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汝劼:PPI和CPI惊现剪刀差(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22:31  中国报道

  全球“滞胀”风险提升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开始步入高通胀时代,出现全球性的经济“滞胀”风险正在加大。国际分析评论认为, 上世纪 70 年代“通货膨胀的噩梦”死灰复燃, 世界经济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压力。

  2007 年美国消费价格上涨 4.1%, 创下自 1990 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据欧盟统计局统计, 受到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今年 1、2 月欧元区的通胀率达到 3.2%, 创下自 2002 年欧元流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大大超过欧洲中央银行为控制物价稳定所设定2%的警戒线。据欧盟委员会估计, 欧元区通胀率在今后几个季度内仍会保持高位。新兴国家也开始面临着通胀高企的巨大压力,一些国家已经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伴随着油价、金价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扬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后续影响的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开始露出滞胀的苗头,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据欧盟委员会估计,通货膨胀压力加剧以及欧元升值等因素进一步拖累了欧元区经济增长。2007 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仅有0.4%, 占欧元区经济 60%的消费者支出也呈六年来的首度下降, 显示出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日本经济2008年二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全球性“滞胀”风险将直接制约我国产品的出口,也使得国际原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不会出现趋势性好转,其传导性影响作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PPI的上升,加大企业经营成本。

  从国际经验来看,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时,总需求增长拉动价格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同步上升,也就是所谓“高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形态;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时,成本推进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总产值下降,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高通胀低增长”的所谓“滞胀”的经济形态。

  PPI和CPI出现剪刀差,说明上游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能向下游产品(特别是消费品)转移,工业企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的成本上升无法实现转嫁。在这一现象开始时,企业可以压缩利润空间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消化成本的上升。如果PPI和CPI剪刀差拉大,并且持续存在时,必然会超过企业的消化能力,企业亏损甚至破产不可避免。这就是成本增加、价格上升、生产下降的“滞胀”现象。

  从PPI和CPI的剪刀差现象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趋势来看,控制通货膨胀(一控)的重点必须由收紧总需求转向控制总需求和降低生产成本并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一保)的难点也在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改善经营环境。

  首先,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清理政府行政性收费,帮助企业减轻成本上升压力。税收收入高于经济增速的现象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当前经济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减税措施实现其理性回归,并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可以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就业,降低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其次,引导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通过企业内部挖潜消化成本压力。最后,加大对“三农”倾斜和支持的力度,保持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以缓解因国际粮食价格危机所引发的高通胀。

  (文中数据主要引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苏汝劼,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系宏观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室主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