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于永臻: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17:28 新浪财经

  

于永臻: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于永臻博士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经济观察》论坛:2006中国经济热点调查研讨会”,于2007年1月6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会议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办。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等出席会议,著名经济学家杨启先、范恒山、韩俊、杨启全等首都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关于2006年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调查进行了研讨。

  赵振华:感谢专家杨启全先生。第三个报告人是经济学部于永臻博士,他报告的题目是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

  于永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我汇报的题目是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赴广西武鸣县调查的思考,一是背景报告,二是武鸣县的具体做法。新农村建设20个字五句话,头一条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的重点是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的关键在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不久前粮食又涨价了,中央领导同志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温总理亲自视察粮食市场,国家也动用了86.8亿斤的粮食来稳定粮价,因为吃饭是头一大事。农业大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我们认为它首先要面临两个难题,第一,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能不能提高,第二,农业增产了,农民能不能增收,因为在粮食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一个增产不增收的被动,而且农业增产了,如果农业不能得到增收的话,增产或者进一步增产也是不可持续的。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对广西武鸣县进行了重点调研,我们为什么选择武鸣县作为调研的重点呢?理由有三,第一它是一个农业大县,第二它是一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也就是一个粮食大县,第三是广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县。最近几年来,武鸣县有一些非常大的变化,近年来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它现在是广西第一养猪大户,养鱼、养牛、蔬菜

西红柿等的农产品的产量都有了重大幅度的提升。最近五年来,武鸣产量都在5亿公斤以上,还实现了稳定增长。农业综合生产提高了,农业增产了,武鸣县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呢?最近几年来武鸣县农民的收入也实现的稳定的增长。从2000年到2005年武鸣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8元到2005年的3340元。2006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就我们入户的调研情况来看,我们感觉应该是4000元以上。武鸣县农业增产了,同时农民增收了,它实现了农业增产,同时也有农民增收,它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它是如何实现农民增产的,武鸣县提升的综合做法是粮种+粮法加机械化,所谓的良种,就是优质的高产粮食,比如优质高产木薯,现在有些产量已经亩产过万,比如说优质区的培育,比如说罗非鱼的培育,所谓的良法,比如说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推广,栽培稻的推广,良种和良法的实施效果怎么样呢?良种和良法的实施,导致了武鸣县的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有了提高,我们这儿仅仅意超级稻和木薯产量为例,超级稻是武鸣县的科研人员花了五年心血潜心研制出来的,从单产来看,普通水稻结粒200粒到250粒左右,超级稻能够达到500斤左右,武鸣县一年水稻种两季,每年每亩增产1000斤左右,如果县都推广的话,预计增产2.5亿斤以上,通过深耕技术的推广,现在木薯的产量已经实现了翻番,当然仅仅靠良种和良法还不能够提升武鸣县的提升,现在武鸣县是广西第一农机大县,农业机械化大大节约了农时,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有一些产量必须要机械化完成,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木薯产量的翻番,必须通过机械化。武鸣县通过良种、良法加机械化实现了产业的翻番。在中国并不新鲜,因为在毛主席时代就提出来了,但是为什么中国很多农业大县在这一点都做得不好,武鸣县的秘密在哪儿呢?保证了涉农服务体系能够正常运转,而全国很多的农业县,现在的情况是线断、人散、光破的情况,武鸣县的情况是分为两块,一个是农业中心,一个是农机服务中心,都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当然这个体系也不是政府全包了,有的提供无偿服务,农机专业户的管理服务是无偿的,但是农机专业户对农户的服务是有偿的,现在全县已经出现了50多个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这套体系了科研人员能够潜心于农业技术的研究,这也就是为什么能够产生超级稻这样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的体制上的原因。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增产了,但是未必能保证农民必定增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农产品的收入问题,也就是卖难问题,武鸣县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是通过经营组织化来解决个问题,现在它有198家农民技术协会,以我们调研过的西红柿协会为例,在当地组织了批发市场,帮助农民卖西红柿,同时跟外部市场,跟沃尔玛等很多都有联系,当然要求很高,包括品级和标准都有高标准。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这样解决了卖难的问题,但是仅仅靠经营组织和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武鸣县的另一个途径是发展绿色工业化,主要指的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起来了三个我们认为已经初具规模的产业链,一个是木薯产业链、甘蔗产业链还有速生林产业链,木薯产业链在武鸣县发展比较好,现在广西最大的木薯生产基地就是武鸣,木薯的叶子可以养木薯蚕,木薯可以生产淀粉等综合利用。武鸣县的发展为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为农民的增收和政府税收的贡献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们调查的大皇后工业区为例,这个工业区现在吸纳的劳动力有4000多人,劳动力在这个工业区,月收入在800到1000元左右,现在木薯和甘蔗产业链对政府税收贡献已经超过1个亿,现在通过四个方法,解决了农业增产问题同时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我们画了一张武鸣县涉农经济的循环图,可以更清楚看到,通过政府运用资金,把涉农运转包起来,让农户和科技之间搭建起来一个桥梁,从而大家提高了增产能力,农业增产了,为了解决卖难的问题搭建起了第二个桥梁,带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为了解决增值问题,搭建的第三个桥梁就是通过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在工业和农业之间搭起了一个桥梁,实现了工农业的良性互动,武鸣县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提高,也不是没有面临任何的问题,事实上它现在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突出的问题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但是最后都可以归结成一点就是资金非常地短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需要加强,刚才说的农业超级稻技术,它对水稻的亩产作用非常大,但是武鸣县只推广是5万亩,还有23万亩需要推广,现在武鸣县支付给农民的培训费是23块钱,23万亩水田的推广需要大量的经费,还有木薯的生根技术,还有马铃薯的推广,都需要经费。还有农田水利设施、交通需要新建和维护,要发展良种、良法、机械化必然要发展农田设立设施,也必然发展交通。要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有一个问题,过去已经修起来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还有一个维护的问题,因为过去由于长期资金缺乏,没有维护资金,好多已经年久失修了,这些都缺钱,第三是土地整体也需要钱,因为要推行机械化,要推行良种良法,推行区域化种植,也需要经费。第四是农业协会的充分发展,也同样需要钱的支持,我们了解到的西红柿的协会发展资金是非常困难的,这个协会的几个领导人到全国各地学习西红柿的栽培技术,它现在的交通费还是自己出的,现在的费用是非常非常紧张的。第五是龙头企业也需要扶持,因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好,绿色工业化也好,这些企业都是以一些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我们知道中小行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涉农企业本身风险大,需要担保方面的一系列的问题。总之武鸣现在提升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资金短缺。当然资金短缺仅仅是一个表面的问题,是因为中国没钱吗?我们的回答是并不完全是,有三件事为证,首先是06年以来中国股市大涨,虽然涨起来的主要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第二点,2005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了3万亿人民币,第三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既然不是钱的问题,为什么资金之水没有流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沃土上呢?原因是资金长效投入的机制不健全。资金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问题,一个是金融问题,就我们调研到的武鸣县的情况是财政资金是独木难支,从上级政府来看明显资金不足,武鸣县06年基础设施投资需要3个亿,但是我们调研的时候已经11月底了,资金只到位了7千多万,而且上级投入的计划往往是拨付的标准也不足,比如说通村的道路,一公里需要27万元以上,但是实际上实际到付只有20万。第二个问题是资金分散,因为拨下来分到十几个,二十几个单位,像撒芝麻一样,难以办成大事。从本级财政来看,相当困难,特别是配套能力方面非常薄弱,因为有好多项目是需要配套的,06年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武鸣县配套7千多万,但是县财政只有1千多万,导致很多项目拿不到钱。从金融方面来看,金融资源难以利用,大量外流,现在武鸣存贷差15个亿,也就是说储蓄还是有钱的,但是这个钱是流向了城市和发达地区,为什么不能流向农业呢?我们认为主要存在着三类金融的缺位,第一是政策性金融的缺位,我们知道,虽然我们有农业发展银行,但是实际上它从成立以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我们知道,基础设施的投资,龙头企业的支持,农户生产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这在世界范围类都是如此的。第二就是农村的民间合作金融也是缺位的,这就导致了农民没有自己的银行,很多的小额贷款,很多流动性资金的贷款得不到满足,农业发展不起来,第三是中小型的

商业银行不发达,这是中国的国情。因为在信贷市场上也是专业化分工的,大银行面对大企业,中小型商业银行面对中小型企业,中小型银行不发达导致中小型企业贷款难,也发展不起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经过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主要分布在财政和金融方面,我们第一个建议是加大地方政府涉农的投入,因为我们掌握的情况是90年以来,无论是中央财政也好,地方财政也好,财政支付比例下降。第二要建快推进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因为浙江在这方面做很好,主要加强县等级财力,从而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三要整合分散的资源,当然这是非常非常关系的,打酱油的钱不能用到打醋上的,而且谁是资金的主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要逐步降低资金的配套比例,武鸣县财政局的人向我们提出,能不能向中央建议,取消涉农资金的配套,我们课题组经过深入讨论认为,全部取消,第一不现实,第二也会产生一个负面效应,它可能会导致基层政府没有配套之后,对涉农方面的投入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下降,所以我们的建议是逐步降低资金的配套比例。从金融方面来讲,我们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要加快政策性金融进入农村的步伐。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太需要国家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了,第二,要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村民间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包括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包括发展农村的合作金融组织,来缓解农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第三要鼓励和支持中小型民营银行的发展,因为只有他们发展起来了,中小型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上面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最后对我的汇报做一个总结,我们认为农业大县发展新农村,仍然要从“农”字上做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是现在面临资金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中国的综合生产能力还会有更大的提高,我们的农业是有希望的。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