,最终可能会像日本那样陷入衰退。当然,如果升得太慢,又可能造成通胀或其他资产泡沫。”分清是非的最大困难还是“用大锤做脑外科手术”的论调对干预论的冲击。

  而在鲁比尼看来,除了干预以外,别无他途。“我们必须做出合适的选择以避免真正的衰退,”他说。他还补充说,现在就去计划如何避免太多资金流入的后果并非为时过早。

  “我们在不断重演泡沫经济的基础上增长,”他说,“我们的增长模式是过度消费加缺乏储蓄。现在因为我们借得太多,这种模式已经被打破了。在过去的15年或20年中,太多太多的人力资源投入金融活动,而不是其他更具生产性的活动中。这个增长模式就是在最不具生产性的资本形式中,如房产业上,过分投资。我们一直处在这种泡沫型增长模式中。我们唯一能快速增长的时候也正是大泡沫形成的时候。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经济增长能摆脱泡沫吗?”

  “我想我们必须……”他停顿了一下说,“受这次过激消费的影响,我们今后的增长潜力将会比较低,可持续增长可能意味着未来将在基础设施中缓慢投资,并重建我们的人力资本。在某些经济面上,我们可以预期更多可持续,更少泡沫的增长。但是找到一个新的增长模式并非易事。”

  文/James Fallows

  编译/本报记者 彭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