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诺贝尔奖的聚光灯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 13:26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周 楠 梁建刚 实习生 迟恩慧

  北京时间10月15日晚7时,2007年诺贝尔奖最后一个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出,授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莱昂尼德·赫维奇、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社会研究学院讲座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和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杰·迈尔森。一周来,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布把各项得主推到全球的聚光灯下,成为全人类的骄傲。

  而在诺贝尔奖的聚光灯外,其实还有一些学者们,身处前沿,默默努力。正如诺贝尔所说:“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幸福……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日益扩大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而存在于人类身心上的细菌也将逐渐消失。”这些优秀的精英,同样在“消除人类身心上的细菌”,同样在“播种幸福”。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

  征服癌症在路上

  关注对象: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罗纳德·埃文斯、美国学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及其学生卡罗尔·格雷德

  10月8日下午5时30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开始揭晓:美国的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与英国的马丁·埃文斯,共同分享了今年的第一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三人的贡献,同是一项如今已在所有生物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基因靶向”技术,这一突破使我们对基因功能的认识大大提前,也对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位得奖人当之无愧,但有人同样具备获奖实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学系主任管又飞教授向记者介绍,还可关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位埃文斯———罗纳德·埃文斯,和从事端粒酶研究的美国学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及其学生卡罗尔·格雷德。其中,罗纳德·埃文斯领导的实验室发现了“核受体超家族”,从而开拓了核受体转录因子这一极富潜力的研究领域。

  生涩?管又飞解释:核受体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因子,当它和其它因子相互作用后,就能调控生物基因,再在生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表现出来。“这个小东西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癌症、不育、肥胖、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它很可能就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种原因。”

  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早在1987年就发现了一种能合成染色体端粒的端粒酶。这种酶能使端粒增长,使染色体自我复制。这个发现同样和癌症等失控恶性细胞的生长息息相关。端粒也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他们发现的端粒酶,在一些失控的恶性细胞的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布莱克本表示,通过降低端粒酶的数量,可以在数天内杀死癌细胞……

  征服癌症?那意义可远远不止一个诺贝尔奖。

  化学领域:

  煤变油的催化剂

  关注对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盖博·索马杰、美国科学院院士科顿教授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后,舆论普遍表示,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无愧殊荣。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贺鹤勇,将埃特尔研究的表面化学比作数学,来强调两者的基础作用:“表面化学虽然无法直接应用于实践,却可通过如今已无所不在的催化剂,直接联系我们的生活。埃特尔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可帮助人们理解铁为何会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等原理,甚至可解释地球臭氧层遭破坏为什么与整个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休戚相关……”

  然而,除了埃特尔,在表面化学领域,其实还有一位大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盖博·索马杰。“两人研究领域基本相同,学术成就堪称比肩。我觉得,这次诺贝尔化学奖并非表彰一项重大学术发现,而是综合了科学家多年的学术贡献后颁发的,更像一次‘终身成就奖’。否则,索马杰绝对有理由共享这一殊荣。”贺鹤勇说。

  盖博·索马杰1935年生于匈牙利,1972年起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作为最早洞察到表面化学研究巨大潜力的化学家之一,他的研究不仅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更提出了许多极富现实意义的举措。贺鹤勇说:“索马杰教授曾提出用转换剂净化汽车尾气的方法,能使汽车尾气中一些污染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美国洛杉矶市应用该方法后,污染性气体数量明显下降。又如,当今世界石油供给日渐紧张,索马杰在表面化学领域的研究将为煤变油、甲烷转化汽油柴油等技术,提供更加有效的催化剂……”

  而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游效曾看来,美国教授科顿“如果不是今年去世,也完全有资格站上最高奖台。”

  游效曾说:“科顿的研究几乎涉及无机化学的每个领域,37岁就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名誉院士。他是金属元素化学、酶结构化学的先驱之一,最突出的贡献在金属—金属键领域,使我们对元素周期表中接近半数元素的化学性质的认识有了彻底转变。他的著作《高等无机化学》近半个世纪来一直被视为该领域最具权威的教科书。”

  物理领域:

  他应用了巨磁电阻效应

  关注对象:美国科学家斯图尔特·帕金

  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苏内·斯万贝里院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物理学研究正大踏步前进,中国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他对此次中国是否有希望获奖却笑而不答。答案最终揭晓: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获奖。

  “客观地说,虽然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相对美、日、欧科学家所取得的尖端成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金晓峰说。

  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得奖的原因,在于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微弱的磁场变化也可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一研究打破了人们100多年时间内认为磁阻效应难有改进空间的观念。”金晓峰说:“然而,在巨磁电阻领域,和费尔、格林贝格尔齐名的,还有一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特·帕金。相对于两位科学家对巨磁电阻的发现,帕金在其工业应用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晓峰介绍,费尔和格林贝格尔虽然在1988年发现了这一效应,但是一直到1994年,帕金才终于根据这一物理原理,研制出新型的读出磁头,将磁盘记录密度一下提高了17倍,终于使磁盘在与光盘的竞争中再次重新处于领先地位。“如果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是这一原理的发现者,那么帕金就是将发现转换为实际的大师。”

  如今,帕金正致力于一项由巨磁电阻效应衍生出的新型技术,其好处在于———如今的电脑,关机后没有存贮的数据都将丢失,而运用这项新技术,今后的计算机不需要在开机后等待将程序从硬盘调入缓存,而像电视机一样,即开即用。

  金晓峰表示:“我觉得斯图尔特·帕金在巨磁电阻领域的科学贡献,完全可以和费尔、格林贝格尔相提并论。”

  经济学领域:

  从“金融危机”到法国天才

  关注对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

  当2007年诺贝尔奖最后一个奖项颁出,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甚至于历年在欧洲被视为诺贝尔奖预测“风向标”的英国网站“立博”,这次都栽了“跟头”———大奖的三位得主,竟然连榜单都没上。诺贝尔奖再一次显现了它的神秘。

  而上海大学教授陈宪认为,似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克鲁格曼教授或法国经济学天才让·梯若尔,更应得奖。

  “克鲁格曼,一场灾难而奠定的大师。”陈宪介绍,1994年,在亚洲经济一片看好中,他却发表专文,批评亚洲模式侧重于数量扩张,轻技术创新,所谓的“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果然,3年后,亚洲金融危机风暴席卷,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就此确立。

  “这还只是牛刀小试,克鲁格曼堪称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大师。”陈宪说,他所提出的“战略贸易理论”开辟了贸易学一块新的领域。“所谓‘战略贸易理论’,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前提下主张政府干预的贸易政策理论,这项理论对一个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处于追赶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而法国经济学天才让·梯若尔在20多年学术生涯中作出的贡献,足以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一个个重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博弈论到激励理论,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他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