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韩俊点评:靠直补解决不了农民增收的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17:33 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观察》论坛:2006中国经济热点调查研讨会”,于2007年1月6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会议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等出席会议,著名经济学家杨启先、范恒山、韩俊、杨启全等首都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关于2006年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调查进行了研讨。 赵振华:下面我们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点评。 韩俊:很高兴参加我们经济学部的论坛,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好,一般人的印象是中央党校的教授们都是研究理论问题的,其实我在党校学习了一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党校各个教研部都非常重视实际,都非常重视从实践当中探讨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 其实在中国所有的教学研究机构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有党校这样的便利,可以深入到企业,可以深入到地方了解那么多的实际情况,每年在这儿学习,去年光县委书记就上千人,都是党校的学员,地厅级的领导,省部级的领导很多,这是党校的一个优势。 今天我评论的是于博士的报告,我认为这个选题非常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或者首要任务还是要发展现代农业。今年中央将会就这个问题做一个专门的全面部署。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来看,农民收入的比重是越来越低的,2000年来自农业的收入已经跌破50%,2005年的这个比例已经降低到45%,在沿海地区这个比重就更低了,这是全国的平均比例。这个比重的下降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务农收入增长的空间或者潜力已经穷尽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一些典型,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照样可以在农民增收方面有所作为,2005年我们农村部也专门在四川选了一个县,跟你们的非常类似,我们还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发展现代农业,富裕农民这是一个大文章,温总理认为这个选题非常好,特别是农民收入平均占到45%,中西部的产粮大县到60%,如果这一块没有新的增长点呢,它的收入很难上去,尤其是从短期来看,所以说我们在思考农民增收靠什么,有人说靠补贴,这个也不现实,从2004年到2006年我们的各项直接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加起来人均增加了21块钱,主要是取消农业税,还有良种补贴等等,所有的政策加在一起人均91块钱,这次公务员涨工资3000亿,要平衡,觉得给农民省点钱是很大的恩惠了,我觉得还很不够。我看到最近财政部公布了一个数字,去年给农民的钱大家算算有多少钱,教育两免一补不到190亿,中央掏的钱,4亿多农民合作医疗,给农民的直补,2005年是220亿,去年增加到393亿。农村的中小型设施的投入一共只有310个亿,中央投的钱,这些钱加在一起有多少钱?9亿多农民。这个很不够,靠直补也不能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是靠公共服务的问题,一个是靠提高农业的增加值,另一个方面靠增加农民的费用的收入,整个90年代以来,农民的增量收入,我们算了一下,整个增量增长当中,90年代后期,来自这个收入的增长。但是农业这一块,大家容易忽视,觉得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我觉得选题好就好在这是一个冷点,我觉得通过这个案例,让大家看见了希望。 第二个对武鸣的经验概括非常好,我们对四川的一个调查的县的概括也是三个化,一个是农产品的标准化,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民的组织化。这个绿色工业化还是包括在农业现代化里边的,还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农民组织化也是农民现代化的一个内容,无论怎么概括,我觉得要做好现代农业富裕农民这篇大文章,关键要树立两个理念,一个理念要把农业看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现在美国的农民200多万,占整个就业的不到2%,但是美国实际创造的就业占到15%左右,现在农业已经不是供应一般的食物,这两年农业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它是多功能性越来越突出,现在全球石油一涨价,玉米可以用来生产乙醇,现在发改委叫停了,但是这是一个方向性,农业可以作为一个新能源的原料,农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我记得我有一年去美国,我问美国的专家,我说美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多高,一个农民可以养活48个人,专家打开电脑给我看(这是5年以前的数字),在超市里面购买1美元的食品,美国的农民只能拿到23美分,产后的增值是非常高的,增值最高的还是流通领域,批发和零售,占到36%。其次是加工领域,大约占到27%,另外还有运输领域、储藏领域,农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而增值最高的就是加工领域、流通领域。武鸣的经验也说明,传统农业主要是提供原料,农民富不起来,要延长产业链,刚才讲有三条产业链。第二还应该让农民更多地来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加工业发展起来运销发展起来,跟农民没有关系,两张皮,实际上还盘剥农民,农民也富不起来。刚才讲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非常重要。 我们这两年也在全国做了一些调查,整个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总体上是很低很低的,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经济来讲,中国农民的加工组织化程度是最低的,虽然我们的法律从7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了,但是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这是一个苗头,大家认为这个课一定要补。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调查是比较深入的,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建议,特别是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就资金的问题,我觉得这些结论都是非常正确的。申报项目的时候都配上了,最后项目下来的时候没有人配,我觉得发改委也不一定同意取消,但是比例要降低,配不起就不要配。根据我们的调研观察,我想强调几点,第一个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建立一个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一个金融体系,这是我们这些年三农政策最大的一个短腿。现在我们有一种导向,就是完全是按照现代银行、城市金融的思路发展农村金融,一方面大量资金外流,95年到2005年整个农村的资金外流高达4个亿,2005年一年整个农村金融机构存贷差1.18万亿,农村邮政储蓄达到了8000多个亿,不是没有钱,农民赚的钱都到金融机构去,但是没有多少金融机构愿意给农民贷钱。应该关注一下11月20号的文件,今年该在六个省试点,门槛已经降很低了,有10万块钱就可以到一个村里建立一个资金互助组织,有3万块钱可以到农民办一个合作社,监管是另外一个过程,不能说监管难门槛就很高,我们过去一家都许多批。新的文件发布以后,新的金融机构将像雨后春笋般在农村长起来。 最后一个要关注农业保险,这个报告里面没提出来,一定发展农民作物,保险要发展起来,我们全世界农业保险占的比例最低的国家,今年做了试点,农民也非常欢迎,农民自己保费支撑不起。今年中央已经全面启动农业保险,而且对农民的保费实行政府直接补贴,这是全世界多数国家的一个共同的做法。第三方面就是刚才讲到的合作社问题,还是在解决的过程当中,农民个人搞加工,就不用交税,一旦搞一个合作社,就要交各种各样的税。第四个要关注的是特别是龙头企业,讲绿色工业化或者产业化,怎么化起来?得有龙头企业,我这几年跑了好多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总们反应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农业企业跟一般的工业企业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资产的流动性很差。资金的需求非常集中,农民的东西一收就是两个礼拜,收农民的东西需要现钱,抵押物非常少,云南有一个企业,十年交税1.8个亿,当时投资1.6个亿,现在评估这个企业值6个亿,这个老总跟我说,所有的投资都固化,为什么呢?葡萄树不可以给,土地不可以给,有几千亩地,只要银行的行长说要治他,说要还贷款,他马上就得死。去年一换行长跟他收贷款,最后把老婆的800拿出来,差一点挺不过来,到了银行葡萄不值钱,地也不能抵押。他们说这些农业企业资产越来越大,但是需要变现,企业一分钱没有赚到,资产做到了,名声在外,给农民两个亿,他说我在学雷锋,但是也不能天天学,突然发现上当了,以后就不学雷锋了。 我觉得金融制度、会计制度上对这一类企业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我们研究大县农民增收,这些企业真的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大家看什么都在涨价,股市也很火爆,金融性的产品都很火爆,唯独农业是低迷的,大家认为粮食涨价不够,我们每年的消费里面,粮食消费北京就占3%左右,我们就盼着涨价,只要不传导,现在的两家还没有达到1985年的相对价格水平,过去15年猪肉排骨涨了八九倍,粮食价格没动,比价也不合理。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强调农民靠发展现代农业增收的同时,我们还得强调两个观点,一个观点就是还要发展劳务经济,这是一个共同的经验,光靠一亩三分地,吸纳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这个不矛盾,第二要强调提高务农农民的素质。现在我们老说农民有1.8亿剩余劳动力,我说这是一个神仙数据,媒体报道出来,我们的上级领导说怎么是一个神仙数据,这是通俗说法,我说没有说谁算出来的,但是拿不出报告怎么算出来的,专家同意不同意,没有这方面的报告,怎么算出来的?农民满打满算,种地需要多少时间,养猪多少时间,最后一算剩余工作时间,再折算一天的时间,我们把老人、妇女剩余时间都折算成劳动力了,这是一个总量的概念,城市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需要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的剩余并不是经济学家们从总量算出来的数,而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 去年我们做了一个调查,2700多个村庄,我们非常吃惊的是这是一个比较大规模的随机调查,无论东中西部,村里的书记和主任都认为村里面3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出去打工的基本都出去了,30岁以下还眼着的还不到30%,中部也就是百分之十四五,西部是27%,西部还是有剩余的,哈佛大学现在是安南的顾问到西部去,农村人口结构跟战争时代的结构是一样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年富力强去打工,老友病残在家,将来跟日本、韩国一样。特别是到中西部一看,包括到广西的村里,哪有那么多年轻人在搞农业了,我估计武鸣也基本是老弱病残在搞,这个问题要关注,我就讲这儿几点意见,谢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