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诺奖得主聚京为地球会诊:能源危机何以为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3:44 解放日报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我们不加限制地使用能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对人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我们的能源资源枯竭,人类也就走到了尽头。”在昨天的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面对各国科学家发出呼喊。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大自然的变化节奏、变化速度之快,超过自我平衡的能力。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高地可以搬家了。”澳大利亚“国家地球空间参照系统”战略科学顾问库尔特·兰贝克教授的观点同样令人揪心。 这也决不是杞人忧天——— “对照童年,我们可以说,下雪天少了,高温天多了。但现在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孙辈会过什么样的生活。”200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托马斯·谢林教授忧心忡忡,因为他相信,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国家经济,还影响人类健康。 “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大概在2050年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各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仍会继续上涨。如何应对2050年发生的能源危机?靠核电行吗?”199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沃尔特·科恩教授从另一侧面表达了对能源危机的担心。因为在他看来,人类还没有足够智慧来处理一个布满核反应堆的星球。 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在他的报告中也有这样的表述:“今天我们地球环境的变化正在加速,并且把地球系统推进到一种新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地球的历史上是找不到相似类型的,这正是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 能源危机,何以为继 “目前,全球年均消耗的能源相当150亿吨煤。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依然在快速增长,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石油、煤和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每年都以2%的速度增长。”卡罗·卢比亚列出的数据不容乐观。 “现在对能源的消耗量远远大于可供应量,所以生态就失去平衡。如何实现消耗量与供应量速度匹配?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说。 “煤和石油、天然气的储存都在减少,在未来会达到一种短缺的状态。如果我们不加限制地使用能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对人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扭转这种情况,通过技术的改造,可能使得我们高效利用能源的好处可以惠及几百年、几千年。”卡罗·卢比亚表示,“如果我们的能源资源枯竭,人类也就走到了尽头,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重新考虑使用其他的能源形式来改变气候的变化,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灾难。” 在沃尔特·科恩教授看来,2050年将要出现的能源危机是人类很难迈过的一道坎。“2050年,油气产量达到顶峰并开始走下坡路,而能源需求却仍在持续上涨。靠核电行吗?现在,全球有450个核电站,平均每个国家有2个核电站。而如果想在全球范围内使核能替代油气资源,现在的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那么到本世纪中期,我们需要的是1万甚至2万个核反应堆,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国家的核反应堆将增长10倍或20倍之多!” 环境恶化,何以为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理查德·杰尔教授带来了这样一组数据:自1980年以来,全球气温有较明显上升。而全球大部分冰川自从19世纪初以来也在不断消融,其中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以每年10到15米的速度消融,北极冰层已大约消融了22%,由此引发海平面在最近几年快速上升。 理查德·杰尔说:“有预测显示,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3摄氏度。要知道,气温上升3摄氏度,海平面就会有25米(误差为正负10米)的反应。也就是说,海平面在未来一百年会增长25米(误差为正负10米)。到时候将影响到4700万美国人的生存问题;而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可能会影响到1.46亿人口。” “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高地可以搬家。”库尔特·兰贝克指出,能源与环境关系应从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型。 气候变化,在地球整个历史中都是持续发生的,而其实人类也一直在试图回应气候变化。但现实却是,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大自然节奏、气候变化的速度之快,已超过其自我平衡的能力。库尔特·兰贝克介绍:研究数字表明,不仅是大气温度在变化,地表气体温度也产生了变化;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也水涨船高,而且今后呈现步伐加快的趋势,全球气温将越来越高。“尽管每年海平面已在上涨1.5厘米,但与海浪比起来还算很小;尽管每年气温已在增长0.2摄氏度,但与夏冬气温变化相比较也显得微不足道。不过,正是这些一定时期小量的增长使得恶劣天气更频繁出现,气候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大家都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洁净、安全、富饶的地球。可不幸的是,现在地球环境的很多方面正在加速恶化。”符淙斌也表示当前状况不容乐观。地球表面的森林和草原,特别是热带雨林遭受了严重破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三个热带雨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正以每年2.2%的速率在递减。“研究结果证明,就是人为因素在推动环境加速变化,造成环境急剧恶化。”他解释道,过去百年内世界上的人口增加了大约4倍,谷物的产量却只增加2倍;能源的消耗增加了6倍,工业产值增加了40倍…… “今天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之广和强度之大,已经足以开始对整个地球气候和生态产生显著的影响。”符淙斌说,数据显示,自1880年以来全球出现两次快速增温,第一次增温在上世纪20到40年代,增温幅度为0.3摄氏度;第二次是1980年以来,增温幅度达到0.6摄氏度。增温速度扩大了一倍,全球陆地干旱面积也随之增加两倍之多。符淙斌表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将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水可能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库尔特·兰贝克表示,气候变化会改变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我们回应环境恶化的代价肯定会很高,但如果现在不回应,今后付出的代价会更高。” 托马斯·谢林心中则一直牵挂着环境恶化对人类健康影响这件事,“全球每年有100万儿童死于麻疹。今后50年如果能消除营养不良状况,如果能给大家喝洁净的水,改善卫生,像麻疹这样的疾病,即使有人得了病也只是很轻的病。” 给地球涂上“防晒霜” 给地球涂上“防晒霜”? 这是理查德·杰尔对于消除全球变暖的建议。他说,首先就是要减少地球表面所接收的阳光。“有一个想法是控制太阳的亮度,另外一个想法是控制地球对于这些阳光的反射。现在西雅图一家公司在考虑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把气球放在平流层,让它们释放二氧化硫。” 其实,类似对策科学家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悄悄研究。比如,用数百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将二氧化硫微粒释放到大气层中的平流层,让颗粒通过反射阳光阻挡部分热量;比如,在沙漠上覆盖反射膜,或用白色塑料制品做成岛屿漂浮在海面上,以反射更多的日光;比如,在海水中添加铁微粒,吸收二氧化碳;再比如,给地球打一把巨大的遮阳伞……虽然这些招数听起来都有些异想天开,但就像理查德·杰尔所说的,“看起来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进一步想一想,并不是不可完成的,只是成本可能很高。” 科学家们各显神通。最近一直在推进太阳能利用的沃尔特·科恩,甚至作为发行人制作了影片《太阳的威力》。他说:影片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中文版也已译好,相信很快将在中央电视台的科技频道播出。 直面能源与环境难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合作。托马斯·谢林说:“应对全球变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各国政府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待。”李静海说,全世界的资源是全世界共有的财富,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所以节约资源、保护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全球气候问题,一定要通过政府、企业、科技、金融等各层面合作来解决,“不合作将会一事无成,只有合作才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来源:解放日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