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经济学人 > 赢在未来-商界领军人物推选活动 > 正文
(作者系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硕士(1993年)和博士(2000年)。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
如果我们从货币角度来看这次经济危机,事情很简单,归结起来就是超发钞票,必有后果。令人不解的是,总有人有意无意的慌慌张张、匆匆忙忙说市场失败了,而其实超发票子的唯一权力掌握在各国政府的手中。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亦出现了超发钞票的局面。2002年之前中国还是通缩,到2007年1月,中国的CPI还是比较低的,当年5月份突然出现了激增,令很多人一时反应不过来。很多人不愿意去承认新一轮通胀的到来,许多企业对价格成本激增的反应都相对滞后,而当我们开始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发现事情远比我们想象中严重。
不是任何情况下成本都能把价格顶起来的,今天的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成本要普遍的把价格顶起来一定要有货币条件。货币带来了总购买力的提升,才能够把成本往上顶。当一个商品开始顶另外一个商品的价格,连锁发生成本价格递进的时候,不是个别商品出了问题,而是货币出了问题。社会总需求是由货币表达的需要。当通胀超过了公众能够承受的水平,调整也就在所难免。然而货币的力量有时会反向发作。
此次危机中,美元走软,美国进口减少出口增加。我国两个三角洲出口行业马上挨了当头一棒,有人建议给这些企业减税、贷款。但现在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企业没有出口。如果市场没了需求,企业不考虑转型,你光给它贷款它是没有用的。之前,我国内需为了给外需让路,已经被“左一刀、右一刀”杀的不成样子了,现在最难受的地方在于,外需下去了,内需也下去了。
因此,基于现在的市场现状,我认为未来的发展是不能光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防止通缩能起一点作用,但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靠体制调整。
第一、应尽快结束价格干预。兰州拉面价格干预后,面条变细了,这是对于“量”的反应。更为可怕的是“量变”会演化成“质变”。上级管控部门定价封住了产品价格,可是底下成本在上升,一些企业因此处于两难境地。
第二、政府减支减税。各级政府近年税收增长很快,过去很多政府许诺很高,喜欢排场,这方面必须收敛。内需增长必须解决大分配结构的问题。以往居民板块比例不到50%,而企业和政府占的比例偏高。
第三、加快行政改革。要把前几年大型行政部门改革的题目重新提上日程,政策要调整的非常快,因为局面变化是非常快的。前几年抑制内需,现在要进行反向调节,一些事情要重新评估,涉及到计划、发展、国土、城建、环保、安全的这些环节,都有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在里面。
第四、改革土地改革政策。有人说中国股市跌的这么惨,中国经¬济没有希望了,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中国不是日本,日本多年经济低迷,财政为了扩张,把日本的河底都铺上了水泥了,他没什么好修的了。中国不一样,要修的东西还很多,财政可以考虑前总理朱基的经验,发行国债,控制好资金用于国土整治、设施建设。
从我的观察看,我认为中国以货币为中心的这个变量发生了大起大落,中国GDP增长率从12%回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现在还远远没有见底。GDP跌落带来的是连锁反映,坏消息会一个接一个的出来,坏消息还会刺激更多的坏消息,你不买会刺激更多人不买。这个道理与2007年的时候“你买我也买”是一个道理。
我们不用去恐慌什么,毕竟冬天真正来到的时候没有那么冷,冷的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想着夏天,还在想着8000点,还在抱着幻想,所以会觉得特别冷。
企业家应该懂得舍弃。回笼资金,收缩毛孔,从而渡过财政难关。更重要的是,要以未来30年为战略,早做准备,早做调整,随着中国的产业企业从大规模的变动重新找到出路。
稿件来自:《东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