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经济学人 > 赢在未来-商界领军人物推选活动 > 正文
(作者系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国际财务策划标准联盟协会副主席、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经济学家、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控股集团执行董事、美国格林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破产后,整个金融市场按照1907年的模式,从第一阶段走到了第四阶段,银行各自大量存储现金,阻碍了银行间借贷的正常流动。而随着金融市场状况的逐步改善,在政府干预的刺激下,银行间借贷也会有所恢复。下一步,各国应当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的增长,如果措施不当,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亦有可能出现。
尽管由于没有放开货币和汇率管制,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但是自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基本面已发生诸多改变,GDP增长下滑的迹象越发明显,国家宏观货币政策从年初的从紧转为9月份的两次“双降”,各级政府纷纷启动大项目固定投资,试图拉¬动区域经济增长,采取刺激内需产业升级的方式,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从目前来说,一方面,中国经济体自身要转换发展模式,大力刺激内需,加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则需要警惕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风暴对中国产生的冲击,需警惕外资大规模出逃而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尽管广东浙江出现大量中小型企业倒闭的现象,但这是缘于多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出口出现大幅下滑导致的,而这种出口的下滑并不是衰退,而是出口增长的减缓。我们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我们也应该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虽然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30年了,其中我们也加入了WTO,但是我国金融业开放与创新、金融自由化却一直不足,甚至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但当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金融制度到底如何改革的机会。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事实上,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金融监管机构的松懈所致。那么,美国不成功的监管政策,是否会导致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放慢以及阻滞金融创新的发展?
我想不会也没有必要。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当前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各种事实都已经证明,中国对金融体制的开放,一直是持审慎态度,这正好为中国不至于深陷全球化金融危机提供了有效保护。尽管中国央行和商业银行持有部分美国问题债券,但是中国金融与外汇管制,国际化程度较低,没有直接的大规模冲击。只要实体经济与资产市场不殃及商业银行系统,中国较易实现“软着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在给中国带来挑战、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不少机会。比如,在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从紧货币政策松动等等方面,中国在推进对外开放,更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更为审慎态度。对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测性,提高国内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当务之急。
对于正在向成熟市场学习的中国,经历此次风暴的洗礼,更要引以为戒。未来金融创新时应更加谨慎,尤其是风险控制方面和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现在许多国际金融衍生品的设计是建立在透支消费的基础上,这类产品本身就包含很大风险,因此在产品设计和相关投资时务必要小心。不光是金融产品如此,在其它技术性产品的引进,甚至政策的制订上,也都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风险控制与金融创新永远在博弈过程中,要实现有效平衡与和谐,既不抑制创新,又能控制风险才能在金融市场上达到最优。
对于企业未来的战略转型来讲,经历此次危机的洗礼,将会更好地去思考如何优化外贸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只有经历过多次洗牌的企业,才能逐步奠定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中,首要的就是要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发展自主名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出口结构调整,避免低层次竞争,减少贸易摩擦。如果产品结构优化,与发展中国家形成错位竞争,国内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就更为广阔。如果走质量提升之路,即使出口数量不变,出口额就仍能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稿件来自:《东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