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诺奖得主:如果能源枯竭人类就到尽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3:46 深圳商报
“如果我们的能源资源枯竭,人类也走到了尽头。”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先生,在昨日的首场演讲中始终贯穿着这一主题。 从演讲中,记者深深感到,诺奖得主绝非研究室中的“学究”,他们关注着身边所有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信息—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许,这正是他们的不凡与过人之处。让我们在论坛开幕首日,去聆听4位诺奖得主的精彩观点。 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罗·卢比亚: 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63岁的卡罗·卢比亚精神矍铄。他演讲的题目是:《21世纪的能源和环境》。 众所周知,目前能源的消耗迅速上升。卡罗·卢比亚提供的数据是,世界人口在新世纪增长了4倍,而我们的能源消耗增加了16倍。而令人担忧的是,一次性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的消费,每一年都以2%的速度增长,但是从2000年到2003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却不是很快。同时,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迅速增长。 他建议使用的新能源是,核能和太阳能。但卡罗·卢比亚表示,核能和太阳能的运用还面临着技术上的问题。但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相信2015年、2020年的时候将会开发出新的可以替代化石能源。 卡罗·卢比亚介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储存起来——很多国家正在发展这种技术。他举例,“64兆瓦的设备,它的成本只有两亿美元,可以产生大量的电力。” 新技术同时带来了好处,卡罗·卢比亚说,现在电价是十几美分一度,再过几年可能会降到五到六美分一度。 他最后总结:“我们需要进行这种技术上的过渡,过渡到新的能源,使人类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 发展才能获得免疫力 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门口碰上托马斯·谢林的时候,感觉他非常“酷”:戴着墨镜,笔挺的西装,高大的身形俨然一位明星。 托马斯·谢林在演讲中表示,他一直在关注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以后所产生的气候变化。那时候气候变化会变得很严重,那时候地球会是什么样?文化会是什么样?经济会是什么样?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 托马斯·谢林认为,应对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最有利的武器就是经济和健康。他举了一个例子。在世界上有一百万儿童会因为营养不良染上麻疹而死亡。“在今后五十年如果消除营养不良状况,如果能给大家喝洁净的水,改善卫生,像麻疹这样的疾病,即使一个人得了病也是很轻的,不可能要了命的。”他补充说。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托马斯·谢林给出的建议是,各国尽量达到《京都议定书》排放指标。他特别提到,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发展来减缓气候变化;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够获得对气候变化的免疫力。“我们可以依赖那些自尊的国家做出认真的承诺,我指的承诺并不是要做出硬性的承诺,而是承诺他们要做——加大投入,加强科研。”他说。 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诺贝尔奖是对科学的庆祝 诺贝尔奖应该被看作是对科学的一种庆祝,而不是对发现者的一种奖励。我们当然是聪明人,但是有很多的聪明人他们也都应该获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科学的发现往往不是孤立做研究的个人所发现的,他应该是科学界的共同成就。一个人要想进步得快,必须做广泛的研究,科学家之间要相互的交流;科学家他们应该花一些时间满足自己的好奇感,科学的进步就是这样获得的。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沃尔特·科恩: 煤和铀是两种危险物质 希望大家特别关注这两个物质—煤和铀,煤使用时候带来的一些问题,除了造成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在燃烧过程当中还出现了几千吨不希望出现的气体,如二氧化氮等等,这些附加的物质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而核反应堆则成了恐怖主义分子非常容易袭击的目标,随着核反应堆数量的不断增加,核反应堆出现泄漏和其他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核废物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运行核反应堆的成本会使我们不得不减少使用或者探索使用其他替代能源的成本以及人力、物力资源。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安全和可再生能源研发工作,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能,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想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主要的大国,应该共同努力找到一个各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